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筆者走訪了遼寧省沈陽市砂陽綜合市場,西門口一塊“砂陽智慧市場食品安全公示”的電子顯示屏格外醒目,上面滾動顯示著當日檢測的各種蔬菜的農藥殘留情況,引來不少買菜的市民駐足觀看。
經常在市場內買菜的市民孫阿姨告訴筆者:“現在我到這兒買菜已經習慣了看一看這個公示牌,這是決定我買什么菜要考慮的一個因素。你看苦苣、菠菜、空心菜、小白菜等都是百分之百合格,要是看到哪個菜不合格我肯定不會買。”
過去沈陽市民到菜場里買菜,雖然很關注農藥殘留指標,但是沒有渠道去了解,對“菜籃子”的安全始終存有疑問。如今通過遼寧通正檢測有限公司設立在市場內的“智慧安鮮”快速檢測室,可以將檢測數據實時上傳,消費者隨時隨地都可以了解當日蔬菜的農殘情況,明明白白消費。
“術業有專攻”:
專業機構參與提升監管公信力
對于農產品生產過程的質量管理,沈陽市農委采取了“安全智慧”的監管模式,專門開發建設了“沈陽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綜合監管信息化服務平臺”。通過這一體系,建立了市、縣、鄉、基地四級檢測體系,實現對各級農產品市場的全覆蓋。
進入市場后的農產品如何監管是個難題,如何提升監管的公信力也是一個問題,因而,引進第三方檢測機構是最佳選擇。
自2015年底,沈陽市被確定為第二批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創建試點市,沈陽市食品藥品監督局深入開展食品安全檢驗檢測能力提升工程,積極發揮第三方檢驗服務補充作用,引入第三方檢驗檢測機構開展食品安全檢測工作。2017年3月初,沈陽市大東區市場監督管理局與遼寧通正檢測公司、津橋市場三方協商,在津橋市場聯合建立了食用農產品快速檢測室??鞕z室可以對農藥殘留、瘦肉精、三聚氰胺、黃曲霉毒素等30多項指標進行快速檢測,可對進入市場銷售的食用農產品起到篩除、過濾的作用,在市場和消費者之間構建一道食品安全防護墻。
遼寧通正檢測公司是承接國家、省、市等各級食藥監部門監督抽檢任務的獨立第三方檢測機構,旗下設有遼寧智慧安鮮物聯網科技有限公司、遼寧通正壤康環境科技有限公司兩個子公司,前者致力于農產品安全控制、農產品信息溯源、電子商務平臺、為農金融服務等的建設和運作;后者的主要業務為對環境中的空氣、水、土壤等進行治理與修復。
通正檢測公司董事長張進表示,通正檢測作為第三方檢測機構,始終遵循獨立、公正、準確的專業精神,為行業食品安全監管工作提供有效保障。目前,通正檢測正嚴格按照國家標準對沈陽市各大農貿市場的產品進行抽樣檢查。
在市場設置“一室一屏”:
檢測結果實時展示
在2017年7月5日沈陽市政府舉行的“創建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多部門聯合新聞發布會”上,沈陽市食品藥品監督局、農經委、城建局和服務業委員會等機構聯合發布了沈陽市在食品安全方面的最新舉措:對全市封閉市場進行升級改造,設置“快檢室”和顯示屏,快檢結果及時向百姓公示,全力保障全市人民的餐桌安全。
據了解,沈陽市食藥監局率先在全國頒布并實行了《食用農產品批發市場規范標準》《食用農產品市場規范標準》?!稑藴省分饕ㄊ袌鐾庥^、攤位布局、市場衛生、主辦方責任、銷售者責任、檢測室建設、智慧化建設等7個部分。
砂陽綜合市場的快檢室設在市場的大門口旁邊,可算市場的黃金地段。通正檢測公司派出的常駐市場檢測員黃立新告訴筆者:“這是市場給我們免費提供的用于檢測的場所,要是出租一年租金得好幾萬。從去年的9月18日開始進駐市場進行檢測,每天抽10余批次,公示結果會及時在市場大屏幕公示,快檢室將公示3天檢測結果。如果檢測發現不合格品種,就會立即上報負責市場監督的市場管理所。”
在市場內賣豬肉的業戶李寶財的攤位前,醒目地掛著“智慧安鮮”的公示牌,消費者通過掃碼可以查看到李寶財的經營檔案,里面有他的營業執照與經營信息等,還有市場管理部門與監管部門的負責人姓名與電話。李寶財對筆者說:“市場沒改造以前坑坑洼洼的,現在變得干凈衛生,買東西的人也多了??鞕z室一個禮拜抽檢一回,我自己賣得放心,百姓買得也放心。”
如果現場檢驗的樣品出現檢驗結果超標或不符合規定的情況,食品藥品監管部門在日常監管、專項整治、活動保障等的現場檢查工作中,可以根據實際情況使用快檢方法進行抽查檢測?,F場快檢結果呈陽性的,被抽查到的農產品經營者會被要求暫停銷售相關產品,食品藥品監管部門也會及時跟進監督檢查和抽樣檢驗,進一步防控風險。
據了解,沈陽市要求食用農產品批發市場主辦方嚴格落實入場“三驗”制度,即資質審驗、進貨查驗、入場檢驗。形成市場索要產地證明常態化,建立產地證明“逢進必檢”的工作機制,確保銷售的食用農產品身份清、來源明,安全有保障。
“多源頭廣覆蓋 ”:2300余監管對象信息納入大數據中心
食品安全問題一直是政府、社會關注的焦點話題。隨著專項打擊行動和日常監管工作的加強,食品安全環境得到一定的凈化,但面對仍然時有發生的食品安全事件,傳統的監管模式、監管方式已無法滿足當前的發展需求,亟須進行新的探索和實踐。
通正檢測公司正是積極嘗試用新的技術和機制來提升對農產品安全的監管效率。當前,政府監管部門面臨的農產品數量、種類都很龐大,難以實現集約化精細監管;原有方式較為陳舊,工作量大、監管效率低;政企溝通不足,難以實現資源共享,追溯機制不完善,一旦出現食品安全問題不能及時追根溯源。為此“智慧安鮮”公司經過長期的積極探索、進行自主創新,已經自主研發了智慧監管及溯源大數據平臺。
據了解,“智慧安鮮”公司目前已經建立了大東區市場監督管理局食品安全監管及溯源大數據平臺展示及分析系統。大東區市場監督管理局食品流通科科長羅旭向筆者介紹,平臺對大東轄區內十四條街道的臨街商鋪、市場、連鎖超市等三百多個商戶通過信息化手段建立唯一識別標識,保證一戶一碼。通過這些商戶的電子檔案,對商戶的資質、經營等信息進行詳細的記錄,同時建立了商戶及企業進貨渠道檔案管理,完整把握食品流向,嚴格把控食品源頭質量安全,保證食品在流通階段的全程可追溯。
筆者從大數據平臺調出“宣運達農貿市場”的經營業戶楊樹才的溯源檔案,他進的每一批貨所有明細都一一在列,這樣一旦出現問題可以往上進行溯源。為了防范風險,大東區還對區內幸福路早市、東塔早市等6家早市進行檢測,所有馬路市場都被覆蓋。
目前,“智慧安鮮”在沈陽市內運營的53家快檢實驗室,可輻射周邊2347家綜合市場、連鎖超市、個體商鋪、教育系統,將檢測數據、溯源數據、商戶數據等匯集到統一的平臺上,建立了大數據中心。
通正檢測公司總經理湯宏厚說,利用此平臺可建立市場監管的立體化電子地圖,實時查看企業及商戶信息。轄區內各類監管對象、各級監管部門日常監管、稽查執法信息以及協管信息可納入大數據中心,實現全過程、全環節監管留痕。運用大數據技術構建的信息匯集與分析平臺,可為政府監管部門提供全面、準確的食品安全信息,通過數據來實現風險預警和全面追溯,最終形成一種精細化監管的智能模式,促進食品安全監管模式的升級。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