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南京 建設“強富美高”幸福家園
時間: 來源: 作者: 字號:【

  去年11月底,在農業部召開的全國大中城市都市現代農業經驗交流會上,首次發布了全國35個大中城市(含15個副省級城市)都市現代農業發展指數,南京市位居全國第三,僅次于北京、上海,在15個副省級城市中名列第一。

  南京市都市現代農業發展水平之所以能夠進入全國三甲,和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三農”工作密切相關。近年來,南京市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三農”發展的工作部署,緊緊圍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鄉村振興戰略目標,以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大力發展“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功能多元”的都市現代農業,不僅改變了農業“臟苦累”“低技術低產出”的傳統形象,更有力推動現代農業、美麗鄉村、幸福農民同頻共振。南京市正逐步建成“經濟強、農民富、環境美、社會文明程度高”的都市美麗鄉村、農民幸福家園。

  創新機制,推動城鄉融合

  南京市人民政府副市長華靜介紹,南京緊密結合特大城市城鄉發展的階段實際,加快形成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全面融合、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走出一條以城鄉融合發展為鮮明特點的鄉村振興之路。

  構建城鄉融合發展體系。出臺《南京市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實施方案》,編制《南京市主體功能區實施規劃》,構建了“中心城區—新城—新市鎮—美麗鄉村”共建共治發展體系。

  深化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在全省率先完成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和村組集體資產清產核資工作,為城鄉資源要素有序流動和優化配置提供了強有力的制度保障。

  推動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推動公共資源和公共服務向農村傾斜,基本養老保險、最低生活保障、基礎醫療保險全面實現城鄉居民“同城同標、同城同待”。

  創新模式,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

  “近年來,我們始終堅持把‘保供給、保安全’作為都市現代農業的根本任務。” 華靜介紹,首先,南京堅持“菜籃子”生產市長負責制,制定出臺了《南京市“菜籃子”市長負責制考核任務分解方案》,加強“菜籃子”生產能力建設,主要“菜籃子”產品保障能力穩步提升。其次,堅持把農產品質量安全放在突出位置,做到農產品質量安全“產出來”和“管出來”兩手抓、兩手硬,全市“三品”產量占食用農產品總量比重達50%;強化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完善檢打聯動機制,全市主要農產品質量安全實現全程可追溯,地產農產品監測合格率超過98%。三是堅持以品牌引領結構調整和產業發展,注重發揮企業市場主體作用和政府公共服務推進作用,“寧”字號農產品的知名度、信譽度不斷提升,累計培育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6個,認定中國馳名商標12個,省市著名商標超120個。

  創新業態,促進一二三產深度融合

  據介紹,南京圍繞“產業興旺”目標,積極培育富民增收新產業、新業態、新技術,促進一二三產深度融合,實現農業“全環節升級、全鏈條升值”。

  一是推進新產業新業態培育。大力發展農業新興產業,積極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全市農業電商主體3500多家,農業電商年交易額70億元;累計建成休閑農業景點500多個,年接待游客超2000萬人次,綜合收入達57億元。

  二是推動農產品加工業縱深發展。加強農產品加工集中區建設,加快發展農產品產地初加工,龍頭企業農產品精深加工能力顯著增強,全市農產品加工產值與農業總產值之比達到3.2︰1以上。

  三是推廣新技術新模式應用。深入實施創新“兩落地、一融合”工程,全市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67.3%;創新產業融合發展理念,“生產基地+加工企業+商超銷售”“互聯網+現代農業+旅游”等新模式不斷涌現,實現從產地到超市、從田間到餐桌的“一站式”服務,讓農民分享更多全產業鏈價值。

  綠色發展,加快生態環境建設

  華靜表示,為了大力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加快形成與資源環境承載力相匹配、與生產生活生態相協調的南京都市農業發展新格局。南京市加大農業資源保護,按照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要求,優化農業生產區域布局,強化資源保護與節約利用,實施耕地輪作休耕項目近20萬畝;加強長江江豚等水生生物自然保護區,以及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建設。

  在整治農業生態環境方面,南京強化農業面源污染綜合治理,科學劃定畜禽養殖禁養區,規模畜禽養殖場治理率達80%以上;健全農業投入品減量使用制度,實現化肥、農藥零增長,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達92%以上。為了優化農村人居環境,當地堅決打好農村垃圾分類、水環境治理和“廁所革命”三場硬仗,率先在全省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扎實開展農村河道治理,加大農村污水收集處理能力建設,城鄉生活垃圾全部實現集中無害化處置。

  此外,南京堅持以治理有效為基礎,全面落實鄉村善治“組合拳”。一是以自治強基固本。完善自治組織,創新自治方式,建立健全村務監督委員會,依托村民議事會、理事會、監事會等,推動村民自治制度化、規范化和程序化,增強鄉村自治活力。二是以法治定分止爭。強化法律在維護農民權益、化解村民糾紛中的權威地位,試點建立區街村“三級平臺+網格”體系,促進社會治理問題及時發現、早期干預、快速調處。三是以德治春風化雨。旗幟鮮明地褒揚道德模范,通過開展“道德講堂”、文明戶評比等活動,引導農民向上向善、孝老愛親、重義守信、勤儉持家;深入開展掃黑除惡等專項斗爭,提高農民群眾安全感。

  (曾詩淇編輯整理)

責任編輯:程明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