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玉米長期走勢,初步判斷是:2018年、2019年,玉米市場的價格重心將不斷提高。
走強的原因是:種植面積波動不大,而消費需求逐年增長。如此,巨大的產消缺口將逐年消耗庫存玉米。預計在18/19年度,玉米庫/消比就會下降到30%之下。
如此,供求緊張將是遲早的事情,上漲是大概率事件。下一年度,玉米有望重回歷史高價區。
對于今年底及明年初而言,初步推斷:將有一波不小的上漲行情。這樣的結論,主要還是基于歷史規律的研判。按照玉米以往的上漲年份,上漲行情的發生通常是在秋季,并會持續至來年的2、3月份。
為什么會如此呢? 在9月收割之時,是市場壓力最大之時;往后,隨著冬季采購旺季的到來,在產消缺口推動下,市場往往形成一波冬季上漲行情。
現階段影響玉米市場的
幾個方面
步入6月份,正是新麥上市的季節。
據農業農村部消息,截至6月中旬,全國已收獲小麥2.78億畝,收獲進度過八成。由于質優新麥供不應求,加工企業不斷調高收購價格。6月15日,河南鄭州二等白麥主流價為2420元/噸,周環比上漲20元/噸。但是,下游面粉消費進入淡季,同時,飼料銷售也未見起色。
無論新麥如何波動,對玉米而言終究是壓力。因為需要騰出倉庫存儲新麥。
現階段,國內玉米供給的主力軍是“臨儲玉米的拍賣”。
6月22日,國家臨時存儲玉米計劃銷售396萬噸玉米,實際成交了74萬噸,成交率僅為18.6%,成交均價1424元/噸。近日,成交率快速下降,與前期的100%的成交率形成鮮明的對比。說明市場供給充足,市場心態趨于平穩。
當前,玉米處在生長階段。天氣變化亦是市場關注的重點。若是收成正常,那么,在9月份新玉米上市季節,市場亦將面臨收割的壓力。
如此看來,由于儲備糧充足、6月新小麥上市,以及9月新玉米上市,這些均將對玉米市場構成壓力。因此,現貨市場將逐漸失去上漲動能,市場低點估計出現在9月秋收前后。
走牛的根基:
玉米“供給側改革”
玉米是我國農產品“供給側改革”的第一首選品種。這主要是因為其龐大的庫存。據悉,2017年拍賣結束后,我國臨儲庫存玉米結余為1.8億噸。
對此,農業農村部對玉米的整體戰略依舊是:“去庫存”。種植面積削減是有效策略。
在2016年以前,我國玉米播種面積曾出現連續13年增長,增長了27%。
然而,2016年種植面積出現了下降,下降了3.5%,為3675萬公頃;2017年又下降了4.7%,為3500萬公頃。也就是從2016年開始,玉米市場出現反轉,當年就拉開了產不足需的序幕。
就2018年的播種情況,USDA給出的數據是:中國玉米種植面積為3650萬公頃,略增110萬公頃,增加了3.1%。而農業農村部給出的數據是:播種面積為3495萬公頃,略減49.5萬公頃,增加了1.4%。
對此,初步的看法是:兩個權威部門給出的數據增減幅度均很小,對市場格局的判斷沒有影響。問題的重點在于:面積增長的停滯,決定著產量不會有大的增長;而近年玉米的消費增長卻呈現出穩步增加的態勢,從而使得庫存逐年被消耗。
可以肯定地說,玉米“供給側改革”是其未來走牛的重要基礎之一。
6月USDA報告解讀
(1)從庫存/消費比趨向看
就農產品而言,庫存/消費比是研判價格趨向的重要指標。通常,庫存/消費比出現峰值,并拐頭向下;那么,這是市場重要的逆轉信號,并表明市場脫離熊市,逐漸轉變為上升周期。
15/16年度我國玉米庫存/消費比達到了最高,為50.93%。
隨后,16/17年度庫存/消費比出現了下降,為43.41%。
17/18年度庫存/消費比繼續下滑,降至33.01%。如此,在2017年10月30日,大連玉米出現了一波強勁的季節性上漲,漲勢延續至2018年的1月5日。
據USDA最新預測:18/19年度我國玉米庫存/消費比將繼續回落至24.37%。不難看出,庫存/消費比的進一步下降為下一波上漲提供充足的動力。
現在的關鍵問題是:什么時候上漲?按照玉米特有的規律,一般在秋季。
(2)從產量和需求兩方面數據看
先分析產量數據:
我國農業供給側改革以玉米為先導,鼓勵種植大豆等缺口較大的農作物。如此,也就決定著:未來幾年玉米播種面積不會有顯著的擴展,其產量也將進入起伏不大的平穩階段。
從13/14年度到18/19年度,在連續6個年度里,我國玉米產量保持相對穩定,產量均值為2.20億噸。其中,18/19年度的預估產量為2.25億噸,較均值增加500萬噸,較上一年度增加了911萬噸。
自05/06年度至18/19年度,共13年度里,除了14/15年度消費略降外(2015年3月份后玉米出現大幅下跌),每年消費均處增長狀態,即便在2008年金融危機當中。據此,可得出:年均消費增量為862萬噸,最近4年平均增幅為1175萬噸。
這說明我國玉米的消費,在這么多年當中,呈剛性增長,并且增幅不小!
不過,從最近的兩個年度看,17/18年度消費量較上年度增加900萬噸,18/19年度僅增加800萬噸。由于本年度和下年度仍屬于預測范圍,因而USDA對于消費增量的估算可能偏于保守。
可見,近幾年,由于產量相對穩定,變化不大;而消費需求卻呈現剛性增長,如此,玉米市場的上漲就有了產需兩方面的基礎支持。
從歷史規律中
尋求未來的驅動力
從歷史角度看,大連玉米曾經出現過兩個重要峰值,一個是在2008年7月,另一個在2011年2月。其對應的期末庫存分別為3939萬噸(庫/消比26.4%)、4942萬噸(庫/消比27.4%)。
由此看出,當庫存/消費比低于30%時,玉米市場會呈現緊張狀態,價格亦會大幅上漲。
從05/06年度至07/08年度三個年度,其庫存均處在一個較低的狀態,且庫存/消費比低于30%。在這期間,玉米價格的波動呈現牛市狀態。
近年,國內玉米庫存的下降是從16/17年度開始,其時產需缺口達1245萬噸,期末庫存降至10071萬噸(庫/消比43.4%);17/18年度產消缺口擴展到2511萬噸,期末庫存降至7955萬噸(庫/消比33.0%)。
對于18/19年度而言,盡管產量略增,但消費仍舊延續增長的態勢,導致產消缺口維持在2400萬噸,期末庫存降至6050萬噸(庫/消比24.3%)。屆時,庫/消比低于30%的警戒線!
可以預見,就本年度而言,由于期末庫存進一步降低,且有所擴展,因而價格再上一個臺階是可以預期的;對于18/19年度,其庫/消比低于30%,庫存的消耗將導致供求關系重現緊張,價格有望大幅回升,并重回歷史高價區(2500元上下)。
行情推測:
上漲仍舊會在秋季
對于玉米長期走勢,初步結論是:2018年、2019年,玉米市場的價格重心將不斷提高。
走強的原因是:種植面積波動不大,而消費需求逐年增長。如此,巨大的產消缺口將逐年消耗庫存玉米。預計在18/19年度,玉米庫/消比就會下降到30%之下。
如此,供求緊張將是遲早的事情,上漲是大概率事件。下一年度,玉米有望重回歷史高價區。
對于今年底及明年初而言,可以推斷將有一波不小的上漲行情。
按照玉米以往的上漲年份,上漲行情的發生通常是在秋季,并會持續至來年的2、3月份。
為什么會如此呢? 在9月收割之時,是市場壓力最大之時;往后,隨著冬季采購旺季的到來,在產消缺口推動下,市場往往形成一波冬季上漲行情。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