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推進農業品牌建設要樹立“四個意識”
時間: 來源:農產品市場周刊-中國農村網 作者:文/王 暉 王 娜 字號:【

  黨的十九大提出,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經濟發展主線,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深入推進農業綠色化、優質化、特色化、品牌化”,在今年2月召開的全國推進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品牌強農工作會議上,農業部將2018年確定為“農業質量年”,大力推進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品牌強農。

  在從上到下轟轟烈烈推進品牌農業建設的熱潮中,出現了片面重視宣傳,忽視產品品質、生產規模等苗頭性問題。對此,有必要從品牌農業建設的概念、基礎、措施、成本等方面入手,樹立“四個意識”,以利后續的方向把控、措施制定和工作推進,讓農業品牌建設更好地促進現代農業發展。

  概念意識:

  厘清容易混淆的概念

  關于品牌農業,現在有很多相關概念。如“農業品牌”“農產品品牌”“商標”等。這些概念之間既有區別,也有聯系。此前,業界有觀點認為“試圖將農業品牌、品牌農業或農產品品牌加以區別,其實沒有什么必要”。這一認識將幾個概念的著眼點相混同,不利于進一步深入研究。因此,開始討論農業品牌建設之前,有必要先厘清幾個相近的概念。

  一是農業品牌≠品牌農業。農業品牌和農產品品牌之間是包含與被包含關系。農業品牌中既包括農產品品牌,也包括農業服務品牌。為使研究進一步集中,本文中的農業品牌聚焦于農產品品牌。從詞語結構來看,“農業品牌”和“品牌農業”二者的中心詞是不同的。“農業品牌”的中心詞是“品牌”,重點強調的是品牌個體,關注的是農業領域品牌個體的培育和發展;“品牌農業”則是一個較為宏觀的概念,關注的是農業品牌在推動現代農業發展過程中所應當起到的引領和帶動作用,最后落腳點是在現代農業發展。由此,對二者的研究方式、研究路徑也都有所區別。對于“農業品牌”,研究重點在具體的培育、營銷、發展的策略層面;對于“品牌農業”,研究重點在農業品牌與現代農業發展中其他要素的結合與互動,以及農業品牌在整個現代農業發展戰略中的位置。

  二是品牌≠商標。談到“品牌”,最容易也最自然地會聯想到“商標”。雖然現下的品牌基本都有對應的商標,但“品牌”并不能等同于“商標”。按照《辭海》釋義,“品牌”是指“產品的牌子,特指著名產品的牌子”;而“商標”是指“刻在或印在商品或包裝上的,用以區別于其他同類商品的標志、記號等”。二者的區別可從以下三個方面來看。

  從涵蓋范圍來看,“品牌”的涵蓋范圍更窄,僅覆蓋所有商品中比較著名的那一部分,而“商標”覆蓋所有的商品;從存在形態來看,“品牌”既可以以口耳相傳的無形形式存在,也可以是招牌、牌匾等實體形式存在,而“商標”一定是以有形的形式存在;從公眾評價來看,“品牌”已經內含了公眾對該種商品的共同肯定,而“商標”僅是客觀描述,并不包含與毀譽評價相關的內容;從保護方式和力度來看,《商標法》的頒布實施讓商標保護有法可依(當然前提是商標需要先進行注冊),而針對品牌(主要是未進行商標注冊的)的保護更多地只能靠“自力救濟”,因此將品牌納入商標的渠道或將成為未來加大品牌保護力度的一個基礎性工作。

  三是品牌≠地理標志。與農業品牌相關的還有“地理標志”概念。地理標志又稱原產地標志,在WTO《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定》(以下簡稱TRIPS協議)和我國現行《商標法》中均有規定,而且定義基本相同:地理標志是指標示某商品來源于某地區,該商品的特定質量、信譽或者其他特征,主要由該地區的自然因素或者人文因素所決定的標志。地理標志是一種商標,同樣地理標志也是品牌,它是品牌中與地理因素有關系的商標。結合前述品牌與商標的區別,三者關系大致可用下圖直觀表示。

  質量意識:

  品牌的根基永遠是質量

  隨著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提升,我們已經實現了農業生產的連年豐收,可以說無論是糧棉油糖膠、還是肉蛋奶茶魚,大宗農產品的供給總量總體上已經比較充足,這其中最突出的問題就是農產品結構性供給失衡,對廣大消費者來說最常看到的就是“某地出現某產品滯銷,農產品堆在地頭無人問津”等農產品“賣難”的消息。不少專家支招,認為加強品牌建設是破解“賣難”的靈丹妙藥。

  實踐調研發現,很多出現“賣難”的農產品是因為品質仍然是“大路貨”檔次,再加上物流不便等其他方面的不利因素才滯銷的。所以,品牌建設的核心還是要把“品”產好,有“品”才有“牌”。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品質提升,農產品的生產規模也是一個需要同步關注的問題。一個地方農業生產的技術水平和管理能力如何,直接決定了其適宜發展規模的大小。盲目擴大規模,只會降低最終農產品的品質。現在,仍然有一些地方政府部門,沒有完全擺脫計劃經濟的思維模式,熱衷于搞氣勢磅礴的“X萬畝示范園”。但是,不同的作物類型、不同的地理環境是否都適合采取如此大規模的方式推廣,需深入科學的論證。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曾經享譽海內外的贛南臍橙,如今因多年大規模連片種植,造成品種單一、品質退化、抗病性差等問題,在產業遭遇黃龍病時只能無奈連片砍掉。

  規模不是越大越好,同樣也不是越小越好。規模過小,即使品質足夠好,但由于沒有足夠的市場反響,也難以為品牌的誕生和壯大提供堅實基礎。

  全流程意識:

  成就品牌不能只關注宣傳

  農業品牌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農業生產、加工、流通、推介等各環節,要樹立全流程意識,在保證農產品品質的基礎上,優化農產品流通全流程中各環節是推進品牌農業建設必不可少的基礎性工作。

  尤其值得關注的是,當前國內的電子商務、物流運輸等公共基礎服務發展迅猛,網上購物甚至被網友調侃為“新四大發明”之一。如何利用新的物流業態形式,對接農產品產地的“最初一公里”,提高農產品流通效率,應當成為推進品牌農業建設的重要著力點。農業品牌建設的扶持資金,也應當適當向儲運(冷鏈)、產地加工傾斜,更好地發揮其引導和撬動社會資本的作用,讓生產鏈條上游所努力提升的品質能夠鎖得住、運得出。

  對于受到廣泛關注的農產品賣難現象,仍有不少人的認識還僅僅停留在“缺乏品牌”“要大力加強宣傳推廣”上。加強宣傳固然沒錯,但真正因為“養在深山無人知”而造成的農產品“賣難”只是很小的一部分,更多的是因為運輸成本高、儲運困難、同質化競爭等其他因素造成的;反之,品牌農產品很少出現滯銷賣難。為此,樹立全流程意識,扎扎實實做好影響品牌建設的關鍵環節,不僅僅將目光局限在宣傳方面,才能讓品牌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保持優勢。

  成本意識:

  不考慮成本的措施都是“假大空”

  在推進品牌農業建設的全過程中,特別是具體的農產品品牌宣傳推廣中,還應當樹立成本意識。

  對于政府部門而言,在資金使用的考慮上應當有成本效用的比較考量。同樣是10萬元的工作經費,是組織一場洽談會效果更好,還是自建一個統一地域品牌農產品網站效果更好,還是資助100個生產合作社或者大戶架構自己的網購店鋪效果更好,需要統籌考慮。

  以各地推行的“政府搭臺,企業唱戲”活動來推介農業品牌為例,用什么形式來搭臺、唱什么內容的戲,都應當在仔細核算成本的前提下,結合當地的文化特點和產品屬性進行深入挖掘和科學謀劃。如此,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宣傳效果。

  對于品牌創建的市場主體企業而言,一方面要綜合通過創新技術、優化管理、建立規模優勢等方面入手,降低產品生產和服務成本,從而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獲得相對優勢,保證其品牌市場占有率和影響力;另一方面,在宣傳方面,也應避免“大水漫灌”式的宣傳,需要精準定位潛在客戶,仔細分析客戶需求,在綜合測算成本的前提下,制定宣傳策略以逐步獲得消費者的信賴。

  (作者單位:農業部產業政策與法規司)

責任編輯:程明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