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被譽為“液體黃金”的橄欖油,我們也許會想到地中海飲食、營養、進口、高級等字眼,但其實許多國人對橄欖油并不是很了解,甚至存在很多誤區。雖然廠商宣傳說它有益健康,是最被西方世界推崇的“液體黃金”;但也說它不耐高溫、最好涼拌使用。那么,對不習慣涼菜的家庭來說,橄欖油就只能是廚房裝飾,或是過節禮品,錯過它帶來的健康和美麗。
高溫迷思
首先要問:橄欖油真的不耐高溫嗎?不少宣傳指出,橄欖油的煙點低,高溫容易產生毒素,不適合中式的高溫爆炒。
必須要說明的是,煙點是油脂耐熱的極限溫度,但橄欖油煙點低卻是謠言。橄欖油是世界上最耐熱的食用油脂之一,含有豐富的單不飽和脂肪酸讓它在高溫中也不易變質,最高可承受到210度。要知道一般家庭的烹飪設備,即便用來爆炒、油炸,是不可能超過200度的。
由于橄欖油不易起油煙,如果長期用來做飯,會發現廚房的墻壁干凈不黏膩。相反的,若用煙點過低的油脂,因為經不起煎炸的高溫,揮發后會形成油煙附著墻壁,導致墻壁黏膩。
進一步說,歐洲的餐廳和家庭適合做開放式廚房,并不在于他們只吃涼菜,關鍵在經常使用的橄欖油——煙點高、耐熱效果佳。但中國人習慣使用的豆油、菜籽油,由于煙點低,烹飪產生的大量油煙,不僅污染墻面,被人體吸入更是有害健康。
提味佳品
雖然橄欖油的煙點高、耐熱效果佳,但還是不建議用在高溫烹飪。原因是橄欖油含有豐富的橄欖多酚、單不飽和脂肪酸、維生素E等抗氧化元素,在高溫下會快速衰減。如果用它是為了健康和美麗,就應避免高溫使用。
那是不是意味著,橄欖油只適合拌涼菜呢?并不盡然,歐洲人也不會每餐只吃涼菜,對吧!橄欖油不只用在沾佐面包或做成沙拉醬汁,也會用在熱食。但不是單純用來炒菜,它更像中國人用香油一樣:用來提味。
但橄欖油又不像香油,香油由于味道大、容易掩蓋食材的本味。上乘的橄欖油來自新鮮果物的冷壓初榨,自身的清新果香不但不會搶味,對于蔬果、白肉、谷物,更有意想不到的提味效果。
使用橄欖油的熱食中,大家最常見的是意大利面。使用的最佳時機,是面條起鍋后淋上一匙。淋油法不僅讓菜肴滑順爽口,特有的提味效果,更讓食材豐富美味。未經高溫爆炒,保留了橄欖油的抗氧化功效,同時兼顧健康與美味。
選購指南
那么,是不是所有的橄欖油都適合淋油呢?答案是否定的。只有上乘橄欖油的新鮮與清新果香,才具備真正的提味效果;富含活性的抗氧化元素,更是健康與美麗的源泉。這些效果是橄欖燈油、精煉油及果渣油都達不到的。
來自歐洲的原裝進口、標簽寫著特級初榨,就等同于上乘的橄欖油嗎?答案也是否定的。不久前,意大利警方調查指出,光在意大利境內,橄欖油造假問題已十分嚴重。抽查的20瓶特級初榨橄欖油當中,高達9瓶不符歐盟法定標準。隨后,境內的7大知名生產商全都遭到調查,被指控以次充好。
橄欖油在意大利當地的造假如此猖獗,更何況我們身在亞洲,特級初榨的年產量只占全部橄欖油的2%,居然我們滿超市都在賣。因此,消費者需要更進階的鑒別能力,才能挑中好物。與其他食用油不同的是,上乘的橄欖油來自新鮮果物的冷壓初榨,就像現榨果汁般,保留自然的清新果香。好的橄欖油就像好的紅酒,只有味道對了,才是貨真價實。
另一方面,儀器檢測也越來越有局限,必須依靠專業的賞味人士來鑒別產品。畢竟現代的化工技術非常發達,任何的化驗數據都存在勾兌風險。而專業人士的感官分辨能力,甚至比機器更加敏銳。所以上乘的橄欖油不能只是通過化學檢驗,更要通過人的感官評測,具備新鮮又美味的口感。只有這樣的新鮮橄欖油,才有充分的抗氧化元素,帶來真正的健康與美麗。
在全球選拔頂尖橄欖油的盲評大賽中,入選及獲獎的關鍵就在新鮮與上乘口感,至于產地、外包裝以及有機和地區認證等頭銜,在這里都起不了作用。
上乘橄欖油的味道,就像春天的青草捻在手中,感受新鮮、青草的芬芳,是人的自然本能,即使不是專業的品油師也做得到,以此挑選優質好物,才是選購橄欖油的好方法吧。
(文章來源:“從農場到鄰居”農夫市集。作者Henry Lin系獲得意大利橄欖油協會授證的品油師)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