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蘇志偉:我在南非種稻谷
時間: 來源:農產品市場周刊-中國農村網 作者:文/白鋒哲 字號:【

  南非種植水稻嗎?在百度搜索里輸入“南非”和“水稻”兩個關鍵詞,幾乎沒有任何相關信息,除了有關蘇志偉在南非種水稻的報道。

  蘇志偉是誰?一個偶然的機會,筆者聽說了蘇志偉,由此走近了他在南非種水稻的故事。

  80%南非人食用大米

  卻只能依賴進口

  與水稻結緣是從2010年開始。此前,蘇志偉已經在南非打拼了18年。1992年底,27歲的蘇志偉到南非創業,從擺地攤、跑推銷開始,到接手別人的爛攤子,一步步把只有一個20多名員工的服裝廠發展到500多人,產品進入南非知名連鎖店,業務經營風生水起。后來因為一些不可抗力因素,工廠不得不關掉。

  2009年,蘇志偉從繁華的約翰內斯堡,搬回自己早年買下的、位于自由州省與西北省交界的農場。這個被瓦爾河一條支流環抱著的農場,臨近南非著名波切斯卓姆大學,當初他買下農場,本意是作為幾十名中國員工周末休閑度假場所的。然而那一年,他卻在此度過了無數個不眠之夜。在農場從事的蔬菜種植,由于不為當地市場接受也宣告失敗了。他后來在一篇文章中寫道,“多少個白天,我望著面前這近百公頃的土地;多少個夜晚,我聽著河水流淌的聲音,靜靜地思考:我真的山窮水盡走投無路了嗎?這片土地該如何利用?”

  蘇志偉從小在廣州近郊長大,父輩插秧種稻、收割打禾的艱辛讓他終生難忘。而處在南半球的南非,120萬平方公里的國土,差不多相當于七個廣東省的面積,竟然沒有稻谷的種植。他想起一位澳大利亞做大米出口的朋友談起,他每個月發往南非的大米超過80噸。80%南非人食用大米,南非每年進口食用大米超過300萬噸,市場價值超過400億蘭特(1蘭特約合0.5元人民幣)。實際上,南非自然條件優越,氣候好、光照長、天災少、土地肥,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只要有足夠水源,發展水稻種植應大有作為。

  “想到這,我茅塞頓開。”權衡之后,蘇志偉再次做出戰略調整——注冊“南非糧食(種植)研究開發有限公司”,開始潛心研究糧食作物的生產。

  耕耘八年

  企業主變身農場主

  首先,從廣泛的市場調查做起。一個人,一部車,蘇志偉跑遍了南非所有九個省的有關部門、谷物協會以及糧食種植戶。“調查下來,我信心更足了,我用以前積累的不多資金,開始了水稻種植的艱難摸索。”

  結合當地用水條件,蘇志偉決定推廣旱植水稻。為了稻種進口,無數次跑南非農業部有關部門、寫各種報告、進行各種溝通解釋,最終蘇志偉得到了非常嚴格的限量的種子進口批文。之后,他根據當地氣候和土壤情況,先后從中國廣東省、湖北省引入抗旱的多個秈稻、粳稻水稻,并在2012年,產出了第一批水稻。

  四處奔波,辛勤打拼,蘇志偉在南非的土地上整整耕耘了八個年頭。如今,農場已成功種植出十幾個口感好的水稻產品,包括秈稻、雜交水稻、香米、絲苖米、澳大利亞香米、泰國小香米等,南非很多大超市愿意銷售蘇志偉的谷物類產品。

  南非媒體對于蘇志偉種植水稻曾進行詳細報道:“南非曾經進行過水田水稻種植試驗,但都沒有成功。與一般認為的水稻在水田種植不一樣,蘇志偉在厭氧條件下的地區(通常是低洼地區)種植水稻。他說種植稻谷的最好時間是八九月,最遲不晚于十一月,植株不會因寒冷和霜凍而死亡,但有條規則就是需要快速灌溉提升溫度。他以中國農歷方式計算時辰進行灌溉,遵循水田種植方法,一開始必須使土地很潮濕,但隨后可以干燥些,絕不允許土地干透,水稻的平均日需水量為20毫米……”

  水稻種植從無到有,從小規模試種到如今近800畝;從陸續引進100多個水稻品種,在農場試種,到從中培育出6個獲南非農業部SAG認證的適應本地種植具知識產權的水稻良種;從將原來適應水田種植的水稻種,逐步改良為能定期澆灌種植的旱稻種;從最初每公頃低于3噸的產量,提高到每公頃12噸(每畝800公斤)的高產……在這個過程中,蘇志偉也從一個企業主變成了充滿鄉土氣息的農場主。

  讓稻花香飄滿“彩虹之國”

  目前,南非政府已經將水稻種植確立為第五大戰略糧食項目。經過數年在各大省區的種植研究和試驗,蘇志偉發現,南非可種植水稻區域面積超過150萬公頃。他估計,在未來5年內,水稻產業產值每年可高達80億到100億蘭特。

  蘇志偉算了一筆賬:由公司水稻種植中心培育出的旱植水稻種子,推廣到大田種植,產量高達每公頃12噸(優質品種)至15噸(高產品種),成本在每公頃4萬至5萬蘭特不等,收入在12萬蘭特左右,利潤率達60%以上。成品產米率達75%至85%的優質大米,普通加工大米市場批發價為每公斤13蘭特,深加工大米則高達每公斤20蘭特。再加上將稻草和米糠用作畜牧養殖飼料,以及將碎米釀成米酒等收入,毫無疑問這是一塊很大的市場。

  蘇志偉告訴筆者:“最開始時,多次吃閉門羹,到處尋求南非政府部門支持,發展到現在,南非農業部長、水利部負責人上門參觀,各省參觀者絡繹不絕。”南非農業部負責人員多次到現場考察,對水稻田的發展經驗很感興趣;南非種業集團也多次派人到公司取經;在南非九個省,有了12個推廣基地;南非啤酒公司每年收購25000噸稻谷,用來發芽后釀制優質啤酒。

  在蘇志偉成功經驗帶動下,周邊當地農戶紛紛要求加入水稻種植行列。蘇志偉向他們出售水稻種子,并且免費傳授種植技術。為了規范水稻種植行業,蘇志偉還計劃在南非成立水稻種植協會,尋求發展包括糧食種植、養殖、糧食深加工以及釀酒等全產業鏈。

  “我期待能夠帶動南非水稻種植產業的發展,形成水稻種植產業鏈,稻花香能夠飄滿‘彩虹之國’,南非人能夠吃上自己土地上生產的優質大米。”

  蘇志偉經驗談

  無論在哪個國家,從事農業都是一份辛苦的事業。在南非從事水稻種植生產,首先要弄清相關法律法規。南非農業部對海外引進的種子有非常嚴格的規定,種子的試驗種植等有許多條例要遵守。即便順利引進中國種子,也要經過多次試驗后才能大面積種植。從中國進口的種子在南非種植會有嚴重的氣候不適,一般在第三年培育出的水稻種子,才能保障安全種植,否則會嚴重影響水稻產量,造成很大經濟損失。

  如果使用經過3年以上培育出的種子,以目前的耕種模式來算,第一年1公頃水稻的投資大概是6萬蘭特(含設施折舊,但不包括設備投資),每公頃的純利潤是4萬蘭特。由于沒有形成水稻產業,南非水稻種植以及加工設備缺乏,多數設備都需要進口。

  如果中資想來南非投資水稻,有幾點經驗可以提供:首先要根據企業自身條件,選擇好投資規模,最大程度爭取得到南非政府部門、農業協會和農戶支持;其次,盡可能參與南非本地原有的種植合作平臺,降低投資風險;第三,盡量避免獨立投資與南非當地存在嚴重競爭的農業項目,避免激烈對抗造成的經營損失。

責任編輯:程明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