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農產品應該如何推廣?
時間: 來源:農產品市場周刊-中國農村網 作者:文/小云兄 字號:【

  前段時間,我跟一位老同學見了個面。他是浙江人,家里有親戚在寧波附近的海域以打魚為生。主要做2B的生意,把打來的魚賣給周邊的加工廠。見面之后,他問了我一個問題:要是你來推廣這些海鮮,把它們直接賣給消費者,你會怎么做?當時這個問題,由于只是隨口一聊,并沒有花多少時間思考,所以我們簡單說了幾句后,就跳到其他話題了。直到后來,公眾號里又有讀者向我提問:農產品應該如何推廣?這才重新提醒了我——之前還遺留著一個一直沒想透的“歷史問題”。

  所以這篇文章,我們就通過“農產品的推廣”這個話題,來聊聊“賣點”“用戶視角”和“渠道品牌”等內容。

  最大的優點≠最好的賣點

  在跟我同學聊海鮮的時候,其實我也問過他自己的想法:“這個產品的賣點主要是什么?”

  他說:“我們打算把海鮮賣到上海市場。雖然上海也產海鮮,但由于上海這邊屬于長江入海口,水質不行,所以論海鮮的肉質,比不上我們寧波舟山那邊。之前在上海的朋友,都特別喜歡我帶給他們的海鮮。所以,應該是主打‘更加鮮美的肉質’吧。”而公眾號里留言的那位讀者,也簡單說過自己的想法——“無公害產品”。

  雖然“更鮮美”和“無公害”的確是他們產品的優點,甚至對于市場內其他競品來說,可能是最大的優點,但他們還是沒有明白一個最基本的道理:產品最大的優點,并不一定是其最好的賣點。

  如果產品沒有在第一時間引發消費者興趣,那再好的質量也沒機會展示。

  那么,對于農產品來說,該引發消費者的何種興趣,又該如何引發呢?

  釣魚的故事

  小時候,我很喜歡跟大人們一起去釣魚。而釣魚的那個地方,一共有兩個農家樂——A農家樂池塘比較小,魚竿質量不太好(可對外出租的魚竿);B農家樂的池塘大一些,魚竿質量也更好;兩個農家樂,池塘里的魚都差不多。

  現實情況是除非是A農家樂更受歡迎。

  你知道原因是什么嗎?其實就是因為:一般釣完魚之后,我們都會讓農家樂直接把魚烹了,晚飯就在那里吃,而A農家樂廚師的手藝和就餐環境,比B的要更好。也就是說,我們之所以要去農家樂釣魚,并不是在意 “魚”本身,也不是釣魚的過程(畢竟不是專業人士),我們更加在意的是:這條魚能做成什么菜,這道菜到底好不好吃,朋友在一起吃得高不高興。

  再回到農產品——消費者真正感興趣的,并不是農產品本身,而是這個農產品究竟能帶給他哪些美好體驗。

  而所謂的“美好體驗”(或者說承載這種體驗的載體),大部分情況下也沒那么玄乎,它就是指:這個農產品能做成的各種美食。

  那些非常熱門的農產品

  抹茶應該算一種非常流行的農(副)產品了。而它之所以能如此流行,并不是因為消費者對抹茶本身感興趣,而是對它能做出來的各種美食非常感興趣,并且種類還超級多——比如抹茶冰激凌、抹茶餅干、抹茶咖啡、抹茶蛋糕等。

  當然,也許有人會說:抹茶是一種原材料,主要做的是B端的生意;而我家是賣雞肉、魚肉、水果的,做的是C端的生意。另外,我也沒辦法直接向消費者出售一盤熱騰騰的菜啊!

  其實,這里的道理是相通的。

  首先,雞肉、魚肉、水果也是原材料。什么的原材料呢?當然是各種菜肴的原材料!就像上文農家樂的例子一樣——如果你在做賣魚的生意,一定要記住:你賣的不是魚,而是與魚有關的菜。

  若想引起消費者興趣,你不能一味強調這個農產品本身的質量,而更應該強調的,是它能做出來的菜肴有多么誘人。因為沒人會對池塘里的魚感興趣,他們只會為桌子上的魚流口水。

  另外,雖然你沒辦法直接向消費者出售一盤烤魚,但你可以通過宣傳素材(比如包裝和詳情頁)向人們展示出來。

  比如賣三文魚的——天貓上排在最前的那一家,它的詳情頁封面,肯定不是只有一條魚,而是一盤用魚肉做好的菜。

  比如賣咖啡的——它的包裝盒也不會只展示咖啡豆或咖啡粉,而是一定會有一杯熱騰騰的咖啡。

  再比如褚時健的橙子——它的詳情頁封面,也肯定是切開的、能直接看到果肉的橙子,甚至還會專門把它們放到盤子里擺拍。

  甚至包括早期的果凍(雖然不算農產品,但它的思路也值得借鑒)——它的廣告并沒有直接說果凍本身有多好吃,而是說“只要在果凍上淋一層奶油,一道簡單而美味的甜點就做成了”。

  以上這些,其實思路都一樣——你首先要強調的不光是產品本身,而更是一道現成的美味。

  一切行業都是咨詢業

  讀到這,你也許會問:“照你這樣說,我一個做農產品的,豈不是還要專門去研究美食?”

  一點沒錯!

  要想向C端賣好農產品,你不能光去研究如何把豬養得更好,更重要的是,你要為顧客提供“咨詢”的服務——這只豬能做成什么菜?該怎樣做才好吃?哪個部位最好吃?怎樣吃才有逼格?具體是怎樣的口感?如何才能更方便地做出來?這些都需要你來告訴消費者。

  一切行業都是咨詢業,一切公司都是咨詢公司,都是顧客的咨詢顧問。

  比如香精公司:大部分新口味的牙膏,其實都是香精公司研發的,而不是牙膏公司研發的——香精公司做市場研究,開發出新的牙膏,然后把這個牙膏方案推銷給牙膏企業,從而達到牙膏公司向香精公司采購香精的目的。在這里,研發和咨詢都是免費的,但卻是香精產品能成交的關鍵。雖然這說的是B2B的生意,但B2C的也是一樣。

  我們知道:家具與農產品一樣,大部分生產商都無法直面消費者,而必須通過渠道品牌(如宜家、三只松鼠)才能賣得更多。

  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其實,這并不是因為渠道品牌比生產商更懂家具或農產品,而是因為這些渠道品牌比生產商更懂消費者,更懂他們的生活方式。(當然,“能降低綜合成本”也是它們的價值之一)

  比如宜家,你以為它是賣家具的?其實并不是,它賣的是一種居家生活的整體方案——它會把整個房間都布置好,然后告訴你可以在這個房間里如何生活。

  再比如三只松鼠,你以為它是賣堅果和果干的?其實也不是,它做的是快消品,是一種零食。

  什么是零食?它不是單純的食材,而是告訴你:平時看劇的時候、辦公的時候、旅行的時候,偶爾可以來一袋——這也是一種“被規劃好了的”生活方式。

  所以,別以為自家麻袋里的堅果比三只松鼠更便宜、更好吃,就一定賣得好。因為你沒有營造消費者想要的那種生活方式,沒有激發起他們的欲望與興趣。

  當然,這里并不是說產品品質不重要,而是說它應該放在后面再介紹。畢竟,要先引起別人的興趣,別人才愿意坐下來慢慢觀察你有哪些優點。

  另外,再補充兩點:

  1.如果你的品類比較偏,除了展示相應的美食,還應該為消費者提供一定的可達性——提供全環節解決方案。

  比如提供配料、烹飪指南,甚至是專用的餐具——降低消費者制作和享用這些美食的門檻。

  2.由于你賣的并不是真正現成的美食,消費者買回去之后還要自己動手做。所以,你還需要把制作這道美食的過程稍微包裝一下——讓消費者認為:制作這道菜的過程本身就是一件很有逼格、有趣、輕松的事,而不是負擔。

  知易,行難

  讀到這,我想你應該明白了:要想向C端賣好自家的農產品,你必須多研究下游的產品(通常也就是菜品,如果是生吃的,就重點研究各種就餐場景),讓下游的產品來激發消費者興趣。

  不過,怎么說呢。其實這件事,也沒這么容易。因為它不是光靠寫幾個文案,或介紹幾個菜譜就能解決的。

  靠的是什么呢?靠的是商品展示的整體氛圍。

  別的先不說,如果不是盜圖,單就圖像素材的品質(包括攝影和后期),很多商家都保證不了——產品的圖像無法讓人產生食欲。

  為什么要重點強調圖像的品質?因為對于食品,無非就是“色”“香”“味”三大要素。

  而大部分情況下,消費者都只能接觸到“色”,接觸不到它的“香”和“味”。所以,一個食材或一道菜品,究竟能不能快速引發消費者興趣,讓他們流口水,主要就取決于圖像的質量了(文字也可以,但沒有那么直觀)。

  不過,要想真正做好這件事,并不是隨便用手機拍幾張照片就能完事的。就更別提高質量視覺識別系統,以及對菜品的研究了。這些都需要專業的知識與技能。因此,并不是每個商家都能做出像宜家、三只松鼠、盒馬鮮生那樣的高質量宣傳素材,也就沒辦法去營造很有吸引力的整體氛圍。

  這的確是一個普遍的困境。當然,這也從另一個角度折射出渠道品牌的存在價值(之一)——它能以規模的優勢,用更低的成本,去幫助生產商做優質的營銷內容。

  其實,本文討論的,更多是如何做好一個品類,而不是品牌。因為對農產品來說,要想真正做成一個品牌,是非常困難的——你可以注冊商標,但消費者認不認它就是另一回事了。

  因為品牌是否能成立的關鍵,就是差異化。而大部分的農產品,其實都差不多——家家都能做,門檻特別低。因此,除非你家的農產品的確有較高的技術門檻,或者像小罐茶那樣有大把的資金去做差異化包裝。否則,對品牌的幻想也不要太過強烈——能讓消費者對你的品類感興趣,就已經非常不錯了。

  不過,也不是沒有其他可能。如果你有像褚時健、 丁磊那樣的傳奇故事,或者能像快手的主播一樣吸引眾人的眼球,那還是有機會去做一個網紅 、微商品牌的。

  當然,如果是順應本文的思路,你更應該去做一個美食界的網紅。

責任編輯:程明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