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產品上行離不開品牌的帶動,但品牌的建設同樣離不開價值的創造者和運營者的共同努力。品牌建設需堅持“企業為主、政府推動”的原則。明確企業是品牌的建設主體,政府部門要做品牌戰略的制定者,不要做品牌戰術的實施者。特別在區域公用品牌創建過程中,政府部門如何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和充分發揮自己的作用,將成為區域特色農產品能否提升整體形象和占領市場的關鍵。
“戰略制定者”角色
——做好品牌建設的頂層設計
政府引進專業的咨詢團隊,針對品牌建設進行精準定位,針對特色產業發展的特色和優勢,深挖產品內涵,制定發展的目標、線路圖、任務、保障措施等,做好頂層設計,出具整體的發展規劃,作為品牌創建的綱領性指導文件。
政府一定要加強“區域公用品牌”建設的統籌力度,制定地標等產品的國家標準,提高產品的標準化生產水平。如北京大興制訂了國家標準《地理標志產品——大興西瓜》GB/T 22446-2008,規定:大興西瓜必須滿足瓜皮厚度不超1.2厘米、重量不超過8公斤,中心含糖量不低于11%,邊緣含糖量不低于8%等條件,屬于京欣一號、京欣二號、京欣三號和航興一號等品種,且產于大興的西瓜才能叫“大興西瓜”。有了標準,大興西瓜的名譽度和銷售價格遠遠高于其他西瓜且供不應求。
畢竟,好品牌是建立在好品質基礎之上的。只有地方政府進行統一的生產標準和流通標準等制定后,本地產品才會有競爭力,才能為品牌建設提供基礎保障。如商務部對于示范縣的建設明確要求,對于在農產品網絡銷售過程中,應用農產品生產、流通標準,探索農產品電子商務交易標準化問題的地方政府進行加分。
地方政府一定要加強對“區域公用品牌”的培育、保護,品牌只有走進消費者心里,得到消費者認可,才具備價值,產品才會有市場競爭力。如四川資中血橙,采摘時間經過農林局、血橙協會等機構科學的分析,由資中縣政府親自發文,明確資中血橙的采摘時間,確保優質的資中血橙到達消費者手中能有最完美的品質。同時,政府多個維度進行市場管理,對假冒或不按照管理規范進入市場的血橙進行了嚴厲打假行動,有力地確保了市場的規范程度,得到消費者的認可,重塑了“資中血橙”的形象。
政府還要進行區域公用品牌的統一宣傳推廣和維護。如山西武鄉小米在網絡銷售過程中,前期提出“小米加步槍,好米在武鄉”的宣傳口號,借助耳熟能詳的宣傳語快速提升武鄉小米的知名度;后期提煉出“大米看五常、小米看武鄉”的宣傳口號,為武鄉小米的網絡市場占有率奠定良好的基礎。
“統籌者”的角色
——開展地標品牌授權工作
地方政府要加大電商數據統計工作,特別是以“地標”產品為標志的特色農產品電商銷售情況和企業自主品牌的市場份額等方面的摸底工作。如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建設要求對地方政府對轄區內農村產品的生產和銷售情況(包括生產面積或產量、上市時間、質量和技術水平、傳統銷售渠道及比例、自主品牌擁有情況、農產品電商企業情況)進行全面摸底,形成基本情況檔案或報告等。
根據摸底情況,把企業及產品梳理清楚,對于信譽好、質量佳、手續全的企業重點支持。通過統一建立質量追溯體系,建立承載產品全過程信息的“二維碼”,并由政府部門統一監管,統一備案,統一標準,增加追溯信息的公信力。如大興區農業委員會在“大興區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平臺”建設中,建立了有效適用的制度:細化、落實并明確了監管、生產和流通各方的責任,建立了生產標準化制度、區域品牌準入制度、產地產品準出制度、產品質量追溯流程制度、監管決策數字化制度。同時,建立了農產品質量安全責任主體備案系統,有效實時的數據分析基本滿足大興區農業主管部門的監管工作需要。通過農產品生產流通責任主體唯一標識,有效支撐問題產品責任主體的快速追查,因此解決了農產品全過程追溯的難題,由此倒逼農產品生產者出于自身利益自發關注農產品質量安全以保護自己。
對地標產品的logo重新進行設計和統一規劃,符合要求的就授權企業使用“地理標志”,不符合要求的堅決不讓使用“地理標志”。如廣西百色芒果就進行統一的規劃。畢竟,要建立一個地標性的產品,樹立品牌價值,產生規模效益,可能需要付出幾十年乃至上百年的時間,但毀掉它卻可能只在旦夕之間。
“扶持者”角色
——委托專業團隊進行運營
專業人干專業的事,品牌建設必須充分明確“企業是品牌建設的主體”,充分發揮市場主體的力量,這就需要將品牌注冊和品牌培育等專業的事情交由專業的團隊來運營。如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建設要求,建立專業團隊為農產品、民俗產品、鄉村旅游等農村特色產品網絡銷售,提供品牌注冊、品牌培育、分揀、包裝、檢測、網絡營銷策劃、網站托管等增值服務。
建立品牌共享機制,充分調動企業的積極性。品牌的建設離不開內外價值的創造者和運營者的共同努力,政府將運營權委托企業進行運營,必須尊重市場規律,讓各方與品牌共成長,共享品牌帶來的附加值和收益。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