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四川:“三板斧”推動農產品加工業高質量發展
時間: 來源:農產品市場周刊-中國農村網 作者:文/朱雪黎 字號:【

  近日,四川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組織的一組調研覆蓋全省,并到山東、湖北等多個省份“取經”。調研的主題是農產品加工業高質量發展。

  “走下去,全面摸清自身情況;走出去,學習先進經驗和成功做法。”帶隊的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副主任馮錦花表示,四川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業已突破萬億規模,占全省工業比重的1/4,總量排名全國第六。但從全國來看,仍存在總體規模偏小、產業聚集度不高、龍頭企業引領作用不明顯等不足。

  推動農產品加工業高質量發展,是擦亮農業“金字招牌”,助力鄉村振興和脫貧攻堅的重要支撐。下一步,四川擬亮出“三板斧”。

  第一板斧

  集聚集約適應新時代消費升級需求成發展方向

  找差距,首當其沖的是四川農產品加工業總體規模偏小。“占全國規模的5%,僅為山東的1/3,河南的1/2。”調研組成員表示,目前全省農產品加工業與農業產值比為1.8︰1。而在農產品加工業產業規模排名全國第一的山東省,這一比值已達3.75︰1。

  究其原因,四川省農產品加工業產業集聚集約度低。全省上百億規模的農產品加工園區只有5個,分布在宜賓、成都、遂寧等地。而產業規模排名全國前三的湖北省,目前產值過百億元的食品工業企業就有6家。

  去年,湖北新增鄂州市綠色農產品加工、赤壁市磚茶、宜昌市茶產業、潛江市特色食品等4個食品產業集群。湖北全省97個重點成長型產業集群中,食品產業集群達25個。在山東,更是形成了在國內有較大影響力的18個農產品特色產業集群。

  依托農產品加工園區,推動產業集聚集約,四川路徑已明晰。前不久,四川省就大力推動農產品加工園區發展發布征求意見稿,向全省廣泛征求意見建議。明確提出力爭到2020年,全省建成200個左右農產品加工園區,其中力爭建成營業收入達到300億元的農產品加工園區2個、100億元的園區10個、50億元的園區20個。

  “適應新時代消費升級需求,將成為發展方向。”調研組成員表示,堅持綠色發展,提供更健康、更安全、更綠色的食品,提供更多元、更有趣、更深度的工旅融合體驗都將成為鼓勵方向。

  第二板斧

  龍頭引領“一業一策、一企一策”是下一階段著力點

  “農產品精深加工,需要龍頭企業引領。”在湖北調研期間,周黑鴨和良品鋪子的發展讓調研組十分驚艷。

  周黑鴨主要生產鴨脖子等熟鹵制品。目前,年產值已達30億元。良品鋪子則是一家個性化小食品企業,通過整合工業設計、品牌運營和個性消費服務產業鏈,年產值已達60多億元。在調研組成員看來,將鴨脖子、小零食這樣的“小產業”做成“大龍頭”,四川可借鑒的空間很大。

  抓住特色產品,專注品質提升,是路徑之一。四川茶葉、泡菜、核桃、花椒、檸檬等優勢特色產業已有一定發展基礎。強化創新驅動,加強產學研合作,加快推進行業向安全、優質、健康、營養、方便化、功能化方向發展成為關鍵。

  “農字號”龍頭企業,也是推動先進制造的重要試驗場。郫縣川菜產業園是成都農產品加工業的傳統“大佬”。近年來,園區企業集中探索標準化生產,郫縣豆瓣產值越做越大??傮w產值超百億,出口創匯上千萬美元,“郫縣豆瓣”品牌價值也在走強。

  與山東、湖北兩省相比,四川省農產品加工業龍頭產業培育還存在一定差距。調研組成員表示,“一業一策、一企一策”等精準培育將成為下一階段的著力點。與此同時,全省也將積極引導具有行業領軍地位的龍頭企業通過收購、兼并、參股、品牌聯盟等多種形式引領行業整合,增強競爭力。

  按照規劃,到2020年,四川省將力爭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達4500戶,產值100億元以上企業達8戶、50億元以上企業達10戶、10億元以上企業達100戶。

  第三板斧

  技術支撐聚合多要素組建產業聯盟,鼓勵技術跨界

  4月16日,四川省經濟和信息化委舉辦的農產品精深加工業培訓班在都江堰開課,這是今年全省針對深度貧困地區產業技能技術人才培養組織的10個培訓班之一。本月,還將圍繞農產品加工業,專門開展食品飲料加工等專題培訓。

  為全省45個深度貧困縣培訓更多產業技能技術人才,助力脫貧攻堅,四川省今年將集中培訓1000人以上。

  除了夯實基礎人才培育,推動農產品加工業高質量發展,也將瞄準技術、品牌等創新人才培育。

  目前,四川農產品加工企業研發投入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不高,擁有省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的農產品加工企業僅占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6.3%。以農產品加工園區為載體,整合產、學、研、用各方資源,四川省將加快推進農產品加工工藝技術、生產設備研究和應用,加大新產品研發,提高產品質量,到2020年,力爭全省建成農產品加工科技創新平臺30個,省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100家,高新技術企業50家,推動一批農產品加工企業申請認定馳名(著名)商標和名牌產品。

  聚合多種市場要素組建產業聯盟,鼓勵技術跨界,依托高新技術開發新產品、新業態,是做強人才支撐的另外一招。在調研組成員看來,農產品加工企業與生物、醫藥、機械制造業及金融、商貿、物流、旅游、文化等現代服務業都存在較大的跨界融合空間。

  強化品牌引領,也需要專業人才、團隊支撐。“針對行業關鍵共性技術難題,山東每年會依托中介組織兩次收集,集中與省內外重點院校進行招標對接,為企業精準服務。”調研組成員表示,四川還需要進一步探索。

  欄目指導單位:農業農村部農產品加工局

責任編輯:程明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