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非洲農業的出路
時間: 來源:農產品市場周刊-中國農村網 作者:文/盧 琰 字號:【

  根據世界銀行對2018年經濟增長前景的展望,全球5個經濟增長最快的國家中有4個在非洲。最近十多年,撒哈拉以南非洲經歷了相對高速的經濟發展。但是,經濟增長卻沒有能夠轉化成為其緩解貧困的動力。1981年至2015年,撒哈拉以南非洲貧困發生率僅從51.5%下降到41%。實際上,非洲減貧的關鍵是農業的增長,因為非洲國家的人口主要是生活在農村地區,農村地區人口的收入來源主要是農業生產。農業發展的落后不僅成為減貧的阻礙,也是非洲推進工業化的障礙。那么,非洲農業在全球處于什么位置?非洲農業發展的問題在哪兒?非洲農業發展的出路在哪里呢?

  非洲農產品貿易與全球農業的資本化

  近十年來,非洲農產品貿易經歷了先增后降。據聯合國Comtrade統計的非洲農產品貿易額由2007年的768.1億美元增至2011年的歷史峰值1405.3億美元,年均增長16.3%;此后逐年下降,到2016年僅為940.0億美元,幾乎回到2008年的水平,年均減少7.7%。其主要出口產品為水產品、熱帶水果、咖啡茶葉等飲品、蔬菜等,主要進口產品為糧食產品、畜產品等能夠滿足營養需求的食品。在全球農產品貿易中,出口產品高度集中在初級加工農產品和園藝產品,占非洲農產品出口總額的70%以上,而且份額還在不斷上升。進口農產品主要集中在糧食和油料產品上,占到近年來農產品進口總額的40%以上。

  近幾十年來,全球農產品貿易處在不對等關系中。究其原因,一方面,發達國家的農業生產已進入現代化大農業生產階段,利用WTO等國際貿易規則為跨國糧食擴張披上合理外衣,通過巨額農業補貼向發展中國家進行農產品傾銷,實現農業結構優化的外部轉移。另一方面,跨國糧食巨頭在全球農產品貿易中進行資本化運作,通過控制加工、倉儲、物流等關鍵環節實現了從種子到餐桌的全產業鏈控制和經營,在一定程度上壟斷了農產品國際貿易,使得發展中國家的農產品生產者價格和世界消費者價格高度不相關,發展中國家的糧食自給能力逐漸減弱,處在現代農業產業鏈中的低端環節,農業的現代化轉型難度較大。

  非洲農業貿易結構較為單一,農產品的國際需求彈性較小。以埃塞俄比亞為例,其農產品出口只有咖啡豆一種主打產品。農業貿易結構的單一性使其外匯收入來源十分脆弱。外匯收入壓力削弱了非洲國家進口資本品及一些日常必需品的能力,而進口中糧食作物的比重又高,在全球農產品貿易中處于不利地位,非洲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落后于世界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速度。絕大多數非洲國家的財政收入對關稅依賴度較高,農產品作為對外貿易中較為重要的一方面,其劣勢地位加劇了非洲政府財政收入的銳減,增加了非洲農民的隱形失業率,延緩了非洲國家的減貧進程。

  非洲農業發展的問題

  在過去十多年中,非洲農業的增長率一直維持在3%?4%,但是這個數字并不能必然帶來非洲減貧和社會經濟的轉型。究其原因,首先,非洲人口的增長率一直處在3%左右,大部分農業增長會被人口增長消解。其次,由于非洲國家人口主要生活在農村,非洲農業勞動力增長率大約維持在3.5%左右,所以農業增長率相較于農業勞動力增長是相對不足的。因此,要實現有效減貧和經濟社會轉型,非洲需要更多的農業增長率。但是,非洲農業發展的問題出在哪兒呢?

  第一,非洲國家的農業生產普遍面臨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的問題,如農田排灌設施、農村電力、農村交通等落后。非洲農業生產方式較為落后,農業生產要素投入不足,加工能力不強,造成農產品生產增值鏈條短,產品附加值偏低,這與非洲自殖民時期以來成為殖民者經濟延伸的歷史有很大關系,非洲沒有形成完善的生產體系。

  第二,非洲農業科技投入亟待加強,農民缺乏實用性農業技術。在非洲從事農業研發的機構僅400多家,農技推廣人員數量少,學歷不高,無法滿足農業生產過程中農戶對技術的需求。

  第三,非洲農業的發展戰略在政策引導、組織推動方面需要加強。盡管非洲國家強調農業發展的重要性,但是在方向和策略上有待商榷。首先,農業發展高度依賴公共財政支出,但非洲在全球貿易中的劣勢地位導致財政收入用于公共支出的能力較為有限。其次,政府沒有建立起與農戶之間的互動機制。政府沒有發揮組織動員力,采取激勵機制調動農民提高產量的積極性。在缺少現代化基礎設施和灌溉條件的基礎上,未能培育起勞動密集型的農業生產方式。

  非洲農業發展的出路

  非洲國家在短期內尚不具備實現農業現代化的條件,但是并不意味非洲農業發展和減貧就沒有出路。

  第一,重視糧食作物的生產。非洲農業發展的歷史使得很多非洲國家一直以來將最好的土地、大部分水利設施、資金、勞動力、化肥和農藥用于發展經濟作物,輕視糧食作物生產。因此,非洲國家政府應該加大糧食作物的種植比例,一方面改變農業生產結構的單一性,減少對國際農產品市場的依賴;另一方面提高糧食安全水平,緩解饑餓和貧困。

  第二,建立連續性的農業政策體系。雖然很多非洲國家制定了本國的農業發展戰略,但是農業政策的執行力度較為有限,因為非洲國家本國經濟的發展不充分和對外高度依賴造成了農業發展資金匱乏。政府可支配的財政收入嚴重不足,又面臨債務危機,使得很多農業政策無法得到實施。因此,非洲國家要根據本國農業發展的優先序,確保資金優先投入農業發展的基礎性產業,建立動員農民投資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的機制。

  第三,加大要素投入力度提高農業生產力。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區可種植土地面積超過7億公頃,即使在不增加單位面積產量的前提下,通過提高可耕地的利用率,就可以極大地緩解非洲的糧食緊張局面。因此,向非洲土地追加投入的比較利益很高,可以從最小程度地應用技術創新入手,比如給農戶提供肥料,如果投入水平得到增強,農民還能夠接受培訓,那么土地能夠釋放更高的可持續發展潛力。

  第四,提高小農的農業生產效率。非洲大陸以分散性小農為主體,農業以外的生產部門發展更為緩慢,而小農的家庭生產模式相對單一,使得家庭生計較為脆弱。如果遭遇自然災害,家庭的應對能力就會更加薄弱。非洲沒有孕育和創造出其他的就業機會,農業幾乎是增加收入、維持生計的唯一途徑。因此,從微觀層面,應該從如何采取正向激勵措施入手,改變小農的傳統農業生產習慣,增強小農抗風險的能力,通過農業的發展取得持續的減貧效果。

  第五,充分用好外部投資對農業的促進作用。根據《外國直接投資市場》(FDI Markets)發布的《2017年非洲投資報告》,2016年非洲獲得外國直接投資923億美元,同比增長40%。從投資領域來看,房地產、能源、新能源、交通運輸和倉儲物流位列前五位。非洲國家進出口貿易中交通成本占出口成本達20%。因此,可以利用非洲的資源、土地、戰略等優勢加強與其他國家的雙邊農業經貿投資合作,爭取外部投資對農業的傾斜力度,帶動農業增長點。

  實際上,非盟及非洲國家已經認識到農業對于非洲發展的重要意義,在非盟《2063年議程》中強調了農業的重要性。但是,如何發揮政府在農業發展中的作用,如何提高土地生產率和勞動生產率,非洲依然面臨很多挑戰。未來,非洲農業發展要充分建立在本國實際情況和需求基礎之上,對于外部經驗的引進要加以鑒別,并根據實際作出適當改造。

  (作者單位:農業農村部對外經濟合作中心)

責任編輯:程明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