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競爭日趨激烈的種子市場上,只有高質量的種子才可能有市場,才可能上規模,繼而出效益,在市場競爭中取勝。”安徽省合肥豐樂種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楊林表示。
不久前,豐樂種業剛剛被中國出入境檢驗檢疫協會授予“中國質量誠信企業”稱號。作為“中國種業第一股”,豐樂種業一直把質量當成重心來抓。近年來,豐樂種業依托國家企業技術中心平臺,上線ERP管控平臺系統,實現種子質量全程可追溯。
為了筑好質量這道防護墻,豐樂種業從2015年著手進一步加強質量管理體系建設,全面導入卓越績效管理模式,制定更為嚴格的質量標準和控制措施。其中,著重梳理了親本質量和管理層級,在常規種和雜交種領域分別構建了四級種子質量管理體系,并嚴格限定各級種子的繁殖代數。同時,還建立了雜交玉米、雜交水稻品種真實性檔案(親本和雜交種),確保送交標準樣與銷售樣一致。
據了解,豐樂種業對新收入庫、加工、包裝、退貨、倉儲、進出冷庫的種子均進行質量檢測,對原始檔案進行整理、歸檔,并保留3年;同時,對收獲和包裝銷售的種子樣品在低溫庫保存3年,以便質量追溯。
“高質量的種子是保證高產穩產的重要生產資料。”全國勞動模范、豐樂種業總農藝師王浩波認為,一顆優質種子的誕生是一個系統性工程,是親本種子繁殖、生產技術研究、農田制種、種子加工以及貫穿始終的質量監控等各環節完美執行的結果。
為培育出一個好品種,豐樂種業建立了嚴密的生產技術環節控制體系,每一項過程都責任到人,并強化生產過程每個環節的規范化和標準化,保證每個程序有記錄有檢查。生產人員在制種過程中,苗期、花期、成熟期、收獲前至少進行4次以上田間去雜及過程純度檢查。
擁有市場就擁有驅動種業創新的巨大空間。楊林認為,企業只有貼近市場,才能夠圍繞產業發展的規律加強品種選育,如果技術創新能力跟上了市場需求,那么種業發展中遇到的問題就能迎刃而解。
種業創新是一項長期復雜的綜合性系統工程。常年沖鋒在科研第一線的王浩波深有感慨:“我們必須建立現代化研發體系,建立現代化、大規模、高通量、工廠化的研發流程,改變小作坊式研發的老套路。”
數據統計,豐樂種業的年研發投入占年銷售額比重超過5%,已建立并完善了以市場為導向,以傳統育種和生物育種相結合的商業化育種體系,雜交水稻、雜交玉米等主要農作物研發創新能力都達到了國內先進水平。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