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粕期貨在3月底至4月上旬出現一波上漲行情,但隨著中美貿易摩擦降溫,加之短期內豆粕供應寬松,豆粕期貨緩步走低。展望后市,南美天氣炒作基本結束,而美國大豆播種正常,加之國內豆粕供應充足、需求相對不振,短期內豆粕將維持偏弱振蕩。
南美天氣炒作告一段落
2月以來,豆粕期貨上漲行情的主要推手是阿根廷大豆產區干旱,但隨著南美大豆收割接近尾聲,該利多效應已經充分發揮,沒有更多炒作空間。截至目前,巴西大豆基本完成收割,產量將刷新歷史紀錄沒有太多懸念。阿根廷大豆收割也已經過半,從實際收割情況看,單產水平高于市場預期,基本封殺了阿根廷大豆產量繼續下降的空間。
美豆種植情況良好
拉尼娜現象給阿根廷大豆產區帶來干旱,但使美國大豆產區較為濕潤。隨著晴朗天氣增多,美國中西部大豆產區每周適宜耕作的天數增多,美國大豆播種進度有所加快。據美國農業部發布的作物周度報告,截至4月29日,美國18個大豆主產州的大豆播種進度為5%,一周前為2%,低于去年同期的9%,與過去五年同期平均進度5%持平。
由于中國采購量下降,美豆出口持續不振。美國農業部發布的出口檢驗周報顯示,截至4月26日的一周,美國大豆出口檢驗量為67.94萬噸,低于去年同期。迄今(5月2日)為止,2017/2018年度(始于2017年9月1日)美國大豆出口檢驗總量為4350.37萬噸,低于上年度同期的4949.91萬噸,同比減少12.1%。
國內豆粕需求偏差
受中美貿易摩擦影響,豆粕期現貨價格在3月下旬再度大幅走高,油廠壓榨利潤明顯好轉,刺激油廠提高開工率。但相比之下,在春節前養殖產品集中出欄后,目前是豆粕需求相對淡季,下游提貨量下降,油廠豆粕庫存持續高走,部分油廠甚至因豆粕脹庫被迫停機。據監測,國內油廠最近四周的大豆壓榨量維持在160萬噸以上的水平,處于歷史同期最高值。截至4月20日,國內沿海主要地區油廠豆粕總庫存量為95.02萬噸,周環比增加16.51萬噸,增幅為21.02%,較去年同期的61.72萬噸增加53.95%,為歷史同期最高水平。
相比之下,近期豆粕需求卻較為低迷。一方面,據監測,截至4月27日當周,沿海主要油廠豆粕基差合同成交量為52.906萬噸,周環比下降33.79%,為連續第二周下降。另一方面,由于生豬養殖業嚴重虧損,豆粕消費難有起色,而油廠庫容有限,一些油廠出貨意愿較強,山東及江蘇部分油廠現貨基差已低至-100元/噸,廣東油廠現貨基差也已至-50元/噸。
綜上所述,短時間的暴漲一定程度上透支了中美貿易摩擦對豆類的利多影響,豆類期貨價格極易以回調的方式修正之前的非理性上漲。加之豆粕自身基本面偏空,短期內豆粕期貨有望維持弱勢振蕩,再度大幅上漲的難度較大。
(作者單位:金期投資)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