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的人參可分為“四大家族”:產自中國的長白山人參,產自朝鮮、韓國的高麗人參,產自美國、加拿大的西洋參以及產自日本的東洋參。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發現、應用并用文字記載人參的國家,人參文化底蘊深厚、源遠流長。
三千多年前,便有了人類采挖野山參的活動,之后,人參逐漸被列為朝廷貢品。唐代以后長白山人參便成為向中原進貢的珍品。至明清時期,東北人參已經取代了上黨人參。據史書記載,明萬歷年間僅建州女真爛掉的人參達十余萬斤之多,可見彼時東北長白山人參資源極其豐富。
“世界人參看中國,
中國人參看吉林”
現代著名生藥學家、本草學家趙燏黃撰著的《中國新本草圖志》記載:今日之人參,大抵產于東三省之東部,而以長白山為其主脈,故稱長白山人參,也稱東北人參。長白山系,可分五大支:一支沿烏蘇里江之西;一支環吉林省永吉縣東北;一支亙于永吉之南;一支迤南入于朝鮮北境;一支再入遼東半島。遼寧、吉林省中,長白山所過之處頗多。其中以吉林省所產人參最為著名,占我國人參出產量的80%左右,占世界人參出產量的70%左右。所以有“世界人參看中國,中國人參看吉林”之說。
我國長白山人參主要分布于長白山山脈延伸的北緯38°~45°區域,南起遼寧寬甸,北至黑龍江伊春,其中心產區為吉林省的撫松、長白、靖宇、集安、敦化、安圖等縣(市)。我國的長白山地帶及其三江(松花江、圖們江和鴨綠江)河(新開河)流域是優質人參的優勢產區,吉林長白山人參的栽培面積、單產、總產量均居世界首位。
素有“天下第一參”美譽的長白山人參,是馳名中外的滋補養生珍品,被世人尊為“百草之王”。
長白山人參對生長環境的選擇非常苛刻,往大了說,生長地的溫度、濕度和緯度因素缺一不可。東北地區西部有大興安嶺,但人參很少,主要就是因為濕度不夠;長白山人參分布在北緯38°到北緯45°之間,海拔400米左右,坡度小于50°。往小了說,長白山人參屬于陰性植物,需要陽光卻怕強光。伴生喬木以椴樹、柞樹最佳;中間需要灌木再次遮蔭,下面需要草本藤本伴生,如此方能長出優質的長白山人參。另外,長白山人參對土質的要求也非常高,上層為腐殖土,中層為沙土,底層為含石黏土,土壤呈微酸性。滿足以上的條件,才能長出優質的長白山人參。最普通的長白山人參都要長到六年才出貨,由此可見長白山人參之珍稀。獨特的冷濕自然生態環境,最適宜優質人參生長,長白山區也毫無爭議的成為世界優質人參主產區。
現代醫學研究證明,人參除能滋補強身外,在預防腫瘤、抗衰老及提高免疫力等方面均有療效,作為人參珍品的長白山人參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
實施品牌戰略,
發展人參產業
吉林省政府堅持把實施品牌戰略作為發展人參產業的重要抓手,開展了“長白山人參”品牌宣傳推介、品牌運營能力提升、品牌企業及產品篩選、品牌基地建設等一系列工作。
明確品牌管理方案。一是成立了“長白山人參”品牌管理委員會,負責品牌產品篩選和品牌管理;二是研究制定了“長白山人參”品牌及產品管理實施細則;三是確定了品牌企業、品牌原料來源、品牌產品認證等標準,明確了品牌建設實施步驟;四是確立了品牌特許運營商,2012年,將吉林省長白山人參有限公司確定為“長白山人參”品牌特許運營商,承擔品牌建設工作。
開展品牌運營工作。為了防止品牌被搶注,啟動知識產權保護,申請注冊了馬德里聯盟82個成員國和10個特定國的“長白山人參”國際商標。樹立品牌形象,完成了中國“馳名商標”、吉林省“著名商標” 和長春市“知名商標”的認定。“長白山人參”品牌管理委員會按照品牌發展的實際情況,加強品牌企業認證管理,根據每年對參土和人參原料的檢測結果,從中篩選確定品牌原料生產基地和認證品牌產品。運行過程中,對土壤及原料進行定期抽檢,實行動態管理。
增強品牌運營能力。一是拓展了“長白山人參”品牌產品銷售渠道。按照統一店面形象、統一包裝設計、統一經營理念的思路,在省內外征集“長白山人參”品牌加盟商。二是推進品牌產品統一包裝。目前已經設計生產出模壓紅參、人參片、人參皂、人參茶、人參掛面、人參米等“長白山人參”品牌產品,采取多種形式推介給消費者。三是加快“互聯網+品牌”建設進程。申請設立了“長白山人參”官網,并在淘寶、京東、天貓等電子商務營銷網站上開設網店。
全產業鏈發力,
加強質量監管
建設專屬生產基地。為了確保“長白山人參”品牌生產企業的優質人參原料供應,吉林省從源頭做起,狠抓人參原料生產基地建設。截至2016年末,持續建立了6個人參良種繁育基地,每年生產良種5萬公斤,保證播種面積250萬平方米,占吉林省人參新增播種面積的25%以上;累計建立了100個“長白山人參”品牌產品原料生產示范基地,每年為品牌產品生產企業提供優質人參300萬公斤,可滿足全部品牌企業生產用料;建立了10個非林地人參種植示范基地,為實現吉林省由伐林種參向非林地種參平穩過渡做好必要準備。
加強質量管控。從2010年開始,每年堅持按照不同地區、不同土壤類型、不同栽培模式,重點對擬種植人參地塊和待作貨地塊進行土壤營養成分、農藥殘留、重金屬含量土壤檢測,年檢測樣本3000個,約占每年新增參地面積的30%;從2012年開始,對當年認證的“長白山人參”品牌原料生產基地全部進行檢測。將以上檢測結果作為下年度參業用地指標和專項資金分配的重要參考依據。同時,篩選出高效低殘留農藥47種,改寫了人參種植用藥不合法的歷史。組織制修訂人參國際標準1項、國家標準10項、地方標準46項。
啟動產品質量追溯體系建設。組織成立了以撫松縣參王植保有限公司為核心的長白山人參種植聯盟,依托該公司與參農建立密切聯系,從2017年秋天開始,構建了互聯網平臺,建立了聯盟成員生產基礎檔案,對農業投入品使用進行規范管理。今年,擬對作貨人參加標二維碼,實現人參及其產品種植和加工的全程可追溯。
(魏龍飛編輯整理)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