籌備申報半年,在廣東省江門市新會區委、區政府和各級有關部門單位的支持和共同努力下,2017年9月,新會陳皮現代農業產業園成功進入第二批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名單。這意味著,涵蓋圭峰會城、三江鎮和雙水鎮,區域面積64.5萬畝的“國字號”園區開啟創建大幕。
如今,園區集聚與新會陳皮相關的生產、加工、研發、經銷、物流、旅游等經營主體680多家,形成集種苗繁育、陳皮種植、陳皮加工、文化休閑等于一體的陳皮現代產業集群。
未來,1億元獎補資金將重點用于改善產業園基礎設施條件和提升公共服務能力,以提質增效、農民增收為目標,強化特色、補齊短板、創新發展,努力把新會陳皮產業園打造成三產融合發展的特色化、標準化、綠色化現代農業產業園典范。
全省產業園創建學習榜樣
“我們以地方特色農產品——新會陳皮為切入點,以創建新會陳皮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為抓手,立足城鄉融合發展,創新體制機制,打通現代先進生產力進入農業的通道。”4月24日,面對廣東省各市區前來取經的“農業人”,新會區副區長黃銳樓分享經驗,“新會科學規劃產業布局,著力提升陳皮產業鏈和價值鏈,推動三產深度融合發展,形成了小農戶共享現代農業產業發展大收益的利益共享機制,成效顯著。”
4月23、24日,廣東省農業廳為推進創建100個省現代農業產業園工作,組織全省各市區農業部門相關負責人,在江門市召開省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規劃培訓班。新會區新會陳皮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作為創建學習榜樣園區介紹經驗。
黃銳樓介紹,新會陳皮產業園按照“一帶、四心、三區、三基地”規劃,布局種植基地2.4萬畝、研發加工基地0.4萬畝和市場交易與文化旅游基地,進行組團式、集群化、全產業鏈發展,構建集柑橘種植、生產加工、金融投資、倉儲物流、電子商務、文化旅游于一體的產業集群,打造“中國陳皮之都·世界陳皮中心”。
黃銳樓說,新會陳皮產業園將重點依托麗宮陳皮產業園,打造以研發加工為核心的三產融合產業基地;在圭峰會城打造以新會陳皮為主題的1000畝生態田園小鎮;依托陳皮村公司,以“市場交易+文化旅游”為核心,打造陳皮文化平臺,整合帶動區域三產發展。此外,還將依托七堡健康島規劃,以李錦記和無限極生產基地為載體,推動新會陳皮健康食品園區發展。
目前,產業園的健康食品板塊正在蓬勃發展:三江鎮的新會陳皮柑茶加工運營區,通過產業園規劃引導,已形成規模化健康種植基地;江門大道東線的集聚區,匯聚了超過60家新會陳皮柑茶生產加工和運營企業,初具規模;規劃中的雙水新會陳皮功能食品加工園區,目前正興起規模化種植熱潮……
數據更能說明陳皮產業的活力。在園區的輻射帶動下,新會陳皮產業從1996年產值不足300萬元,到2017年全產業產值達60億元,品牌價值達57.28億元。陳皮產業的全產業鏈開發態勢已經形成,實現了農業從單純的生產功能向生態、生活、文化功能的全面拓展,特色農業與傳統文化、現代科技、文化旅游、創意體驗、互聯網以及金融等有機融合,推動全域產業升級和資源活化。
小農戶也能共享大收益
在考察新會區千畝柑田陳皮有限公司時,全省各地的參觀者對農場主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肖鳳琴夫婦原來是做海產品生意的,后來決定投身農業,把多年積累下來的錢全部投入到柑園的種植中。
經過一番深思熟慮,肖鳳琴夫婦選擇了三江鎮聯合村,作為他們的柑園種植基地。新會柑最怕就是黃龍病,為了提高種植技能,肖鳳琴引進業內先進栽培技術及科學的管理制度,注重對工人進行技術培訓,讓工人掌握一整套苗木修剪、嫁接、管理等技術。她還聘請專業種柑技術人員作為基地的顧問。
她聘請了周邊有經驗的近20名農戶負責日常的新會柑管理,其中,雇傭本村15名困難家庭婦女在基地工作,同時還成立新會新四洲柑橘合作社,帶動周邊500多名婦女群眾就業。2017年8月,省婦聯、省農業廳聯合推選第八批“廣東省巾幗創業示范基地”,千畝柑田陳皮有限公司成為全省20個示范基地之一。
肖鳳琴以農民專業合作社為載體吸納農戶以合作求發展的做法,正是新會陳皮產業園所倡導的“小農戶共享大收益”的一大體現。利益共享,就是推動小農戶參與分享二三產業增值收益。“農業現代化決不能以排斥小農戶為代價”,新會在探索建設現代農業產業園的進程中,立足于“共享”的發展理念,著力構建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深度融合和有效對接的體制機制和實現途徑,堅持為農、貼農、惠農,完善利益聯結機制,帶動農民就業增收,讓農民分享產業園發展成果。
在新會陳皮產業園的藍圖中,將著力打造產業利益聯結機制。產業園各企業與合作社、農戶簽訂合作協議,建立“龍頭企業+合作社”“龍頭企業+基地+農戶”等利益共享模式。同時,以農民專業合作社為載體吸納農戶以合作求發展。
接下來,新會將實施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倍增工程,加大農民專業合作社創建力度,重點推進以統一銷售為主的經營合作、以統防統治為主的服務合作,支持農民專業合作社與農產品經銷商合作、聯營,開展農產品直銷,鼓勵和支持合作社跨區域合作和同業聯合發展,組建合作社聯社,成立新型職業農民協會,有效吸納農戶分享二三產業的增值收益。
另一方面,扶持中小農戶創新創業已見成效。最明顯的例子,以陳皮村為中心建成的陳皮中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基地,已孵化新會陳皮企業近200家。未來,新會陳皮產業園范圍內,將重點針對返鄉農民工、家庭農場與合作社以及高校畢業生、農業科技人員等開展“雙創”政策扶持,形成多元主體共建產業園格局。目前,產業園已集聚市級及以上產學研平臺8個,培育出農業龍頭企業12家,其中市級以上6家,建立新會柑種植專業合作社42家,直接帶動規模化種植戶900多戶,從業人員超2萬人。
按照計劃設想,新會還將加大利益共享機制建設,探索促進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機銜接的有效機制。鼓勵發展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開展農業技術、經營能力、電商運營等方面的職業技能培訓,培養適應現代農業發展的新型職業農民。
欄目指導單位:農業農村部農產品加工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