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京津冀協同發展下的生態旅游思考
時間: 來源:農產品市場周刊-中國農村網 作者:文/王涵 字號:【

  一只木桶能盛多少水,并不取決于最長的那塊木板,而是取決于最短的那塊木板。京津冀協同發展是我國一個重大的發展戰略,核心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旨在京津冀交通一體化、生態環境保護、產業升級轉移等重點領域率先取得突破。然而三地間的城鄉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存在巨大差距,尤其河北省與京、津兩市的差距懸殊,“環京津貧困帶”的出現更是讓原本落后于京、津兩市的河北省更加落后。“河北省環京津貧困帶”的這一短板制約了京津冀的協同發展。本文以農業生態旅游為例,闡述河北省如何補齊自身短板,盡快實現與京津兩市協同發展。

  打破行政區劃限制

  協調區域經濟發展

  區域經濟協同發展是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條件,能否實現區域協同發展在于能否形成較為合理的區域發展格局。雖然2015年4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審議通過了《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京津冀三地已形成都市圈,但是原有的行政區域劃分依然存在,并沒有打破,形成了三地之間的行政壁壘。行政區劃的限制與地方保護主義的存在,制約了區域農業生態旅游的發展。河北省與京、津兩市除合作關系之外還存在競爭關系,從“理性經濟人”的假設和考慮,各地政府及其相關部門、企業都將會做出利己的旅游發展決策,不僅難以實現彼此間的優勢互補,還會導致三地惡性競爭,抑制了三地農業生態旅游的健康發展。

  找準新定位

  助推河北創新發展

  多年來,京津冀地區一直處于相對獨立的發展狀態,京、津兩市對河北的輻射帶動作用與上海對江、浙兩地相比微乎其微。與南方相比,環京津貧困帶內的經濟發展思想還未徹底解放。在經濟發展中,最忌諱“等、要、靠”的禁錮思想,而應強化自身發展的內在動力,并立足本地經濟發展的實際,努力走出一條有自身特色、有鮮明的比較優勢和有強勢主導產業的經濟發展新路子。

  發掘區域特色優勢

  發展農業生態旅游文化

  河北省雖然在經濟發展水平上落后于京、津兩市,但是卻有著自身獨特的“紅色”旅游文化。日前,為推進京津冀休閑農業協同發展,豐富三地休閑農業產品,促進三地休閑農業產業健康有序發展,河北省農業環境保護監測站會同京津冀三地休閑農業協會,共同推出京津冀10大休閑農業旅游精品線路。其中,“紅色太行休閑線路”:鹿泉(君樂寶現代牧場)——平山(西柏坡景區、泓潤生態園、藤龍山農業觀光園、東方巨龜苑)——阜平(晉察冀軍區司令部舊址、天生橋國家地質公園、阜平縣紅色北方茶園、阜平縣八道溝休閑農業園)——唐縣(晨澤苗圃采摘園、華峪山莊)——滿城(龍門山莊)——淶水(淶水野三坡農家院、綠舵現代農業園區)——易縣(清西陵、狼牙山萬畝花海休閑農業園)——房山(中糧現代農業園、杏林苑采摘園、黃山店坡峰嶺旅游觀光園、福源蕙業生態園),就可以充分體現河北省獨具特色的“紅色”旅游文化。河北省可以以此線路為契機,充分發揮地方特色,將當地的農產品與服務印上“紅色”的烙印,使文化與產品兩者融為一體。

  加強與京、津兩地農業生態旅游企業的交流與合作

  首先,河北要增加與京、津兩地農業生態旅游企業交流與合作的機會和平臺,以期提高自身農業生態旅游發展與產品的技術含量和質量;其次,加強企業間的服務、管理技術、運營經驗等交流;最后,建立信息交流網絡平臺,加強企業間的農業生態旅游信息共享。例如,可以和京、津兩地共同建立特屬于三地農業生態旅游的網站、微信公眾平臺、微博等平臺,實時了解市場需求,通過對信息的統計分析,明確自身以后的發展方向和目標。

  求同存異,構建統一的農業生態旅游品牌形象

  雖然京津冀三地的經濟發展、人文特色各有不同,但是由于地理上的相近性,三地在“存異”的同時還要“求同”,即創造統一的品牌形象。要發現三地的共同點,建立起同類企業的企業聯盟,突出該類企業的影響力,進而擴大京津冀農業生態旅游在區域內外影響力,吸引更多區域內外的游客。

  京津冀地區擁有空間臨近性與互通性、交通便捷性、旅游資源互補性等優勢,因此可以利用這些優勢將區域內的旅游主題的力量和資源進行集中和優化,發展出一條極具地區特色和優勢的產業鏈及其產品和服務,樹立并強化品牌意識,走品牌化發展道路,創造出屬于京津冀地區自己的農業生態旅游形象。

責任編輯:程明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