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種植收益下滑,種植面積減少,菜籽產量隨之下降。另外,國儲菜油拋售后,庫存減少。后市,預計菜油走勢偏強。
油菜種植面積減少
油菜種植面積增速下滑,近3個年度的增速分別為-0.71%、-2.69%和-1.79%,種植面積從2014/2015年度的760萬公頃減少到2017/2018年度的720萬公頃,降幅為5%。2015年6月取消菜籽臨時收儲政策后,在全球油脂油料供應寬松的背景下,菜籽收購價格較低,農戶種植油菜甚至虧損,國產油菜種植面積隨之下降。
事實上,在收儲政策出臺之前,油菜種植收益低的現象就已存在。2006/2007—2008/2009年度,油菜種植面積減少就是收益下滑引起的。2004/2005年度油菜種植收益為615元/噸,而2005/2006年度下滑到-4元/噸。農民辛苦一年,銷售后還不能覆蓋種植成本,其種植油菜的積極性大打折扣,2006/2007年度全國菜油種植面積便減少17.78%,自1995年以來首次跌破600萬公頃。2006/2007年度,油菜種植收益僅為21元/噸,這又導致2007/2008年度種植面積進一步下滑5.72%,僅為560萬公頃。
油菜種植面積減少,不利于國產油料穩定供應。因此,2008年,菜籽收儲政策出臺,以保護農民種植收益、維護植物油市場安全。但是,隨著勞動力價格和農資價格的上漲,油菜種植成本逐年攀升,相對于其他農作物,種植收益仍處于劣勢。另外,國產菜油和豆油、棕櫚油之間的價差在“有形的手”的調控下出現大幅變動,需求端的市場份額被其他油脂替代,國產菜油的消費萎縮。同時,在政策的干預下,國外菜籽的價格優勢凸顯,沿海企業加大進口量,國產菜籽的壓榨比例下降。
由于收儲導致菜籽庫存高企的弊端顯現,2015年開始取消菜籽收儲政策。其他農作物在土地上的競爭、國內外油脂油料在供應上的競爭導致國產油菜種植收益減少,種植面積下滑。
全球菜籽和菜油庫存下降
2017/2018年度,全球菜籽庫銷比處于7%的低位,菜油庫消比下降至11.46%,為近7個年度的最低水平,也是連續第4個年度下降。目前,菜籽與菜油都處于消化庫存階段。
國儲菜油減少,庫消比處于歷史新低。2018年1月5日開始拋儲菜油,2月2日結束,其間一共成交20.7萬噸,剩下不到100萬噸的菜油將定向銷售。按照國內月均60萬?70萬噸的消費量計算,剩余的國儲菜油只夠使用1個多月。隨著國儲菜油向市場的流動,國家通過儲備油調劑供應的能力逐漸減弱。
長江流域的冬菜籽一般在5月集中上市,而在此之前,國內市場以消耗加拿大的春菜籽為主。目前處于水產淡季,菜粕消費疲弱,油廠開機率不足,菜油供應偏緊。
(作者單位:信達期貨)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