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今年2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生乳》《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巴氏殺菌乳》《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滅菌乳》及《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巴氏殺菌乳和UHT滅菌乳中復原乳檢驗方法》4項標準(簡稱生乳等4項國標)修訂第一次討論稿對外公布。這是現行乳品安全國家標準頒布8年來的再次修訂。
不同于以往,此次討論稿在調整理化指標要求之外,首次提出生乳分級,并且公布了復原乳的檢驗方法,引起業內和社會的廣泛關注。經過兩個多月的爭鳴和“發酵”,各方爭論的焦點有哪些?標準修訂團隊有怎樣的收獲?下一稿將有哪些調整?筆者走訪了修標單位。
5月5日,星期六,對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奶業創新團隊來說,就是個普通的工作日。實驗室里、電腦前,都有人在忙碌。“我們還在對第二次討論稿的技術細節再做進一步驗證。”奶業創新團隊副主任李松勵說。
2016年12月,中國農科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農業農村部奶及奶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北京)、農業農村部奶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實驗室(北京)和奶業創新團隊承擔了生乳、滅菌乳、巴氏殺菌乳、復原乳檢測等4項國標的制修訂任務。這4項標準是乳品安全標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關系到廣大消費者能不能喝上優質奶、關系到產業能不能持續健康發展。一年多來,奶業創新團隊以制修標工作為重點,全力開展科研驗證工作,同時虛心征求意見和建議。僅在2017年,團隊組織與標準相關的座談會、研討會就有20余次,固定工作會議更是每月2次,形成制度。在全國同行的不懈努力下,2018年2月,第一次討論稿對外發布,第二次討論稿也發布在即。
“開門”做標準全行業參與
標準,始終是特定階段的標準,始終要在實踐應用中完善。現行乳品國家標準已經頒布實施8年,其間,中國奶業的產業素質和乳品質量安全水平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據中國奶業協會報告,我國奶類產量持續穩定在3600萬噸以上,穩居世界第三位。百頭以上規模養殖比重達到56%,規模化牧場的奶源占70%以上。2017年度《中國奶業質量報告》顯示,我國乳品質量持續提升,生鮮乳抽檢合格率99.8%,乳制品抽檢合格率99.2%,在食品中保持領先,“十三五”奶業發展規劃已把乳制品定位為食品安全的代表性產業。
李松勵認為,此次修標工作的前期積累和基礎更加扎實,程序和方式更加開放,行業和公眾評價更加正面。
第一,更具系統性。奶業是一個上中下游緊密相連、缺一不可的產業鏈,這樣的產業特性要求上中下游的標準有機銜接、相互融合。以前不同標準是分散制定的,溝通和銜接往往不夠。這次能將4項國標全都交由農業農村主管部門修訂,是制標方式的一次創新,體現了產業鏈思維,有利于養殖、加工、消費利益合理分配,實現共同發展。
第二,科學性更強。2010版乳品國標制定時,我國奶業、乳業監管體系不完善,缺少數據支撐。2009年至今,奶業監管監測體系逐步健全,農業農村部依托農業農村部奶及奶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北京)組織全國40余家質檢機構實施全國生鮮乳質量安全監測,僅生鮮乳,在全國范圍內就積累了連續9年110多萬條數據。此外,奶業創新團隊還收集和翻譯了20多個國家、4個國際組織的相關法律法規和標準,開展大量樣品驗證試驗,分析研究了“海量”數據,盡最大努力保證修訂的標準更科學,更符合實際。
第三,參與度極高。2017年3月,制標單位面向全社會公開征集生乳等4項國標制修訂的自愿參與單位。目前,包括質檢機構、高校、科研院所、奶業企業、行業協會、社會機構等70多家單位參與。在征求意見的方式上,第一次討論稿在行業主流公眾號上發布,單位和個人都能通過手機掃碼反饋意見。
關乎奶牛養殖、牛奶加工、乳制品消費多環節的國家標準制修訂,從幕后走到臺前,實現了全行業參與、全社會知曉的工作機制創新。
凝聚共識引領產業發展
第一次討論稿公布后,整個行業反響熱烈,絕大多數表示支持和期待,也有很多意見和建議。在此后兩個多月里,奶業創新團隊不斷組織或參加行業會議,解讀標準、聽取反饋、收集意見和建議共15場。在3月底組織的由20多家乳企和規模養殖場參加的座談會上,贊同的聲音占絕大多數。“從開始的不理解到現在的支持和認同,各方已經逐漸形成共識。”李松勵說。
“沒有上千次的討論,就算不上是科學的標準。”奶業創新團隊首席專家王加啟對此有著開放的心態,“要讓標準制修訂過程本身就成為吸取意見、凝聚共識、傳播科學和培育市場的過程。”
據奶業創新團隊工作人員統計,第一次討論稿公布以來,已收到各方近500條建議和意見,主要集中在生乳分級、工藝要求等方面。奶業創新團隊持續關注著各方面的反饋,對4項國標修訂稿“精雕細刻”。據了解,在第二次討論稿中,生乳定義、分級指標等內容都將按照行業的大多數意見進行簡化,指標體系更加流暢,最大限度減輕企業批檢的負擔,同時引領優質綠色發展。
“科學的標準是產業發展的領航者”。李松勵說,農業農村部安排專項檢測驗證經費用于科學驗證和數據分析,保障了標準制修訂工作的順利開展。
在標準制修訂過程中,全行業資源實現了有效共享。奶業創新團隊整理和翻譯的大量國際資料,即將印刷出版,為行業提供更加豐富的國際研究進展。
欄目指導單位:農業農村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