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和革命老區,大別山腹地的安徽金寨縣被譽為“西山藥庫”,中藥產業是該縣傳統優勢產業。今年初,該縣制定出臺了《關于推動“西山藥庫”建設助推精準脫貧的方案》(以下簡稱“方案”)。
日前,記者就該方案的出臺背景及主要內容,采訪了金寨縣農業發展委員會主任唐玉龍。
記者:請您介紹下方案的指導思想及主要目標?
唐玉龍:方案的指導思想是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關于實施健康中國戰略,推進綠色發展的精神,落實國務院《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20年)》、安徽省《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行動方案》和六安市《關于加快“西山藥庫”建設助推精準脫貧的指導意見》,堅持以建設“西山藥庫”,助推精準脫貧,培育大健康產業為目標,以金寨靈芝、金寨茯苓、黃精、石斛等“十大皖藥”為重點,推動中藥材種植、儲存、加工和銷售一體化、全產業鏈發展,全面提升中藥產業發展水平,助推全縣綠色發展和精準脫貧。
發展目標是力爭到2022年,中藥產業成為金寨縣支柱產業,金寨縣成為集中藥產業、醫療、養生、科研、旅游、文化為一體的大健康產業縣,全產業鏈總產值100億元。簡單來說,主要包括以下五個方面。一是以靈芝、天麻、茯苓、黃精、石斛、生姜等重點品種為主的規模化中藥材種植基地27萬畝,其中標準化基地15萬畝,實現中藥農業產值35億元。二是中藥產業直接帶動5萬戶增收脫貧。三是扶持中藥加工業,實現產值35億元。四是開拓中藥材市場,實現中藥商業交易額20億元。五是拓展中藥健康產業新業態,實現中藥健康服務業產值10億元。
記者:我們常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今年,縣里將如何推進這項工作?
唐玉龍:今年的任務主要是突出發展六大品種,支持七個環節,實施六大項目:
發展六大品種。立足西山藥庫道地優勢資源,以靈芝、天麻、茯苓、黃精、石斛、生姜為重點,發展特色中藥大品種。同時,支持發展斷血流、虎杖、蒼術、野菊花、石菖蒲等蘊藏量大的特色品種,支持市場前景較好的桑黃菌、香菇、白芨等。
支持七個環節。一是建本源。即資源保護,根據第四次中藥資源普查結果,建立天堂寨、馬鬃嶺5萬畝中藥材資源保護區,有效保護金寨原產道地中藥材野生資源;建立瀕危中藥材特種展示科研教育基地,引導斷血流、山茱萸、虎杖等有序利用,限制石斛、石菖蒲、多花黃精、重樓等野生資源采挖,促進蒼術等野生資源恢復。二是育良種。支持合作社、家庭農場、大戶、中藥企業培育優良靈芝、天麻、茯苓等菌種,大力發展袋料菌種,節約資源。支持經營主體發展黃精、石斛、生姜等優質種苗。與安徽中醫藥大學合作,建立金寨瀕危野生中藥材種子種苗研究基地和藥用動植物種子資源庫,實現3-5種(霍山石斛、白芨、重樓、蒼術等)野生中藥材的人工栽培及規模化種植,降低對野生資源的依賴程度。三是擴基地。即以“十大皖藥”示范基地建設為切入點,支持經營主體建設中藥材規模化、標準化種植基地。支持靈芝、天麻種植企業發展袋料栽培、立體栽培,節約用地。支持黃精、石斛林下仿野生栽培。支持中藥材經營主體帶動貧困戶參與中藥材種植增收。四是扶龍頭。即扶持龍頭企業發展。支持發展規模適度的中藥材種植大戶,依法組建農民合作社聯合社和產業聯合體,鼓勵農民特別是貧困戶以土地、林權、資金、勞動技術、產品為紐帶,開展多種形式的合作與聯合,鼓勵企業發展中藥材深加工,申請資質,提升層次。對成長性好、科技含量高、帶動能力強、效益高的公司、合作社給予重點支持。五是創新品。即開發新產品,推動產業升級。鼓勵企業開展科技創新、技術創新,對獲得發明專利、開發新產品,獲得藥字號、健字號、食品批文的企業給予獎勵;對獲得藥品生產、保健品生產GMP認證的給予獎補;對獲得國家級、省級工程技術中心,國家級、省級高新技術企業認證中心等資格認證的給予獎補。六是樹品牌。即品牌創建。對種植基地、產品獲“三品”認證、生態原產地產品認證,注冊商標獲全國馳名商標、省著名商標、市知名商標,對積極參加全國性推介、展銷展覽,在國家級新聞媒體上做廣告宣傳的企業給予獎勵。開好每年一屆的藥用菌產業大會,集聚全國知名企業、知名專家,推介金寨產品,促進產業發展。利用好“西山藥庫”“金寨靈芝”“金寨天麻”“金寨茯苓”“金寨黃精”等叫得響的品牌。七是助脫貧。支持貧困戶發展中藥材種植,將中藥材扶貧納入全縣特色種養業獎補范圍。鼓勵支持中藥材龍頭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和大戶帶動貧困戶發展產業脫貧,對帶動扶貧效果明顯的經營主體給予小額貸款、貸款貼息及項目扶持。
實施六大項目。一是爭取安徽省中醫藥大學(省中醫藥科學院)在金寨縣設立分院,同時建設金寨中藥材研究院,與安徽省中醫藥科學院金寨分院一個機構兩塊牌子,注重對山區常見病、多發病、疑難病的研究,幫助金寨縣中醫醫院、鄉鎮衛生院提高中醫藥防病治病的能力和水平。充分利用金寨的中藥資源優勢,研究培育良種,推廣標準化種植,研發新藥和保健食品,為金寨中醫藥發展提供科技和人才支撐,促進中醫藥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二是落實2016年全國藥用菌產業發展大會確定的任務,依托天馬自然保護區核心區,建立大別山中藥材資源自然保護區。三是建設西山藥庫中藥(西山藥庫)博物館(大別山特色菌物藥展示館)。四是建設西山藥庫中藥材標本館(大別山菌物藥標本館)。五是建設西山藥庫菌物菌種庫。六是臨近中藥資源保護區,建設500畝西山藥庫藥用植物園,集藥用植物科研、展示、旅游、觀光于一體。這幾項工作目前都在有序推進落實中。
記者:為確保上述幾項工作落到實處,貴縣將有哪些保障措施?
唐玉龍:一是加強組織領導。縣里成立了中藥產業發展(西山藥庫)建設領導小組,縣長任組長,分管縣領導任副組長,農發委、發改委、衛計委、經信委、扶貧移民局、市場監管局、財政局、科技局、旅游委、林業局等單位負責人為成員。領導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縣中藥產業發展中心。二是強化科技支撐。依托金寨縣與安徽中醫藥大學全面戰略合作資源,加強中藥職業技能人才培養;支持龍頭企業、骨干企業引進高層次專門人才,縣里給予優惠政策;組織基層中藥材技術推廣、生產、流通等人員開展技能培訓,組織中藥旅游、中藥藥膳等大健康服務業人員培訓。同時,注重與安徽中醫藥大學、吉林農業大學、南京中醫藥大學、中國醫學科學院等教學科研機構聯系,加強產學研合作,鼓勵中藥企業與教學科研機構建立合作關系。三是結合產業扶貧。積極響應國家五部委關于中藥材產業脫貧行動計劃,主動與全國知名藥企聯系,爭取列入“百企幫百縣”范圍,充分利用金寨資源優勢,在我縣建“中藥材扶貧示范基地”、建“定制藥園”和“良繁基地”。支持1萬戶貧困戶發展中藥材3萬畝。四是加大招商力度。積極做好中藥產業招商,力爭引進全國知名藥企來金寨獨立建廠或嫁接本縣企業,發揮帶動效應。引導現有中藥、保健品加工企業整合資源、加強合作,壯大實力。支持中藥企業上市。五是獎扶政策支持。除向上爭取優惠政策外,縣委縣政府出臺具體的獎扶措施,將中藥產業納入整合特色產業發展資金、扶貧搬遷配套資金支持范圍,每年安排2000萬元專項資金用于中藥產業獎補,并保持政策連續性和穩定性,持續扶持三至五年。把中藥產業列入全縣金融政策支持重點,通過勸耕貸、小額扶貧貸款等形式支持中藥材經營主體開展種植、加工、品牌建設和市場營銷,擴大中藥材政策性保險覆蓋面。
建設“西山藥庫” 助推精準脫貧
——訪金寨縣農業發展委員會主任唐玉龍
本刊記者 汪 洋
作為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和革命老區,大別山腹地的安徽金寨縣被譽為“西山藥庫”,中藥產業是該縣傳統優勢產業。今年初,該縣制定出臺了《關于推動“西山藥庫”建設助推精準脫貧的方案》(以下簡稱“方案”)。
日前,記者就該方案的出臺背景及主要內容,采訪了金寨縣農業發展委員會主任唐玉龍。
記者:請您介紹下方案的指導思想及主要目標?
唐玉龍:方案的指導思想是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關于實施健康中國戰略,推進綠色發展的精神,落實國務院《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20年)》、安徽省《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行動方案》和六安市《關于加快“西山藥庫”建設助推精準脫貧的指導意見》,堅持以建設“西山藥庫”,助推精準脫貧,培育大健康產業為目標,以金寨靈芝、金寨茯苓、黃精、石斛等“十大皖藥”為重點,推動中藥材種植、儲存、加工和銷售一體化、全產業鏈發展,全面提升中藥產業發展水平,助推全縣綠色發展和精準脫貧。
發展目標是力爭到2022年,中藥產業成為金寨縣支柱產業,金寨縣成為集中藥產業、醫療、養生、科研、旅游、文化為一體的大健康產業縣,全產業鏈總產值100億元。簡單來說,主要包括以下五個方面。一是以靈芝、天麻、茯苓、黃精、石斛、生姜等重點品種為主的規模化中藥材種植基地27萬畝,其中標準化基地15萬畝,實現中藥農業產值35億元。二是中藥產業直接帶動5萬戶增收脫貧。三是扶持中藥加工業,實現產值35億元。四是開拓中藥材市場,實現中藥商業交易額20億元。五是拓展中藥健康產業新業態,實現中藥健康服務業產值10億元。
記者:我們常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今年,縣里將如何推進這項工作?
唐玉龍:今年的任務主要是突出發展六大品種,支持七個環節,實施六大項目:
發展六大品種。立足西山藥庫道地優勢資源,以靈芝、天麻、茯苓、黃精、石斛、生姜為重點,發展特色中藥大品種。同時,支持發展斷血流、虎杖、蒼術、野菊花、石菖蒲等蘊藏量大的特色品種,支持市場前景較好的桑黃菌、香菇、白芨等。
支持七個環節。一是建本源。即資源保護,根據第四次中藥資源普查結果,建立天堂寨、馬鬃嶺5萬畝中藥材資源保護區,有效保護金寨原產道地中藥材野生資源;建立瀕危中藥材特種展示科研教育基地,引導斷血流、山茱萸、虎杖等有序利用,限制石斛、石菖蒲、多花黃精、重樓等野生資源采挖,促進蒼術等野生資源恢復。二是育良種。支持合作社、家庭農場、大戶、中藥企業培育優良靈芝、天麻、茯苓等菌種,大力發展袋料菌種,節約資源。支持經營主體發展黃精、石斛、生姜等優質種苗。與安徽中醫藥大學合作,建立金寨瀕危野生中藥材種子種苗研究基地和藥用動植物種子資源庫,實現3-5種(霍山石斛、白芨、重樓、蒼術等)野生中藥材的人工栽培及規模化種植,降低對野生資源的依賴程度。三是擴基地。即以“十大皖藥”示范基地建設為切入點,支持經營主體建設中藥材規模化、標準化種植基地。支持靈芝、天麻種植企業發展袋料栽培、立體栽培,節約用地。支持黃精、石斛林下仿野生栽培。支持中藥材經營主體帶動貧困戶參與中藥材種植增收。四是扶龍頭。即扶持龍頭企業發展。支持發展規模適度的中藥材種植大戶,依法組建農民合作社聯合社和產業聯合體,鼓勵農民特別是貧困戶以土地、林權、資金、勞動技術、產品為紐帶,開展多種形式的合作與聯合,鼓勵企業發展中藥材深加工,申請資質,提升層次。對成長性好、科技含量高、帶動能力強、效益高的公司、合作社給予重點支持。五是創新品。即開發新產品,推動產業升級。鼓勵企業開展科技創新、技術創新,對獲得發明專利、開發新產品,獲得藥字號、健字號、食品批文的企業給予獎勵;對獲得藥品生產、保健品生產GMP認證的給予獎補;對獲得國家級、省級工程技術中心,國家級、省級高新技術企業認證中心等資格認證的給予獎補。六是樹品牌。即品牌創建。對種植基地、產品獲“三品”認證、生態原產地產品認證,注冊商標獲全國馳名商標、省著名商標、市知名商標,對積極參加全國性推介、展銷展覽,在國家級新聞媒體上做廣告宣傳的企業給予獎勵。開好每年一屆的藥用菌產業大會,集聚全國知名企業、知名專家,推介金寨產品,促進產業發展。利用好“西山藥庫”“金寨靈芝”“金寨天麻”“金寨茯苓”“金寨黃精”等叫得響的品牌。七是助脫貧。支持貧困戶發展中藥材種植,將中藥材扶貧納入全縣特色種養業獎補范圍。鼓勵支持中藥材龍頭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和大戶帶動貧困戶發展產業脫貧,對帶動扶貧效果明顯的經營主體給予小額貸款、貸款貼息及項目扶持。
實施六大項目。一是爭取安徽省中醫藥大學(省中醫藥科學院)在金寨縣設立分院,同時建設金寨中藥材研究院,與安徽省中醫藥科學院金寨分院一個機構兩塊牌子,注重對山區常見病、多發病、疑難病的研究,幫助金寨縣中醫醫院、鄉鎮衛生院提高中醫藥防病治病的能力和水平。充分利用金寨的中藥資源優勢,研究培育良種,推廣標準化種植,研發新藥和保健食品,為金寨中醫藥發展提供科技和人才支撐,促進中醫藥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二是落實2016年全國藥用菌產業發展大會確定的任務,依托天馬自然保護區核心區,建立大別山中藥材資源自然保護區。三是建設西山藥庫中藥(西山藥庫)博物館(大別山特色菌物藥展示館)。四是建設西山藥庫中藥材標本館(大別山菌物藥標本館)。五是建設西山藥庫菌物菌種庫。六是臨近中藥資源保護區,建設500畝西山藥庫藥用植物園,集藥用植物科研、展示、旅游、觀光于一體。這幾項工作目前都在有序推進落實中。
記者:為確保上述幾項工作落到實處,貴縣將有哪些保障措施?
唐玉龍:一是加強組織領導。縣里成立了中藥產業發展(西山藥庫)建設領導小組,縣長任組長,分管縣領導任副組長,農發委、發改委、衛計委、經信委、扶貧移民局、市場監管局、財政局、科技局、旅游委、林業局等單位負責人為成員。領導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縣中藥產業發展中心。二是強化科技支撐。依托金寨縣與安徽中醫藥大學全面戰略合作資源,加強中藥職業技能人才培養;支持龍頭企業、骨干企業引進高層次專門人才,縣里給予優惠政策;組織基層中藥材技術推廣、生產、流通等人員開展技能培訓,組織中藥旅游、中藥藥膳等大健康服務業人員培訓。同時,注重與安徽中醫藥大學、吉林農業大學、南京中醫藥大學、中國醫學科學院等教學科研機構聯系,加強產學研合作,鼓勵中藥企業與教學科研機構建立合作關系。三是結合產業扶貧。積極響應國家五部委關于中藥材產業脫貧行動計劃,主動與全國知名藥企聯系,爭取列入“百企幫百縣”范圍,充分利用金寨資源優勢,在我縣建“中藥材扶貧示范基地”、建“定制藥園”和“良繁基地”。支持1萬戶貧困戶發展中藥材3萬畝。四是加大招商力度。積極做好中藥產業招商,力爭引進全國知名藥企來金寨獨立建廠或嫁接本縣企業,發揮帶動效應。引導現有中藥、保健品加工企業整合資源、加強合作,壯大實力。支持中藥企業上市。五是獎扶政策支持。除向上爭取優惠政策外,縣委縣政府出臺具體的獎扶措施,將中藥產業納入整合特色產業發展資金、扶貧搬遷配套資金支持范圍,每年安排2000萬元專項資金用于中藥產業獎補,并保持政策連續性和穩定性,持續扶持三至五年。把中藥產業列入全縣金融政策支持重點,通過勸耕貸、小額扶貧貸款等形式支持中藥材經營主體開展種植、加工、品牌建設和市場營銷,擴大中藥材政策性保險覆蓋面。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