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過后,草木蔓發。在貴州省興仁縣城北街道豐巖村,薏米種植戶王安一大早就在田埂間種下了薏米種子,一邊擦著汗水一邊笑著說:“今年的氣候比往年好,應該能有個好收成。10畝薏米,加上套種能掙10萬元。”
“世界薏米看中國,中國薏米看興仁”。作為世界薏米行業的翹楚,貴州興仁縣薏米不僅種植面積、產量均居全國第一,靠著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初、精深加工并肩齊驅,還填補了國內薏米深加工食品空白,形成集生產、加工、銷售、儲運為一體的完整產業鏈,撐起中國薏米產業的半邊天。
創新觀念打破產業困局
興仁縣是中國薏米主產區和原產地,由于群山環繞、氣候溫潤,興仁的薏米品質優良,畝產高者可達400公斤以上。質量優、產量高、效益好,不少企業紛紛做起了薏米銷售生意,最紅火的時候僅興仁一個縣就有300多家大小企業做薏米生意。
然而,大部分企業都僅僅是銷售原米,并沒有對薏米進行加工升級,由于產品單一,各個企業銷售的產品、時間、周期均相同,使得企業之間出現惡性競爭,薏米銷售市場一度混亂不堪。
“過去比較混亂的時候,最高的時候1噸賣2.8萬元,而最低的時候才5000多元。”貴州興仁聚豐薏苡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夏召和回憶了當年薏米產業發展的窘境。
不良競爭的惡果之一就是打擊了農戶種植的積極性,因為薏米價格起伏過大,導致不少老百姓都不敢種植薏米,品質優良的薏米竟變成了“雞肋”。當地黨委政府越來越意識到,改變這一局面只有創新經營觀念,進行精深加工,培育大企業自主研發企業產品。
“深加工產品有科技含量,有知識產權,一是能拉伸產業鏈,二是能夠有高的附加值,其他企業很難模仿,這樣一來企業的生命力會比較強。”夏召和說。
2013年,興仁縣整合了10家從事薏米經營的企業,組建了貴州興仁聚豐薏苡股份有限公司,以精薏米貿易為主導,薏米系列為產品配套,告別了從前單一的原材料銷售模式。
核心技術實現“貴州制造”
脫殼、拋光、水洗……這些看似簡單的薏米加工工序里蘊含著核心技術。薏米脫了殼后表面還有一層像家用保鮮膜一樣的衣,如何在5分鐘之內通過10多道工藝把這層衣脫掉,既不讓它氧化又能保持它的營養成分?
這樣的技術在夏召和的公司實現了突破。
“公司自主研發的‘脫衣’技術,不僅實現了薏米的拋白,還不傷害薏米,處于我國領先水平。”夏召和說。
在聚豐薏苡公司的加工車間里,一袋袋帶殼的薏米從生產線這一端倒進去,另一端源源不斷涌出加工好的薏米潔白圓潤,陣陣清香撲鼻而來。
加工線的完備不僅提高了加工能力,還使得興仁薏米的品質不斷提升,薏米可以做到粒粒檢測。榮聲薏苡貿易有限公司總經理闕明金介紹,公司運用色選機把產生黃曲霉菌的米挑掉,解決出廠產品黃曲霉菌超標的問題,產品合格率可以達到98%。
如今,數千薏農扎根在貴州薏米地里,數家投資上億元的中大型薏米加工企業先后落戶貴州薏米產區,來自國內外的薏米通過興仁縣周轉到世界各地市場,貴州薏米舉世矚目。因為興仁的加工工藝好,國內云南、廣西,國外緬甸、越南、泰國出產的薏米,都會到興仁來“美顏”一把,在這里加工后才銷往世界各地,全世界80%的薏米,基本實現“貴州制造”。
產業鏈完整掌握全球定價權
黃金薏米、黑薏米、紅薏米、薏米飲品、薏米粉、薏仁烤芙條……隨著加工工藝不斷精進,薏米也在不斷衍生新的產品,各種特色加工產品更是讓人眼花繚亂,不僅有初級加工品,還有深加工產品,甚至護膚精油、谷維素等高端產品也都應有盡有。
一粒小小的薏米經過“七十二變”后產生了大價值,靠著深加工,興仁薏米走向了全國消費市場,甚至走上了國際市場,“身價”一路攀升。
目前,興仁縣薏米種植面積達30萬畝,全縣薏米加工企業發展到400多家,年加工能力達到40萬噸,薏米初加工率100%,薏米商品率100%,實現年產值22億元,種植面積、產量、品質、出口量、加工企業位居全國第一,興仁薏米市場價格儼然已經成為全球薏米價格風向標,并已掌握全球定價權。
“我們在薏米行業交易量第一、出口量第一、專利第一,公司每年的交易量要占整個薏米行業的80%左右,去年交易額3.5億元,交易量2.9萬噸。”貴州泛亞實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余兵說。
“按‘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這種模式,到目前為止有5000多戶加入基地。通過有機轉換以后效益今年很明顯,普通的市場價是1.8元,而我們基地里面收的原材料就是3.5元,高過市場上差不多一倍了。”夏召和說。
回顧薏仁產業的成長,那些長年在田間、加工廠里艱苦打拼的興仁農民兄弟和長期奔波在薏米貿易一線的米商們為貴州小薏米最終成就大產業打下了前期基礎。雙龍村的老支書何紹剛感嘆道,薏米為興仁老百姓脫貧致富立下了汗馬功勞。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