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以“茶和世界 共享發展”為主題的第二屆中國國際茶葉博覽會5月18—22日在杭州舉辦。中國農村雜志社中國農村網全程直播大會盛況,并推出了[錦華會客廳·西湖話茶]系列訪談欄目,本刊現摘選部分內容刊發,以饗讀者。
記者:唐司長您好,作為主辦方,您能不能給大家介紹一下本屆茶博會的重要意義?
唐珂:習近平總書記特別關心茶產業的發展,我們舉辦首屆茶博會的時候專門發來賀信,并且在賀信里特別指出:要把國際茶博會打造成中國同世界交流合作的一個重要平臺,共同推進世界茶業發展,譜寫茶產業和茶文化發展新篇章。這封賀信為我們辦好茶博會提供了根本遵循,同時也指出了舉辦茶博會重要的時代意義。
具體來說有三條,第一,茶博會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茶產業發展重要指示精神的一個重要平臺。第二,茶博會是我們弘揚茶文化的重要平臺。第三,茶博會是我們培育大產業,做強大品牌的重要平臺。
記者:去年首屆茶博會上有一個精彩環節,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就是“茶咖對話”今年還會舉行第二屆。茶和咖啡,一快一慢,一個東方,一個西方,這兩種特別具有典型代表意義的消費飲品放在一起,一聽就特別有碰撞性。當初設計這樣一種環節是想實現怎樣的預期,這個環節的作用是不是跟我們引領茶消費文化相關?
唐珂:大家知道茶葉和咖啡都是世界著名的三大飲料之一,茶葉、咖啡這兩種飲料的消費群體都很龐大。我們組織“茶咖對話”,主要是基于這兩種產品的消費方式,乃至生活方式,很大程度上代表了東西方的兩種主流文化,是一種社交的方式、生活的方式。我們考慮茶文化和咖啡文化各有自己的特點,也有自己主導的消費群體,所以想把這兩種文化都展示出來,把自己的特色表現出來,把它們放在一起交流互鑒,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共同發展。
記者:今年茶博會的主題是“茶和世界 共享發展”,與去年相比更突出了國際性,能否介紹一下在活動環節設計上,今年是怎樣來體現國際性的。
唐珂:去年創辦首屆茶博會時,我們就在國際化上下了很多功夫。國際化、品牌化、市場化、專業化、信息化,是我們打造茶博會的辦展原則。國際化這一塊,本身茶博會就是國際茶博會,所以一定要體現它的國際化元素。我們的茶博會面向的是世界上主要的茶葉、咖啡生產國、消費國,還有“一帶一路”的沿線國家,去年來了47個國家,今年也有30多個國家,200多位外賓,中外參展商達到了1540家,國際標準展位2654家。再一個,我們舉辦的活動里增加兩個外國的主賓國,土耳其和斯里蘭卡。“茶咖對話”,我們也請到很多外賓上臺參與對話和互動。總之,整個茶博會很多活動都邀請國外嘉賓參加。
記者:今年茶博會還有哪些看點?
唐珂:中國國際茶葉博覽會是政府層面主導的最權威、最具影響力的國際茶葉盛會,本屆茶博會面積7萬平方米,比去年多了1倍,包括2654個展位,1540家國內外茶企。同時我們要舉辦14項重大活動,以及70余場專題推介活動,各地把自己知名的品牌都拿到茶博會展示。我們還有一個中國茶鄉旅游發展大會,因為茶葉是最適合做一二三產融合的產業,所以我們把茶葉旅游項目做起來。
今年茶博會的創新點也很多。5月17日晚上專門舉辦一個品茶的招待會。我們把6種茶,每種茶類選取一種代表性的茶,中間穿插茶點,同時還有一道普洱咖啡呈現給中外的嘉賓。這是一臺很有特色的品茶招待晚宴。
其中,普洱咖啡可能大家了解不太多。普洱咖啡是小粒咖啡,中國的咖啡有90%都在云南,云南的咖啡有50%是在普洱,所以普洱的咖啡在云南乃至中國來說都是有舉足輕重的位置。而且品質非常好,這次我們也重點推薦普洱的咖啡。
記者:茶博會是政府主辦的國際盛會,普通老百姓有沒有機會參與進來?它的舉辦地是在杭州,全國其他省份各地區的消費者能得到什么實惠?
唐珂:杭州作為茶博會永久舉辦地,每年舉辦一屆,時間都在5月18日。從參與的角度說,我們努力通過各種渠道、各種方式、各種手段,熱誠地歡迎更多人都能來參與。從杭州來說,場館是免費開放的。同時,我們這次專門設置了茶葉電商節環節,把電商邀請進來進行線上的展示和拍賣,消費者可以在網上下單。全國各地,乃至世界各地的消費者都可以通過網絡參與進來。當然我們也希望通過中國農村網的廣泛宣傳,更好地讓大家參與互動進來。將來還有一些考慮設想,就是把茶博會打造成永不落幕的茶博會,在網上一直展示下去,把中國的茶葉品牌通過網絡的形式進行推銷,進行宣傳。
這里有很多工作要做,包括全程可追溯的體系、信息化的手段、怎么滿足消費者的需求、讓消費者買到放心可靠的茶葉品牌。這也是農業農村部接下來要做的一些工作。
記者:剛才您提到茶產業的質量,我們一直致力于給消費者提供優質精品的茶葉產品。其實我還了解到一個情況,全國20個產茶省都有自己的品牌,都有優質的茶產品,但世界知名的品牌卻很少,而且我們出口的主要是茶原料,導致出口效益和附加值比較低。您也提到質量興農、品牌強農,您對于通過打造品牌提高競爭力有沒有什么指導建議?
唐珂:我國的茶產業確實存在大而不強、多而不優的問題。好茶葉很多,但很多不為人所知,它遠在深閨人未識,很多是在生態環境很好的邊緣地區,它的茶產業、茶產品、茶品牌都很好,但確實知名度少了一點,這也是我們舉辦茶博會的初衷。
培育品牌,質量、品質是前提,如果沒有質量的話,沒有好的質量保證,再好的品牌也樹不起來。就是樹起來,它也會倒下。從產業的角度,我們采取了很多措施。比如規模化、標準化生產。還有有機肥的替代行動,我們用有機肥替代化肥,提升茶園品質。然后運用信息化的手段爭取做到全程可追溯,提升消費者信任度。最后是包裝、推介、營銷,推出我們的大品牌。這幾年,我們在茶葉的品牌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去年首屆茶博會推出了“中國十大茶葉公用區域品牌”,過去已經將近有60年沒有從國家層面評十大品牌了。今年第二屆茶博會,我們針對參展的企業要評108個金獎,是通過專家盲評的形式,有一套評分的機制。我們重點建設的特色農產品優勢區,也有茶業優勢區。還有市場建設方面,國家級大市場,以前有信陽毛尖,以后還會逐步發展。金融措施方面,農業農村部正在和證監會聯合探索茶葉期貨研發上市的可行性,希望借助現代金融工具,引導茶葉生產和加工標準化,提升我國茶產業風險管理能力和競爭力。再有,我們要打造茶葉的大數據,從單品種、全產業鏈的角度來做茶葉的大數據。這一系列的措施就是要把茶產業做大,把茶品牌做強。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