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鄉縣是馳名中外的“大蒜之鄉”,素有“世界大蒜看中國,中國大蒜看金鄉”的美譽 。金鄉大蒜種植面積常年維持在60多萬畝,帶動周邊種植區域超過200萬畝,大蒜冷藏能力230萬噸,擁有700多家大蒜儲存加工企業,產品出口170多個國家和地區,出口量占全國出口量的70%以上,基本實現了大蒜從調味品、到食品、保健品、再到醫藥的全產業鏈發展格局。
“蒜鄉”歷史由來已久
山東省濟寧市金鄉縣已有2000多年的大蒜種植歷史,早在東漢初年,就有種植大蒜的記載。相傳,金鄉大蒜還為東漢開國皇帝劉秀的稱帝立下了汗馬功勞呢。
東漢建武元年(公元25年),劉秀率軍西征,路經爰戚(現為金鄉縣),適逢疫病流行,許多兵士高燒、頭暈、嘔吐、昏迷,司隸校尉魯恭病亡,葬于山南。軍隊人心惶惶,戰斗力大減,劉秀只得駐兵治療。隨軍醫生束手無策,疫情在軍中迅速蔓延。劉秀愁腸百結,坐臥不安,仰天長嘆:“天滅我也!”正置危難之際,忽聞一鶴發童顏老者來獻醫方。真是喜從天降,劉秀急忙召見。禮讓畢,急不可待地說:“請仙翁賜方!”老者笑而答道:“將軍不聞本地百姓多種大蒜嗎?可高價收取,把它搗碎,取其液,命士兵用以滴鼻,可防此病蔓延;同時將大蒜分與士兵就食,不幾日即可痊愈。”劉秀立即遵囑辦理,果然病除。再循老者,不知去向。劉秀對天長揖:“天助我也!”遂發兵攻取洛陽,稱光武帝。
金香大蒜經過長期的培育發展,加上本地獨特的水土氣候條件和中國農業科學院、山東農科院、山東農業大學等高等院校、科研機構的大蒜研究專家、學者的聯合攻關,使金鄉白皮大蒜的品級大大提高,形成了金鄉大蒜這個享譽國內外的特色產品。
名氣大源于價值高
金鄉大蒜具有蒜頭個大、汁鮮味濃、辣味純正、香脆可口,不散瓣、抗霉變、抗腐爛、耐貯藏等明顯優點;金鄉大蒜營養價值極高,據科研部門測定,金鄉大蒜含人體所需的蛋白質、尼克酸、脂肪、鎂、磷、鐵、鉀等營養元素20多種,被專家稱為最好的天然抗生素食品和保健食品,其藥用價值已引起國家有關科研部門的關注。金鄉大蒜不僅能生食,而且還能加工成蒜茸、蒜片、蒜粉、蒜油、蒜素等產品,廣泛應用于食品、飲料、日用化工、化妝品、保健醫藥等領域。
金鄉大蒜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據中科院組織專家對全國不同產區的大蒜進行主要成分的化驗測定,金鄉大蒜含有防癌和抑制腫瘤作用的二烯丙基、硫化物等藥用成分。據調查,金鄉縣癌癥發病率明顯低于全國水平,而人均壽命比全國平均水平高5歲。
金鄉大蒜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據國家科研部門測定,金鄉大蒜1千克鮮蒜頭可實用部分中含蛋白質4.4克、脂肪2克、熱量1130千卡、尼克酸9毫克、維生素B12.4毫克、鈣50毫克、磷440毫克、鉀1300毫克、鈉87毫克、鎂83毫克。
企業抱團共闖市場
金鄉縣委縣政府為了加快大蒜產業發展,以市場化手段博得行業龍頭地位,組織金鄉華光集團等16家龍頭企業參股組建了山東金鄉大蒜產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力爭利用金鄉大蒜產業入選“中國縣域產業集群競爭力100強”這一強大優勢和“金鄉大蒜”這一最具競爭力的品牌資源,盡快建成國內知名大蒜食品產業基地,打造年銷售收入千億元的產業集群。
金鄉縣當前擁有大小恒溫庫2300余座,儲藏能力達到150萬噸,規模的大蒜初、深加工企業100余家,其中規模企業62家產品出口到140多個國家和地區,單一農副產品出口創匯額居全省首位。雖然金鄉大蒜產業體系日臻完善、集群效應初步顯現,但仍存在著企業實力不夠強、人才科技力量薄弱、品牌打造不力等問題。為此,金鄉積極借鑒浙江柳氏集團、壽光蔬菜產業集團整合關聯產業、抱團發展做大做強的先進模式,通過實施工業項目“百日攻堅”行動對大蒜產業進行大力整合,力推大蒜產業實現集團化發展,打造產業航母。
據了解,金鄉對大蒜產業集團公司在商標使用、獲取市場份額、使用新技術、信貸融資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優惠政策,特別是在向上爭取方面,進行重點傾斜,確保優先享受中央、省市縣項目資金和各種優惠政策;同時扶持集團公司逐步建立起高端管理人才和研發人才引進機制,并積極打造高端產品研發中心、大蒜產業檢測檢驗平臺、大蒜現貨和電子交易平臺,籌建村鎮銀行。該(集團)公司成立后,逐步按緊密型管理模式規范運作,各分公司投入市場的產品均以集團總公司名義出現,并實施資本、技術、組織結構、營銷體系等方面的全方位組合,形成規范的大蒜產業集團公司。
保險減輕蒜農風險
再大的產業也有市場風險,為了保證蒜農的利益,金鄉縣積極推動保險價值機制的落地。
據了解,金鄉大蒜目標價格保險險種為2017年種植、2018年收獲的生長和管理正常、在保險期間均衡上市的金鄉大蒜;大蒜目標價格保險金額為2000元/畝,目標價格為干蒜1.7元/斤,保費率為7%,保費為140元/畝,保費由投保農戶承擔56元/畝,由各級政府承擔84元/畝。保險理賠計算公式是:賠償金額=每畝保險金額(元/畝)×保險面積(畝)×{[目標價格(元/斤)-實際價格(元/斤)]/目標價格(元/斤)}。理賠資金于12月底前撥付到投保蒜民“惠農一卡通”賬戶。
這樣,每年的6到8月份,由當地監管部門監測大蒜價格,當平均價格低于目標價格時,視為保險事故發生,保險公司對跌幅部分進行相應賠付,高于目標價格時不發生賠付。
金鄉有90萬畝耕地,大蒜種植面積穩定在60萬畝以上,是農民的主要收入來源。但是近年來,因大蒜價格波動較大,在不少年份給蒜農帶來較大損失,也嚴重影響了金鄉大蒜產業的健康發展。為了化解風險,減少蒜農損失,金鄉于2015年率先開展大蒜目標價格保險,對增強蒜農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促進農民增產增收和大蒜價格穩定發揮了重要作用。
今年,山東省委、省政府發出了《關于推進價格機制改革的實施意見》,出臺了《山東省特色農產品目標價格保險工作實施方案》,將大蒜列入其中。金鄉因勢利導,建立完善了“政府補得起、農民拿得起、公司擔得起”的保費補貼制度,并于2017年實現了大蒜全覆蓋。今年,根據省物價部門批復,金鄉大蒜享受到價格政策性保險的參保面積為30萬畝。
保障蒜農收益,除了價格保險這一招,金鄉還有“組合拳”。近年來,立足雄厚的產業基礎,金鄉推進了大蒜產業加工園區建設,已培育規模以上大蒜加工企業128家,其中深加工企業76家,年加工大蒜能力達80萬噸,農產品加工轉化率達91%,產值65億元,是一產產值的2.77倍。金鄉推廣的“龍頭企業+基地+合作社+農戶”模式,以合作社為紐帶,一頭連企業,一頭連農戶,共同建立大蒜標準化種植基地。合作社代表農戶,與企業簽訂協議,組織農民按照企業需求進行種植,企業按約定保護價收購合作社大蒜產品。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