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阿里巴巴一直與包括司法機關、行政機關、權利人、消費者在內的相關主體,積極探索符合市場規律、高效、多方共治、創新的電商知識產權保護模式。通過多年來的努力,我們欣喜地看到‘阿里模式’正在被其他電子商務平臺借鑒,已形成規模。我們希望通過對‘阿里模式’治理技術的復制和推廣,不僅在電商領域,還在整個社會治理體系中推動知識產權保護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全方位提升。”近日,阿里巴巴副總裁孫軍工在接受采訪時表示。
今年是我國改革開放40周年,也是1998年我國第一筆電子商務交易發生以來,互聯網商業創新的第20個年頭。電商平臺在給消費者帶來便利和多元化選擇的同時,基于電子商務的廣域性、即時性、虛擬性、互動性等特點,也給互聯網環境下的知識產權保護帶來了巨大的挑戰。20年來,我國電商知識產權保護逐步形成了“中國經驗”,這離不開眾多電子商務平臺在探索實踐中不斷提升的治理能力和水平。阿里巴巴不僅擁有專門治理結構、專門治理規則,還采取主動防控和知識產權侵權投訴系統相結合方式,從科技、商業、法律三個維度解決電商知識產權保護問題,逐步探索出“阿里模式”,為我國探索電商領域知識產權保護貢獻“阿里經驗”。
平臺打假持續發力
在前不久舉行的2018中國知識產權保護高層論壇上,阿里巴巴知識產權研究院宣布成立,并發布了一篇題為《中國電子商務知識產權保護回顧與展望》的文章。文章歸納總結了我國電商知識產權保護領域的三條“中國經驗”:即尊重知識產權發展規律,增強市場競爭力;尊重各方利益關切,推動形成共治共贏的市場環境;尊重并確立平臺自治的主體地位,催生從技術治理到治理技術的“阿里模式”。
據了解,阿里巴巴一直以來都在通過自身努力不斷探索適應互聯網環境下的知識產權保護模式。在履行法定的知識產權保護義務基礎上,阿里巴巴還基于社會責任以及維護平臺秩序的需要,形成了一套以“出售假冒商品認定和處罰規則”為核心的完整規則體系;于2015年成立的平臺治理部,其核心目標就是保護知識產權,進行大膽的創新和探索。
為了實現知識產權保護社會共治,阿里巴巴還積極拓展政企合作保護知識產權的范圍,有效提高了執法打擊的精準度;通過搭建全球首個“電商+權利人”共建平臺、引入大眾評審機制,不斷引導權利人和消費者在電商知識產權保護中發揮各自的作用。
與此同時,阿里巴巴堅持平臺自治的主體地位,不斷將數據技術轉化為治理技術,從商業邏輯出發,發布“知產快車道”計劃,構建誠信投訴機制,并積極運用民事訴訟手段,向侵權售假行為提起訴訟,
“阿里巴巴成立18年來最成功的商業實踐,便是對于新的商業模式的探索,從最初的B2B,一直到現在開展跨境電子商務,以及對于互聯網金融、阿里云、大文娛、物流等方面的投入,形成全生態商業鏈路,才能造就阿里巴巴這樣一個基于科技與生態雙向驅動的經濟體。我們希望通過商業端對知識產權保護問題的重視,去撬動全民知識產權保護意識,為推進我國創新型國家建設貢獻阿里巴巴的一份責任與擔當。”孫軍工表示。
推動形成治理體系
統計數據顯示,2017財年,阿里巴巴中國零售平臺全年商品交易額達到3.767萬億元人民幣,正在從一家電商平臺發展成為一個經濟體、一個生態系統。如此,對于阿里巴巴而言,對知識產權保護模式的創新就有著更加強烈的需求。
在孫軍工看來,科技發展激發了更大的創新活力,也必將推動電子商務向智能商務轉型,創造新的商業模式。在這個過程中,未來的電商知識產權保護,將會面臨四重“新與舊”的沖突和博弈:跨境電子商務中的“舊秩序與新文明”,未來科技創新中的“舊觀念與新創造”,知識產權保護成本效益面臨的“舊體系與新需求”,灰黑產業鏈帶來的“舊懲罰與新破壞”。
為了解決互聯網知識產權保護所遇到的最新問題,阿里巴巴知識產權研究院致力于推動形成一個符合跨境電商發展規律、有利于最大化保護中小企業和年輕人參與跨境電子商務的環境。期望通過理論研究,推動相關研究成果轉化為制度成果,制定新規則,推動國內和國際立法完善,推動知識產權保護權利救濟機制的完善。
“成立阿里巴巴知識產權研究院主要基于三個方面考慮:一是阿里巴巴在平臺治理過程中所遇到的知識產權保護難題,需要設立一個專門研究機構。二是從阿里巴巴快速發展的全生態業務模式來看,商業創新需要有這樣一個知識產權研究機構來提供支撐。三是站在世界經濟發展的角度,阿里巴巴知識產權研究院的設立,實際上是希望推動全球經濟健康發展,為跨境電子商務模式掃清障礙,消除知識產權規則在國別、地域等方面的壁壘,消除各種基于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貨幣的隔閡。”孫軍工表示,電子商務的不斷發展,在知識產權保護問題上也需要新的理論來指導實踐。“自阿里巴巴平臺治理部于2015年12月成立以來,兩年多的時間里,大量知識產權保護的實踐讓我們意識到一個問題,即基于傳統的知識產權保護理論和一些形成習慣、經驗的實際做法,已經不適應電子商務的迅猛發展,一些傳統的知識產權保護理論面臨挑戰,需要通過基礎理論研究考慮是否該擯棄舊的規則而形成新的規則。”
“研究院將本著開放、透明、共享的原則,把國家的立法機關、司法機關、監管部門、法學家、知識產權保護相關人士聚集起來,基于電商平臺目前在現實中所遇到的知識產權保護困境,更加全面地去探索、把握數據時代知識產權保護的特點和規律,從而形成新的理論體系,把中國乃至全球化背景下各個國家基于電子商務時代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方面的成功經驗和值得汲取的教訓,進行歸納和提煉,以形成保護知識產權的新理論。”孫軍工表示。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