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市秦州區位于甘肅省東南部,總面積244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91.26萬畝,2017年全區常住人口66.06萬人,其中鄉村人口25.24萬人,森林覆蓋率達56%,區域內林果、畜牧、蔬菜、中藥材等主導產業特色優勢突出、規模效應明顯。近年來,秦州區以產業興旺為根本,以生態宜居為目標,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采取營造創業環境、搭建創新平臺、組織創業培訓、爭取扶持政策等多種措施,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積極扶持引導下鄉返鄉人員和外出務工人員回到農村創業,涌現出了一大批帶動能力強、示范效應明顯的創業創新主體,形成了富集多元,涵蓋農村一二三產業的創業創新格局,為全面加快鄉村振興步伐奠定堅實基礎。
一、加大培育引導力度,壯大創業創新新主體。為適應返鄉下鄉人員創業創新需要,秦州區通過政策扶持,積極引導創業創新人員,采取合作制、股份合作制、股份制等多種形式,培育出了產權清晰、利益共享、機制靈活的創業創新共同體。僅2017年,全區培育了創業創新新型經營主體67家,其中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22家,農民專業合作社35家、家庭農場10家。全區創業創新新主體累計達到1059家,其中農民專業合作社860家(其中國家級6家、省級13家);家庭農場113家(其中市級示范農場11家);農業龍頭企業86家(其中省級重點龍頭企業9家),培育出了天水仲林果品有限公司、天水茂豐中藥材有限公司等一批具有較強競爭帶動能力的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和家庭農場等新型創業主體,帶動農戶6.48萬戶實現創業致富,初步構建了“新型經營主體+基地+農戶”的創業創新新格局。
二、健全產業經營體系,拓展創業創新新渠道。針對創業創新工作中出現的創業面窄、鏈條短、產品低端的實際,秦州區主動出擊,積極爭取中央及省上相關項目,支持全區創業創新全產業鏈發展、全價值鏈增效。一是通過實施農產品產地初加工建設延長創業鏈。積極開展農產品產地初加工建設試點工作,嚴格組織落實農產品初加工補助政策,主動幫助創業創新主體協調解決項目建設用地、用電、用水、融資擔保等難題。2017年已有11家創業主體通過農產品初加工項目實現了產業升級,建成果品保鮮貯藏庫46座。截至目前,全區已有47家創業創新主體建成果品貯藏保鮮庫219座,年果品貯藏量達8萬多噸,帶動果農增收2.2億元,延長了果蔬產品上市周期,有效緩解了果農“豐產不增收”的問題。二是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提高價值鏈。積極扶持發展烘干、貯藏、保鮮、凈化、分等、分級、包裝、營銷等農產品加工流通業及以果品蔬菜為主的初、中加工和以肉產品、蜂產品和中藥材切片、生產為主的精深加工業,培育發展了西聯蜂業、昌盛食品、盈麥香食品等一批貫通一產、涵蓋二三產業、全產業鏈增效的新型創業主體。截至2017年底,全區已培育創業創新主體16家,加工農產品涉及小麥、玉米、蜂蜜等10多個品種,帶動種養農戶2.2萬戶。三是推進一二三產融合提升創業鏈。緊扣全省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試點項目在秦州區實施的有利契機,鼓勵引導實施項目的天水果果樂果業集團公司、天水林凱新能源有限公司、天水眾華現代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等6家創業主體借機破繭、羽化提升,按照項目要求,打造產業鏈條更加完整、功能更加齊全,新型業態更加豐富的創業創新格局,真正實現全產業鏈增值增效。
三、加快推進“三變”改革,增強創業創新新動能。緊扣推進農村“三變”改革的政策利好,把“三變”改革作為推動農村創業創新、增添發展動能的重要舉措,借“三變”改革助推全區創業創新實現蛻變升華。天水盈麥香食品有限公司把農村“三變”改革和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試點項目有機結合起來,建立了“企業讓利配股、員工入股分紅”的利益聯結機制,吸收37名員工成為企業新股東,實現了企業員工的“老板夢”,公司也實現了由責任制到股份制的成功轉型,把“小面包”做成了“大蛋糕”。秦嶺鎮石家河村在“三變”改革中,以土地入股為突破口,探索出了“村集體+合作社+農戶”的改革模式,大力發展連翹種植和鄉村生態旅游,在村內培育專業種植合作社1家,引進旅游公司1家,種植連翹1500畝、創辦農家樂23家,有效帶動就業400余人,實現人均增收3000元,實現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生態增值。
四、大力培育新產業形態,開拓創業創新新出路。秦州區在推動創業創新工作中,在立足傳統產業的基礎上,積極尋求創業創新新方向。一是發展電子商務闖新路。玉泉鎮煙鋪村借助“秦州大櫻桃”產業優勢,主動與地方門戶網站天水在線合作,搭建了覆蓋全村的電商網絡銷售平臺,在大櫻桃銷售旺季,全村上至古稀老人,下至垂髫孩童,人人從事微商銷售,形成全村人人是微商、戶戶是老板、家家有二維碼的電商創業新格局。2017年全區實現大櫻桃線上銷售1250噸,銷售額達7500萬元,輻射帶動中梁、玉泉、太京等果品主產區電商微商快速發展,讓秦州的花牛蘋果、大櫻桃通過網絡走向了祖國的大江南北。截至2017年底,全區建成鎮級電子商務網點16個,實現鎮村層面全覆蓋,建成村級網店320個,占行政村數的76%,帶動電商從業創業1600人左右,有效促進了產品基地、資源加工、產品包裝和快遞、物流、倉儲、配送兩大領域的快速發展。二是培育新產業新業態闖新路。把推動創業創新與實施田園綜合體、特色村鎮建設有機結合,在加快農旅、文旅融合中促進了創業創新的破繭突圍、羽化提升。秦嶺鎮石家河村通過引進甘肅天森藥業有限公司、秦韻文化旅游有限公司,依托連翹、金銀花產業種植,形成了賞花旅游、金銀花采摘、射箭體驗、休閑垂釣、住宿餐飲等新型業態,帶動20余戶農戶通過創辦農家樂,在家門口實現了自己的創業夢;平南鎮孫集村依托甘肅浪馬灘農業生態開發公司,培育引進創業創新經營主體5家,建成了田園休閑露營、夢幻城堡、冰雪歡樂運動、鄉村特色民宿、山地休閑娛樂等多種新型業態,帶動當地群眾創辦農家樂15家,2017年被農業農村部命名為“中國美麗休閑鄉村”。
五、加強政策扶持力度,為創業創新提供有力保障。一是堅持從區情農情出發,制定下發了《關于加快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農業產業化發展的實施意見》(天秦區委發〔2017〕1號)及《關于支持返鄉下鄉人員創業創新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實施方案》(秦政辦〔2017〕220號)等政策性文件,在政策層面為農民創業創新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二是加大財政扶持力度,每年列支1000萬元,著重對創業者土地流轉規模經營、農產品出口、電子商務、農產品品牌認證等方面給予財政扶持,積極引導和鼓勵經營主體區域化、片帶化、規模化流轉土地,推動林果、畜牧、蔬菜、中藥材等特色主導產業擴面增量、提質增效。截至目前,全區累計流轉土地23.98萬畝,占耕地面積的26.39%。三是積極協調農行、建行、郵政銀行、甘肅銀行等金融機構推出農村創業創新貸款優惠措施,積極爭取省上1000億元產業扶持等專項貸款,為返鄉下鄉人員到農村創業提供融資貸款政策支持。近三年來,全區為各類新型創業主體累計擔保貸款6億元左右。
(中共天水市秦州區委農村工作部供稿)
欄目指導單位:農業農村部農產品加工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