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為農產品插上電商的翅膀
時間: 來源:農產品市場周刊-中國農村網 作者: 字號:【

  云南省臨滄市臨翔區充分發揮資源優勢,緊緊圍繞“豐富多樣、生態環保、安全優質、四季飄香”的高原特色農業建設內容,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強化規模化農業產業基地、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加快農業龍頭企業的培育發展,強化優勢品牌建設,搞活市場流通,積極推進農業電子商務發展,促進農產品上行,解決貧困戶農產品銷售難的問題,打造“貧困戶+合作社+電商平臺”為主體的電商扶貧模式。讓農產品插上“電商的翅膀”,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建設,助力精準扶貧。

  一、臨翔區基本情況

  臨翔區是臨滄市委、市政府所在地,是全市政治、文化、信息中心。地處滇西南瀾滄江與怒江兩大水系的分水嶺上,東接景谷縣,南鄰景東、鎮沅縣,北交云縣,西連雙江、耿馬縣,東西橫距55公里,南北縱距83公里,國土面積2652平方公里。轄10個鄉(鎮、街道),102個村民委員會(社區),有漢、傣、彝、拉祜等24個民族,總人口33.7萬人,其中:農業人口24.08萬人,占總人口的71.5%。有森林面積283萬畝,森林覆蓋率76.2%,年平均氣溫17.2℃,光照充足,雨量充沛。臨翔區是典型的山區農業區,轄區土地特點是:山多壩少,94.4%的面積是山區;海拔落差懸殊,最低海拔730米,最高海拔3429米;坡耕地面積大,全區耕地面積37萬畝,其中:水田13萬畝,旱地23萬畝。臨翔資源富集,是滇西南生物多樣性重點保護區,有龍膽草、石斛、重樓等藥用植物106種,已累計建成核桃、茶葉、堅果、咖啡等高原特色農業產業化基地230萬畝。

  二、主要做法

  (一)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在推進高原特色農業基地建設上下功夫

  臨翔區充分發揮資源優勢,緊緊圍繞“豐富多樣、生態環保、安全優質、四季飄香”的高原特色農業建設內容,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把結構調優、產業調強、品種調特、效益調高、生態調美。著力于強化規?;r業產業基地建設,淘汰低質低效農作物品種,發展優質安全高效的農業產業;著力于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加快基本農田地、機耕路、產業路及農田地水利設施建設;切實抓好2017年貧困村養殖小區(場)項目建設、海惠小母牛項目發展、扶貧產業養殖點建設工作。

  (二)抓好科技信息進村入戶,在提高農業科技信息運用水平上下功夫

  結合蔬菜產業及畜牧養殖項目的實施,開展手機技術咨詢、“三農通”信息發送、集中培訓等方式開展蔬菜種植無公害技術培訓、大棚蔬菜種植、病蟲害防治技術、馬鈴薯種植、桑樹栽植技術、生豬養殖技術、山地雞養殖技術、疫病防控技術、無害化處理技術等為主要內容的科技培訓220場次,10000多人受訓。結合全區蔬菜產業發展項目到鄉鎮進行重點工作巡訪21次,同時以就業為導向,開展“菜單式”就業技能和引導性巡回科技培訓。

  (三)大力發展農業電子商務,在服務農產品上行上下功夫

  一是充實電商工作力量。在區商務局加設“臨翔區電子商務服務中心”事業機構,具體負責落實臨翔區電商發展工作任務;二是推進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積極推進區、鄉、村三級服務平臺建設,引導和大力支持發展現代物流產業,不斷提升物流覆蓋率,建設農村小飛哥物流配送試點,組建“飛鴿物流”合作社,解決農村“末端”物流不健全的問題;三是培育龍頭電商企業自建O2O電商銷售平臺“臨農e購”,統一管理區、鄉兩級電商平臺,引進“自提柜”“自動售貨機”等新型銷售配套設備,完善同城配送服務,實現農產品進城網絡化;四是全力營造農村電商發展良好氛圍。打造臨翔區電子商務創業街,區級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調動鄉鎮主體作用,以“臨翔區農特產品館”集中展示的方式和服務型企業、時尚產業等其他新型電商業態入駐臨翔區電商創業街,集中培育和展示電商企業;五是引進農村淘寶、菜鳥物流等國際知名電商企業進駐臨翔,整合供銷社項目資源,建設物流倉儲中心和“冷鏈物流中心”,做大區級電子商務平臺,推進電商服務進村入戶,解決貧困戶農產品銷售難的問題,打造“貧困戶+合作社+電商平臺”為主體的電商扶貧模式,讓農產品插上“電商和科技的翅膀”。

  (四)切實加強農業電商信息培訓及服務,在強化人才隊伍建設上下功夫

  一是著力培養電商創業骨干和農村新型職業農民,舉辦農村青年電商暨科普帶頭人專題培訓10期4800人次;舉辦農民專業合作社專題培訓10期800人次;聯合阿里巴巴農村淘寶舉辦電子商務進農村專題培訓8期400人次,累計培訓6000余人次;二是依托企業組建一條土雞和土雞蛋的包裝生產線,示范和帶動農產品品牌化生產,以“云臨尚品”生鮮食材品牌打造為主,引導農產品品牌化發展。通過引導和帶動理解、認同電商,打造出一支專業化、現代化、信息化的電商大軍,實現電商產業扶貧可持續發展。

  2017年在區委、區政府的領導下,通過全區各部門共同努力,電商平臺實現農產品“上行”銷售額1600萬元。

  三、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產業化基地形成一定規模

  目前,全區累計建成高原特色農業產業基地232.74萬畝,其中:茶葉23.43萬畝,油菜7.3萬畝,烤煙7.88萬畝,核桃96萬畝, 甘蔗3.16萬畝,蔬菜基地1.41萬畝,咖啡5萬畝,堅果20.13萬畝,生物藥業5.43萬畝,竹木18萬畝,全區特色產業基地效益逐漸凸顯。一是茶葉產業鞏固提升。產毛茶10010噸。邦東忙麓金瓜、昔歸濮在2015年北京國際茶展中榮獲金獎和特制金獎,全區被中國茶葉流通協會評為“全國重點產茶縣”稱號。茶籽油等系列產品得到開發利用;二是油菜產業穩步發展。2016年平均畝產223千克,總產量1.62萬噸,“三精”高產栽培技術推廣覆蓋全區10個鄉(鎮、街道)。連續三年創造了全國早熟油菜四項高產紀錄。全區從事優質油加工企業4戶,注冊商標5個;加工油菜籽7500噸,實現加工總產值5780萬元;三是“菜籃子”工程保障有力。完成蔬菜種植41796畝(復種面積),總產52389噸,實現產值1.7億元。2016年全區生豬存欄32.2萬頭,出欄32.5萬頭;家禽存欄110.6萬只,出欄171.5萬只;禽蛋產量達372噸。全區肉類總產量達3.4萬噸,畜牧業產值達9.4億元。全區水產品養殖面積8160畝,總產量7520噸,實現漁業產值9912萬元;四是5萬畝咖啡產業成效初顯。2016/2017季南塘分公司累計收購合格咖啡鮮果1908.95噸,次品果115.88噸,合計促進農戶增收494.62萬元;五是甘蔗產業穩步發展。種植甘蔗3.2萬畝,農業產量12.2萬噸,實現總產值5246萬元。

  (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指導工作有成效

  臨翔區按照“區級統籌、鄉(鎮)主體、村級管理、自然村具體實施”的原則,以自然村為單位建立923個農民專業合作社,其中:種植業547個,養殖業287個,務工業89個。培育國家級示范社3個、省級示范社21個,入社社員全覆蓋。通過注冊登記、建章立制,建立“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基金”、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專家庫”扶持合作社經營發展。同時,積極發展家庭農場,在工商部門依法注冊26家家庭農場。引導農民進入市場,增強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有力帶動農民生產積極性,通過示范帶動,推廣經驗,促進農村經濟向專業化、合作化方向健康發展。

  (三)農業產業化發展進一步推進

  2017年末全區有農產品加工企業(含個體)501戶,其中企業65戶,個體工商戶436戶,從業人員5899人,實現總產值14億元。全區有農業產業化經營與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21戶,其中省級11戶,市級10戶。2017年新增1戶省級重點龍頭企業。龍頭企業實現銷售收入7.12億元。

  (四)區、鄉、村三級農業電子商務平臺發展穩步推進

  目前,我區電子商務的支撐體系正在逐步健全,網絡基本實現了全覆蓋,正在加快貧困地區光纜入鄉、入村和入戶的速度;快遞物流也在向各個鄉鎮延伸。全區已建成1個區級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8個鄉(鎮)電子商務服務站;依托“國資商城”等平臺建成村級電子商務公共服務點77個,預計2018年底實現全區8個鄉(鎮)服務站和89個村級服務點的全覆蓋工作。一是培育龍頭電商企業自建O2O電商銷售平臺“臨農e購”,統一管理區、鄉兩級電商平臺,引進“自提柜”“自動售貨機”等新型銷售配套設備完善同城配送服務;二是依托農村淘寶、菜鳥物流等國際知名電商企業進駐臨翔,建成區級運營中心和物流倉儲中心各1個,預計在50個村開設農村淘寶店;三是服務“國資商城”項目建設,配合農村電商服務運營;四是同中國銀行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開設“公益臨翔”專業扶貧電商平臺,通過將貧困戶確定為銷售方,以扶貧助理人助銷方式進行配額銷售,確保貧困戶脫貧增收,目前報備的企業有22家,成功申請注冊扶貧助理人27名,上架產品147個,試運營半年內銷售產品714單次,銷售額達215623.70元。

  (五)助力群眾脫貧

  通過“臨農e購”平臺推廣和京東、淘寶等第三方平臺搭建,將臨翔區農特產品銷往全國各地,用“項目眾籌”方式激活民間閑置資金投入農村經濟建設,推進電商精準扶貧,助力群眾脫貧。一是通過“臨農e購”平臺銷售博尚博瑋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土雞、土雞蛋,目前共銷售土雞10000余只,土雞蛋30000多枚,實現銷售收入53.2萬元,直接帶動農戶59余戶,累計增收5萬多元;二是銷售四通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蘿卜、腌菜、辣椒、豆腐、酸筍等多種醬菜產品,實現銷售收入19萬元,直接為農戶增收3萬多元;三是銷售南美鄉放山豬豬肉,實現銷售收入16.4萬元,帶動15戶貧困戶養殖放山豬共增收6萬余元;四是開展臨滄源尚品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泡核桃預售,2017年實現預售收入6萬余元,間接帶動博尚鎮那招村50余戶貧困農戶戶均增收2000余元。

  四、下步工作打算

  一是推進高原特色產業建設。完成油菜種植7.5萬畝,其中:推廣油、煙早熟栽培模式7萬畝,組織實施好油菜“三精”技術示范推廣;大力推行標準化蔬菜種植、“玉米+蔬菜或冬馬鈴薯”種植、熱帶水果多樣性種植、水產池塘精養、馬鈴薯與甘蔗套種、魔芋與糧食作物套種等模式建設;新建固定蔬菜基地2000畝、鞏固零散基地15000畝、甜龍竹5000畝;協助咖啡公司組織抓好5萬畝咖啡園的管護工作;積極推進“潔凈田園”建設,推進蔗稍等農作物秸稈、畜禽糞便資源化利用,確保規?;笄蒺B殖廢棄物和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達50%以上。

  二是抓好畜牧漁業建設。積極發展畜牧業和以瀾滄江為重點的水產養殖業。確保年末全區生豬存欄達40萬頭,出欄50萬頭,牛出欄1.6萬頭,羊出欄4.5萬只,禽蛋產量547噸。實現肉類總產量4.6萬噸,畜牧業產值達10.9億元;漁業總產量8500噸,漁業總產值達11000萬元。

  三是抓好產業扶貧工作。繼續以建檔立卡3個貧困鄉、28個貧困村為主戰場,拓寬貧困人口增收渠道,重點發展農林經濟產業,積極引導群眾發展生態豬、生態雞養殖和特色產業種植,持續提升堅果、烤煙、油菜、核桃、茶葉、甘蔗、蔬菜等產業,確保每個貧困村有1—2個產業發展項目,每個貧困戶至少有1個增收項目。

  四是大力扶持農特產品精深加工企業。以“龍頭企業+銀行+合作社+農戶”的模式,著力培育親農、惠農、富農的農特產品精深加工企業,把一家一戶的分散生產與社會化大生產結合起來,引導農民進入市場,增強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有力帶動農民生產積極性。

  五是完善電子商務網店服務體系建設。完善區電商服務中心、鄉服務站和村服務點功能及配套設施,為貧困鄉村網店開設和運營提供策劃、培訓、IT外包、美工、客服、代運營等專業服務,健全上下游服務鏈;依托國家、省級電子商務示范基地和各地電商產業園、創業孵化園,為貧困地區網商提供創業孵化服務。

  六是建立網貨供應監管體系。確定特色主業、主打產品,按照規?;N植、標準化生產、商品化銷售的要求,加工適宜網絡銷售的優質產品。扶持農產品加工企業通過產業化經營,帶動貧困戶從事網貨生產加工,建立完善的供應體系。認證一批網貨供應定點企業,為網店提供充足豐富的貨源。加強農特產品網貨監管,制定農特產品生產加工標準,指導企業、合作社和農戶按標準種植、生產、加工、包裝,從源頭保證網貨供應質量;抓好流通環節質量監管,建立網銷產品質量追溯體系,對流通環節進行監測,杜絕質量隱患。

  七是擴大網絡物流體系。整合區供銷社項目資源,建成臨翔區電子商務倉儲分揀物流中心,加快貧困鄉村寬帶網絡建設,采取有線無線結合的辦法,擴大網絡覆蓋面。支持快遞物流企業在貧困鄉村設立服務網點,鼓勵發展面向鄉村的“草根物流”,建立完善的物流體系,提高網貨配送效率。

  八是加大人才培訓力度。制定培訓規劃、方案,整合現有培訓資源,構建由政府相關部門、社會團體、高等(職業)院校及電商龍頭企業為主體的電商扶貧人才培訓體系。

  (云南省臨滄市臨翔區商務局供稿)

責任編輯:程明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