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三問新疆小麥新政
時間: 來源:農產品市場周刊-中國農村網 作者:文/宋立夏 字號:【

  自今年起,新疆實施了十多年的小麥收儲制度將成為歷史。“市場定價+優質優補”新機制將替代“政府定價、敞開收購、敞開直補”政策。簡單來說,就是今后政府不再確定小麥收購最低信息參考價格,而是交由市場決定。糧農也不再享受每公斤0.30元的財政直補,轉而享受更高的耕地地力保護補貼。新疆為何要實施小麥收儲制度改革?“新政”涉及哪些糧農關切的問題,又將如何改變當下的糧食產業?

  為何改?倉容不足重產輕質

  長期以來,新疆一直遵循“區內平衡、略有結余”的糧食工作方針,即自己供應自己的口糧。新疆糧食局總經濟師劉學明介紹,從2004年起,新疆開始執行“政府定價、敞開收購、敞開直補”政策,為糧農種糧提供了“托底”保障。

  2009年,國家又給予新疆每年150萬噸臨時存儲小麥收購計劃的特殊政策。

  劉學明說,國家通過托市收購減少市場供給,促進糧價合理回歸,對保護糧農利益,促進糧食生產發揮了重要作用。

  十多年來,新疆發布的小麥收購價格總體持續上漲,國有糧食購銷企業嚴格執行政府發布價格,按等級收購小麥。而確定小麥等級的最關鍵指標是容重,這就使得農民種糧主要考慮增加產量。糧食產量逐年上升,隨之而來的是糧食倉容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即便是2017年產量有所下降,但仍處于較高水平。加之農民對國家托底政策的依賴性不斷增強,糧食質量難以提高。同時,政府定價造成市場機制弱化,糧食流通不暢的問題日益凸顯。

  怎樣改?市場定價價補分開

  在這種情況下,小麥收儲“新政”應時而生。按照“新政”,堅持“區內平衡、略有結余”的糧食工作方針沒有變,新疆的糧食依然要首先保障區內口糧供應。劉學明說,在保障糧食安全的基礎上,“新政”將建立“政府引導、市場定價、多元主體收購、生產者補貼、優質優價、優質優補、應急托市收購”的小麥收儲新機制。

  “新政”下,原來的政府定價變為市場定價,將糧食的價格形成機制交給市場,政府則主要在引導市場形成合理定價機制上下更多地功夫。

  但市場價格也有可能出現波動,糧價過低可能損害農民種糧積極性,影響全區糧食穩定。這就需要通過補貼政策保障糧農收益,確保“有人種糧”。“新政”規定,自治區下達小麥種植指導性計劃后,將在維持現行耕地地力保護補貼政策的基礎上,對計劃內小麥種植提高耕地地力保護補貼標準,其中:冬小麥每畝增加補助30元,春小麥每畝增加補助15元。

  同時,小麥收購也將由原來的國有糧食企業單一收購變為多元主體入市收購,鼓勵小麥粉加工等具有糧食收購經營許可證的各類企業積極參與市場收購。劉學明說,多元收購主體培育需要過程,國有糧食企業依然要發揮主渠道作用,確保“有人收糧”。

  此外,收儲制度改革后,銀行將執行市場化收購貸款政策,新疆將建立相應的小麥收購信貸資金保障機制,制定并組織實施糧食收購貸款信用保證金制度和小麥收購貸款財政貼息政策,確保“有錢收糧”。“新政”明確,需認真執行糧食經營、加工企業最低、最高庫存制度,保持合理庫存等措施,加強糧食宏觀調控確保“有人管糧”。

  有何益處?產業升級提質增效

  “新政”將定價機制交還市場,正是運用市場之手提升糧食品質的關鍵一招。在“優質優價”的糧食銷售環境下,種糧戶要想提高效益,必須及時調整品種,生產適銷對路的產品。加之國家已決定取消新疆每年150萬噸的臨儲小麥政策,種糧戶若不及時轉變思路,可能會面臨“賣糧難”和“增產不增收”的問題。

  劉學明表示,從長期來看,新疆小麥將在穩定提高產能、保障糧食安全的基礎上,從“大眾化”向“精品化”“專用化”“特種化”方向發展,而“新政”將起到積極作用。

  “要解決好什么樣的小麥能打出最好的馕等群眾需求的問題。”新疆農業廳黨組書記朱崗說,今年全區將在9個地州13個縣市開展小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試點,通過小麥品種區劃研究,富硒小麥、有機小麥、強筋小麥標準化生產和打造品牌配方粉試點,形成保障有力、用途多元、結構合理的小麥供給體系。

  從流通和加工環節來看,“新政”將激發市場活力和糧食企業創新動力,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昌糧集團董事長李祖新表示,昌糧集團將協同發展種業、儲存、流通、加工、主食產業等全產業鏈,打造“從田間地頭到餐桌”綠色供應鏈生產經營模式,并力爭到2020年,實現糧油購銷總量230萬噸,銷售收入達到30億元以上。

責任編輯:程明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