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寨縣位于大別山北麓,鄂、豫、皖三省七縣二區結合部,是安徽省最大山區縣。境內群山起伏,河流縱橫,氣候宜人、物種繁多。千米以上的山峰有116座,最高峰天堂寨海拔1729.1米。起伏多山的地形和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的氣候特征,提供了豐富的林地資源和水資源,為發展山區特色生態型產業,提供了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
助推精準扶貧成效明顯
金寨山區群眾歷來有種植藥材的傳統習慣,認為其是脫貧致富的一條捷徑。近年來縣委政府把中藥產業列為實現精準扶貧的重要舉措,出臺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和激勵措施,針對性制定中藥材產業扶貧方案,推薦投入少、見效快的天麻、靈芝、黃精、香菇等品種供貧困戶選擇種植,鼓勵中藥材企業與貧困戶聯結,積極為各鄉鎮因地制宜發展中藥材產業,為實現精準扶貧提供服務。
各鄉鎮本著因地制宜的原則,積極探索各種菌藥扶貧模式,成效明顯,如:鐵沖鄉由政府統一規劃建立香菇、山藥種植場地,免費提供給貧困戶集中種植,再鏈接企業,工廠化管理指導,統一收購加工。該扶貧模式獲得縣委政府肯定,并在該鄉召開了全縣扶貧攻堅現場會。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欄目也聞訊采訪報道,引起廣泛關注。張沖鄉針對山多地少的實際情況,推薦適合當地種植黃精,通過與供種企業簽訂產品回收協議,調撥58000斤黃精種子分發貧困戶種植,示范帶動,效果明顯。
2016年以來,全縣有2000多貧困戶發展藥材生產,有90余家菌藥經營主體聯結貧困戶帶動發展,2016年實現脫貧400多戶,2017年實現脫貧1000多戶。
“西山藥庫”
已成產業扶貧的“資源寶庫”
金寨境內共有野生藥源237科1363種。在安徽省重點普查的270種藥材中,金寨有220種,占81.5%。由于藥源豐富,儲存量大,金寨縣素有安徽“西山藥庫”之美稱。2013年第四次全國中藥資源普查,重點普查了金寨縣106種藥用植物。普查結論認為,金寨縣總體野生藥用植物保持完好,蘊藏豐富,普查中發現斷血流、夏枯草、野菊花、石菖蒲、黃精、虎杖、蒼術等野生藥材廣布全縣,估算蘊藏量均在100萬公斤以上,是當地大宗藥材。
產業種植規模。全縣23個鄉鎮均有中藥材種植,人工種植的主要品種有:靈芝2200畝、天麻5000畝、茯苓1400畝、石斛1047畝、瓜蔞6500畝、黃精4800畝、香茶菜4500畝、菊花2300畝、結香3800畝、蒼術1800畝、牡丹1700畝、梔子950畝、桔梗1200畝、銀杏20萬株、杜仲30萬株、香菇200萬棒。種植百畝以上的還有西洋參、百合、貝母、桑黃、白及、重樓、板藍根、柴胡、荊芥、白芍、丹參、白芷、天南星、薄荷、元胡、博落回、山朱萸、厚樸、薏米、金銀花、決明子、槐米樹、皂刺、紫山藥、白術、豬苓等,總面積達12萬畝以上。
經營主體情況。全縣共有260多家公司、合作社、家庭農場、大戶從事藥材經營,集中連片種植100畝以上的種植基地有99處,年產值在200萬元以上的經營主體有80多家。省級龍頭企業2家,省級家庭農場一家,市級龍頭企業8家,市級示范合作社9家。據不完全統計,全縣從事中藥經營的有6萬人左右。加工環節主要生產靈芝、天麻、石斛產品較多,其他藥材大多原料或半成品銷售。
品牌建設,產學研合作情況。十三五期間,金寨全力打造 “中國藥用菌之都” 建設。“金寨靈芝、金寨天麻、金寨茯苓、金寨西洋參”已成功申報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金寨已成為全國靈芝、天麻原料交易主要集散市場。在安徽省重點發展的“十大皖藥”中,金寨盛產石斛、靈芝、黃精、茯苓、菊花、丹皮、斷血流、桔梗8個品種,其中靈芝、茯苓2個品種的皖藥產業示范基地就建設在金寨。2015年中國食(藥)用菌協會授予金寨 “全國優秀主產基地縣(區、市)”稱號。依托金寨豐富的菌藥資源和知名度,由中國食用菌協會授權,市、縣政府支持,建立了全國第一家“中國藥用菌大市場”。2016年9月、11月,在金寨分別成功召開了“全國首屆藥用菌產業發展大會”和“全國藥用菌產業高峰論壇”,并在金寨掛牌成立了“中國食用菌協會天麻分會”。來自全國22個省市的知名專家學者、企業代表400余人匯聚金寨,共謀菌藥產業發展,并為金寨菌藥產業把脈問診。截至目前,金寨縣與南京中醫藥大學,西北農林大學等國內科研院校建立長期技術合作關系;與安徽中醫藥大學簽訂幫扶金寨縣協議,與安徽農業大學全面開展產學研合作。
順勢而為,培育百億產業
金寨縣歷來重視藥材發展,把中藥材列為重點支持發展的八大特色農業產業之一,先后出臺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和鼓勵措施,如《金寨縣重點特色農業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實施的“5+1”項目;《關于重點特色農業產業三年倍增計劃的實施意見(2014年—2016年)》明確提出支持發展中藥材產業,以校縣合作模式成立了“金寨中藥材產業技術聯盟”;《金寨縣健康與養老服務產業發展規劃(2015—2020)》緊緊圍繞中醫藥一二三產業發展,細化了任務,明確了責任。通過獎補藥農,支持企業,加大招商等多種舉措促進全縣中藥產業健康發展。
近年來金寨縣狠抓農產品質量安全,注重品質提升,縣內嚴禁銷售和使用化學農藥,推廣病蟲草生物綠色防控,按期督查督辦“兩個替代活動”開展和落實情況,實時監控和查處硫磺熏蒸天麻等藥材,制定農產品監管細則,大力推進中藥材“三品一標”認證。先后創建“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國家中醫藥健康旅游示范區”“2016年—2018年周期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活動”“全國農產品有機認證示范縣”,積極爭取以中藥產業為主的“金寨縣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示范項目”。打造金寨“中國藥用菌之都”,在縣城周邊建設集觀光旅游、科研教學、康養結合于一體的“西山藥庫主體公園”;通過爭取有關部門支持,在天馬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建立“大別山野生藥源保護區”, 打造“一區兩館五庫”保護模式。成功舉辦“第二屆全國藥用菌產業發展大會”。今年初,縣政府出臺了《關于推動“西山藥庫”建設助推精準脫貧的方案》,縣財政計劃每年拿出3000萬元,堅持綠色發展、品質優先、注重科技,突出六大品種,支持七個環節,實施六大項目。
“十三五”期間,金寨縣重點發展靈芝、天麻、茯苓、黃精、石斛為代表的金寨道地大宗藥材品種,提升中藥精深加工能力,建立中藥流通體系,健全中醫藥養老服務和養生旅游等大健康產業,努力把金寨“中國藥用菌之都”建設好,力爭到2022年,中藥產業成為金寨縣支柱產業,全產業鏈總產值達100億元。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