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天然氣漲價引爆農資行情 農產品投資布局機會幾何
時間: 來源:農產品市場周刊-中國農村網 作者:文/張利靜 字號:【

  隨著氣溫降低,農資市場進入淡季,但今年的化肥市場卻出現了令人咋舌的一幕:氮肥漲、磷肥漲、鉀肥漲,就連復合肥也在漲價。

  業內人士分析,天然氣漲價或是本輪化肥等農資價格上漲的主要原因,但考慮到農資價格在農業生產成本中所占比例較小,因此對農產品價格的提振作用還有待觀察,同時,從農民收益構成及主要影響因素來看,農資漲價未必會導致農民收益壓縮。

  化肥漲價將推升春耕成本

  金聯創化肥分析師李玉博介紹,目前,國內化肥市場漲價主要是因天然氣供應緊張造成開工率大幅下滑,供需出現不平衡,廠家趁機拉漲價格,產業鏈出現多米諾骨牌效應。例如,尿素價格上漲之后,下游工業需求包括復合肥、人造板行業需求也出現跟進,造成行情的持續上漲。

  據業內人士介紹,此前尿素行業由于景氣程度下降,一些廠家主動退出生產,供給已有所收縮,現在在天然氣供應緊張的情況下,產量進一步面臨挑戰,目前行業開工率不足50%。同時,由于市場買漲不買跌心理,下游囤貨加劇了供不應求局面。

  金聯創統計數據顯示,截至12月18日,尿素主產區山東一帶小顆粒成交價1860元/噸,較11月中旬漲140元/噸,為近五年高點。

  對于這一輪化肥漲價行情,李玉博分析,目前環保倡導的“煤改氣”還將持續,且在北方取暖季結束前,國內缺氣現象還將延續,將推動化肥價格維持高位。同時,2018年化肥出口關稅繼續下調,化肥行業迎來新的利好支撐,價格走高將持續。作為主要農資的化肥價格走高,勢必增加農民生產成本,2018年農業春耕成本將明顯增加。

  天然氣價格方面,據統計,短短一個月時間內,液化天然氣價格就翻了一倍,從每噸4000多元漲到10000元附近。生意社分析師指出,經濟增長使得天然氣供需旺盛局面持續,隨著環保督查力度不斷加大,推動了天然氣需求增長,價格持續上漲。

  機構錨定農產品投資

  “近期,原油、天然氣價格持續上漲,我們認為油氣漲價有助于推升國內農產品價格,對油脂油料、經濟作物價格的當期影響明顯;對畜禽及主糧價格當期影響有限,但玉米與油氣價格相關性正在增強。”中金公司研究員孫楊、袁霏陽表示。

  孫楊、袁霏陽分析,預期2018年、2019年布倫特原油均價將漲至58?63美元/桶。同時,因國內供需矛盾加劇,液化天然氣價格跳升,內蒙古時泰、山西易高出廠價單周漲幅分別達42%、41%。從歷史數據看,農產品價格與原油價格存在較明顯的正相關關系。2000年以來,FAO食品價格指數與原油價格相關系數高達0.91。考慮石油、天然氣需求存在一定替代關系,天然氣漲價若推動油價上漲,也會間接影響農產品價格。

  從近期農產品期貨表現來看,據統計,最近一個月,文華農產品期貨指數累計下跌約0.95%。

  A股相關標的方面,天然氣概念股安彩高科、佛燃股份、貴州燃氣、新天然氣等個股近日表現不俗,多只股票出現漲停行情。但整體來看,基礎化學板塊近一個月以來窄幅震蕩,未出現驚艷表現,農業板塊整體也無亮點。

  未必會“起風”

  從投資角度看,化肥等成本端的漲價是否催生農產品的漲價行情?

  從油氣漲價到農產品價格的傳導機制來看,孫楊、袁霏陽解釋,油氣漲價通過成本端和需求端來共同作用于農產品價格。從成本端看,油氣漲價推升化肥、農藥、農膜價格及農機使用的燃油動力成本,對種植產業鏈成本影響在9.2%?18.5%,對畜禽養殖成本影響則低至2%。同時,油氣漲價也會影響短保質期、長運輸半徑的經濟作物的運費成本,以蔬果為典型。需求端看,油氣漲價可帶動部分國際農作物生物燃油需求提升,以甘蔗、玉米、大豆、棕櫚油為典型。但因中國農作物生物燃油需求占比極低,這一機制更多體現為國際農產品漲價,進而影響進出口,使得國內外農產品同趨勢變動。綜合來看,油氣漲價有望抬高油脂油料、經濟作物及玉米價格。

  不過,從成本到價格的具體傳導過程來看,中糧期貨谷物研究員范婧雅分析,化肥、農藥價格的猛漲,未必會推升谷物期貨盤面價格。

  范婧雅解釋,從今年數次調研情況來看,這兩者之間并不存在必然的因果聯系。作為全國糧食主產區,東北(以黑龍江為主)農戶的種植成本主要由以下幾個部分構成,即租地成本、種子、化肥、農藥(含噴藥)、播種和收割以及其他田間管理等,其中所占比例最大的為租地成本。例如,2017年大豆、玉米種植收益的好轉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地租價格的下調。化肥價格所占比例很低,其價格變動對于種植成本的變化影響有限。

  從相關期貨品種來看,其價格形成機制決定了農資漲價對農產品期貨帶來的影響僅是作用有限的參考因素之一。“從盤面價格角度而言,國內水稻期貨活躍程度偏低;豆一期貨反映的是國產大豆情況;豆粕期貨主要反映美豆價格走勢;玉米期貨反映國產玉米情況。影響盤面價格的因素很多,包含短期內現貨供需狀況,資金炒作情緒等,絕不是僅僅憑一項簡單的農戶種植效益就能衡量,即便出現波動也是多種因素博弈的結果,只盯住化肥價格上漲未免有所偏頗。”范婧雅說。

  值得注意的是,分析人士指出,農資漲價必然壓縮農民收益的說法更加缺乏依據。

  范婧雅表示,農民種植收益則主要由兩部分構成,即期賣糧收益加上各種補貼的總和。而這兩項均與國家對于不同品種糧食的政策密切相關。種植總收益減去總成本即種植收益,不同品種之間的差異非常明顯。

  (作者單位:《中國證券報》)

責任編輯:王萍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