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站長,今年我家該種什么,具體都要怎么操作啊?”每年春耕時節,村民們見到他的第一句話總要這么問。
他叫朱永勝,是江西省九江市彭澤縣浪溪鎮農業技術推廣綜合站站長。自1983年參加工作以來,這已經是他在浪溪的第三十六個年頭了。從精壯的年輕漢子到兩鬢斑白,他把人生中最美的年華都奉獻給了這片土地。
每天在棉地里工作10多個小時
浪溪鎮資源豐富,朱永勝認為只要合理配置資源,利用先進的農業技術,就可以實現農業增產、農民增收。因此,在田間地頭,總能看見他忙碌的身影。
他的努力為農民兄弟帶來了不少實惠。在棉花萬畝高產創建示范項目實施過程中,他走遍了全鎮每塊棉地,再熱的天,也從不間斷。盡管盛夏的氣溫常常高達35攝氏度以上,站在地里就渾身直淌汗,但他依然堅持每天在棉地里工作10多個小時。累了就稍稍站一會,伸伸腰、透透風,再接著干。
統一品種、營養缽育苗、合理密植、測土配方施肥……在朱永勝保姆式科技服務的支持下,2010年項目區棉花皮棉產量達到每畝412.5公斤,比上年每畝增產112.5公斤,僅此一項,浪溪鎮農民就增加收入900余萬元。
用直升機來防治病蟲害
隨著農村土地流轉,種植大戶不斷出現,經營的土地面積也日漸增大。農作物病蟲害防控如果再按照過去的人工防控方式,不僅噴藥裝備無法適應,而且還費人工,進度慢,成本高,亟待由新的防控手段來替代。
經多方考察論證,朱永勝認為利用直升機進行農作物統防統治,可以使農作物病蟲害防治從人工地面防治變為空中防治,不僅能顯著降低農藥的使用量,避免農產品中的農藥殘留超標,提升農產品品質,保障農業生態環境安全,還能節省農民勞動力,節約農業投入成本,達到幫助農民增加收入的效果。
2013年,浪溪鎮在全市率先創新組織直升機,對水稻、棉花進行統防統治。為準確掌握相關技術數據,朱永勝每天早上5點30分左右到達田間地頭,查看病蟲情況、防治效果,制定防治方案。
經過他的精心組織實施,當年中心示范片區8000余畝水稻、棉花畝均降低農藥及人工成本20%左右,提高產量10%?20%,節本增收100元以上。
“有事找老朱”成了當地農民的流行語
朱永勝平常總是與農民打成一片,與農民促膝交談時也總是三句話不離本行,宣傳黨的惠農政策,講一講農業致富的好典型,問一問農民對農業技術有什么需求。
他常說,農民是我們的衣食父母,為他們服務是我們的職責所在,抓好農技服務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他為農民送資料上門、傳技術到戶、指導到田,總是想辦法去幫助他們。30余年來,他累計為農民解決各種生產問題3000多個,為農民挽回損失近千萬元。“有事找老朱”成了當地農民的流行語,他就是這樣用真情與農民相交,用實際行動取得了農民的信任,成了農民的科技引路人。
他進村入戶,走東家,串西家,為農民傳經送技,手把手教群眾科學種田,推廣應用新技術、新品種。每年定期開辦農業科技培訓班,農民打心眼里喜歡這個與他們打了30多年交道的農技員,經常有農民點名要他到村里進行技術培訓。
躬耕青山綠水間,30多年來,朱永勝憑著一顆赤誠的心,在農業科技推廣服務的天地里,在平凡的崗位上默默發揮著一名農技員無窮的能量,書寫了最美的農技人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