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大提出鄉村振興戰略,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進行了全面部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其根本目的就是促進農業發展、農村繁榮、農民增收,推動經濟社會平衡發展協調發展。目前,我國已經到了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跨越的新階段,到了質量興農、品牌強農的新時代。國家高度重視品牌建設,將每年5月10日設為“中國品牌日”,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質量興農戰略”,農業部將今年確定為“農業質量年”,湖南省委、省政府也十分重視農業品牌建設,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快推進農產品品牌建設的指導意見》,2018年省委一號文件提出 “實施品牌強農”戰略,湖南省委書記杜家毫、省長許達哲、省委副書記烏蘭、副省長隋忠誠高度關注農業品牌建設,分別作出了有關批示、指示。 2016年,湖南省開展了“十大農業區域公用品牌”評選活動,首屆“十大農業區域公用品牌”的評選,社會反響強烈、品牌效益明顯,撬動作用持續放大,十大品牌農產品市場占有率、影響力不斷提升。
充分認識農業品牌建設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的重大意義
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進行了全面部署,提出“實施產業興村強縣行動,推行標準化生產,培育農產品品牌,保護地理標志農產品,打造一村一品、一縣一業發展新格局”。2018年省委一號文件提出“實施品牌強農戰略,要求著力培育、宣傳、保護農業品牌,全面提升‘湘’字號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制定全省農產品培育規劃;繼續開展全省十大農業區域公用品牌、十大農業企業品牌評選活動;實施農產品品牌整合計劃”。農業品牌建設是引領農業產業興旺的重要抓手,成為提升農產品市場競爭力的重要途徑。
農業品牌建設有利于優化農業產業體系。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要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這不是種養結構簡單地調多調少的問題,而是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全面改造提升農業產業鏈各個方面和各個環節。農業品牌建設貫穿農業供給體系全過程,覆蓋農業全產業鏈、全價值鏈,正如一條紅線,牽住這條線,就能帶活全局。
農業品牌建設有利于提升農產品市場號召力。消費者大都具有從眾心理。從眾心理最直接的體現,就是流行什么,大家就趨之若鶩。某品牌手機風行,“粉絲”排三天隊都不怕苦,也要買到。形成這種現象,都是品牌的魅力,品牌是風向標,是指示器,是消費者心目中的航標燈。近年來我們也發現,各地時不時出現農產品賣難滯銷,那些賣不出去的農產品,大多數是沒有品牌或品牌不響的產品;而品牌影響力強的知名產品是市場“寵兒”,供不應求。品牌作為一種無形資產,是一種文化,是一種標識,就是信譽、信用、信任,是一種價值追求,是擁有共同價值觀的載體,可以增強消費者的忠誠度,形成穩定的市場份額。
農業品牌建設有利于增強農業綜合競爭力。當前農產品市場格局正在發生根本性變化,市場競爭的制勝法寶已不再僅僅取決于規模,而是取決于是否擁有高品質和差異化的品牌優勢。經過近40年的高速發展,我國居民消費方式正發生重大轉變,個性化、多樣性消費成為主流,消費者對農產品品種、品質、品牌提出了更高要求,已進入從“吃飯農業”到“品牌農業”的新階段。農產品有了品牌之后,價值就會成倍上翻。如寧鄉花豬肉、安化黑茶、華容芥菜、黔陽冰糖橙等,就是因為塑造了品牌,價格比同類產品高出很多??傊?,品牌是生產者信譽的凝結,是消費者高端、個性化消費的首選。我們必須加快推進農業品牌創建,以品牌提升質量,以品牌引領消費,以品牌提升效益,推動湖南省農業由數量優勢向質量優勢轉變。
明晰農產品品牌創建的
基本思路
在湖南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下,農業品牌建設已成為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農業轉型升級的重要行動。全省農業品牌正步入不斷發展壯大的新時期,扶持農業發展的政策體系基本健全,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和電子商務、網商、微商等新型經營主體不斷壯大,品牌效益、品牌效應正在凸顯,為農業強省奠定了堅實基礎、提供了有力支撐。目前,全省規模以上企業3800家,其中,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46家、省級龍頭企業603家,農民專業合作社7.9萬個,家庭農場3.4萬戶;全省“三品一標”農產品3606個,其中無公害農產品2121個,綠色農產品1209個,有機農產品216個,地理標志農產品60個; 2017年,黔陽冰糖橙、華容芥菜、寧鄉花豬被評為中國百強區域公用品牌;安化黑茶榮獲中國十大茶葉區域公用品牌稱號,碣灘茶獲中國優秀茶葉區域公用品牌稱號。但農業品牌建設仍是一個短板,是我省建成農業強省的瓶頸。我省農業品牌數量不少,但質量不高,“散、小、雜”的問題比較突出,品牌知名度、美譽度有限,市場競爭力不強,沒有發揮出應有的品牌效益、品牌效應,這塊短板要加快補齊。
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我省農產品品牌創建的基本思路在省政府出臺的《關于進一步加快推進農產品品牌建設的指導意見》中已明確,概括起來講,就是強調“一個核心”,明確“兩個目標”,突出“三個著力點”,實現品牌覆蓋帶動種養加發展,用品牌覆蓋農業全產業鏈條,促進種養加上水平、農業質量效益全提升。“一個核心”,即以提高農產品質量效益為核心。“兩個目標”,即加快現代農業發展、促進農民持續增收。“三個著力點”,一是與優勢區相結合,打造區域公用品牌,立足各地資源優勢,突出產業特點,與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建設緊密結合起來,把不同區域農產品差異性體現出來,培育和擴大消費市場,以品牌為紐帶對接產需,實現優勢優質、優質優價,區域公用品牌的打造,主要突出三個特定,即特定的品種、特定的區域、特定的加工技術,湖南岳陽有許多產品符合區域公用品牌打造的條件,有適宜種植的環境,也有優良的品種,但關鍵是要在加工技術上下力氣,形成你無我有、你少我多、你多我精的特色農產品供給體系。二是突出安全綠色,打造產品品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打造農業品牌,要按照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理念,立足農業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綠色生產體系,將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貫穿始終,將綠水青山、綠色產品融入品牌價值,把植五谷、飼六畜、漁樵耕讀、耕織結合“小而美”的生態特色,打造成富省足民的“金字招牌”。三是做大做強原料基地,打造企業品牌,農業產業化發展也好,一二三產業融合也好,農業企業始終發揮著龍頭作用,要充分發揮企業組織化、產業化優勢,扶持市場需求準、創新能力強、經濟效益好、帶動作用大的企業與原料基地建設緊密結合,打造一批能夠參與國際國內競爭、占領國際國內市場的“主力部隊”,培育一批大企業、大品牌、大市場、大基地、大企業家,也希望這五大工程成為岳陽市的工作著力點。要樹立“大產業、大基地、大品牌”的理念,堅持“同一區域、同一產業、同一品牌、同一商標”的導向,跨區域整合農產品品牌,力爭一個產業形成一個主打品牌,做到培育“優”、扶持“強”、防止“亂”、突出“好”,使區域品牌、產品品牌、企業品牌之間相互促進,上拉下推,共同提升品牌核心競爭力。
突出抓好農產品品牌建設的
關鍵環節
市場是海,品牌是船,要造好船、把好舵、護好航、揚好帆,這幾句話,講清了市場和品牌的關系,也講清了品牌建設的關鍵環節。要解決目前我省農產品基地不大、加工企業不強、農業品牌不響的問題,關鍵要靠全省各級黨委、政府加大對農業品牌的培育扶持力度。
要抓好頂層設計。各地對品牌創建工作要進行統籌規劃,圍繞當地的優勢主導產業,制定并實施品牌發展規劃,特別是要把品牌建設與糧食生產功能區、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和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相結合,逐個產品、逐個產區、逐個園區制定品牌創建規劃,不同層級的規劃要有機銜接,形成科學體系。
要抓好標準化建設。建立健全農產品生產標準、加工標準、流通標準和質量安全標準,建立和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基地備案、農產品市場準入和退出制度以及質量責任追究制度,突出抓好生產源頭管理,強化對農產品儲運、保鮮、流通、銷售等環節的動態監控,做到質量有標準、過程有規范、銷售有標志、市場有監測,筑牢品牌農業發展的基礎。
要抓好品牌評估認定。加強對現有品牌的評估、認定和整合,解決目前農產品品牌“多、亂、雜、弱、小、散”的現狀,要通過評估認定,推出一批影響大、效益好、輻射帶動力強的農產品區域品牌、企業品牌和產品品牌,嚴厲打擊冒牌套牌行為,維護良好的品牌市場運行環境。
要抓好品牌宣傳推介。加強宣傳造勢,促進品牌營銷和品牌傳播,提高農業品牌的影響力和帶動力。注重挖掘品牌農產品內在特性、文化內涵,根據農產品品牌的歷史、地理、傳統、風俗等文化特色,尋找農產品品牌的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的結合點,講好品牌故事,實現農產品與消費者之間積極的情感溝通,并利用網絡、廣電、報刊等多種媒體及產品展覽會、交易會等渠道全方位展示品牌形象,提高農產品品牌知名度、美譽度。
要加大品牌保護力度。制定完善農產品品牌權益保護法律法規,依法保護品牌,維護品牌質量、信譽和形象。嚴格農產品商標管理,防止商標惡意搶注和侵權行為,從嚴查處假冒偽劣行為,營造誠信守法經營良好氛圍。加大對經營主體知識產權、品牌維護、品牌保護等方面的培訓力度,提高商標、品牌保護意識和能力,完善市場防控體系,改進防偽技術,維護合法權益。各級工商、質監、農委等部門要不斷完善打假協調機制,加強監管,規范秩序,維護品牌企業的合法權益。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