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山東臨沂市農業局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加強農業對外合作,推動農業走出去,提高統籌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能力,拓展農業對外開放廣度和深度,一躍成為山東省傳統食品農產品出口大市。
實施基地品牌戰略
通過不斷鞏固提升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創建工作,截至2016年底,臨沂市河東區、蘭陵縣、蒙陰縣、莒南縣、平邑縣、臨沭縣六個縣區被認定為“國家級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沂水縣、沂南縣、郯城縣、費縣四個縣被認定為“山東省出口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已實現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十縣域全覆蓋。
全面推行農業標準化生產。目前臨沂市已有省級農業地方標準14項,市級農業規范89項。全市優質農產品基地面積發展到575萬畝,創建果菜等標準園342個。全市“三品一標”認證達到1820個,注冊農產品商標4903個,其中中國馳名商標19件、山東省著名商標71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34件。重點培育了“蒼山蔬菜”“莒南花生”“郯城銀杏”“費縣核桃”“蒙陰蜜桃”“平邑金銀花”“金鑼冷鮮肉”“孫祖有機小米”等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43個、有影響力的企業產品品牌98個。
優質農產品基地品牌建設成效顯著,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不斷提高。2017年,臨沂市整合各方資源做大做強“產自臨沂”區域公用品牌,成立臨沂市優質農產品產銷協會,建成“產自臨沂”優質農產品展館,設立“產自臨沂”優質農產品運營中心和便民孵化店。同時,在政務大廳設立展銷中心,推介沂蒙優質農產品。
確保“舌尖上的安全”
目前,臨沂市已經實現農產品質量檢測中心(站)建設項目全覆蓋。臨沂市農產品質量檢測中心、沂水縣農產品質量檢測中心已通過省級計量認證、機構認證。169個鄉鎮街道(縣級開發區)全部設立了鄉鎮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站(辦、中心),共有專、兼職鄉鎮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人員609名。企業也組建了自有出口農產品檢測實驗室,形成了以縣農產品質量檢測機構為中心,出口龍頭企業和鄉鎮檢測資源為主體,農業、畜牧、質監、環保等部門檢測機構共同參與、分工協作、覆蓋廣泛的立體檢驗檢測網絡。據了解,臨沂市共有速測設備190臺套,操作人員230名,共聘任了6783名村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員(信息)員,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能力,確保“舌尖上的安全”,農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合格率穩定在98%以上。
凸顯產業集群集聚效應
臨沂市以出口農產品質量安全產業集群示范創建項目為引導,依托資源和區位優勢,引導龍頭企業向優勢產業和優勢產區聚集,擴大生產能力,提升精深加工水平,強化基地建設,積極培育品牌,建成一批主導產業突出、規模效益明顯、組織化程度較高的出口農產品產業集群。蘭陵縣的蔬菜、大蒜、牛蒡,郯城縣的銀杏,平邑縣的罐頭、金銀花,蒙陰縣的蜜桃、長毛兔,莒南縣的花生、茶葉,費縣板栗、核桃,臨沭縣柳編,河東區的脫水蔬菜等都實現核心片區支撐、骨干企業引領、關聯企業集中的集聚效應。
完善出口市場體系
臨沂市大力發展出口園區建設,加強外貿業務培訓,加大對外經貿工作的獎勵,建立以“市場多元化”為特征的農產品出口市場體系,鞏固亞洲市場,積極開拓歐美等地區的市場,鼓勵農產品出口企業積極開展國際營銷,同時借外出展覽機會,組織企業考察學習先進管理經驗,加強企業文化建設,吸收再創新培育自有特色經營戰略、經營宗旨和經營理念,促進企業管理水平躍升。
健全農產品質量可追溯體系。以出口質量安全示范區和示范企業建設為載體,充分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強化分類管理制度,加大誠信企業扶持力度,融合風險監測、出口退運和通報召回追溯調查、打擊假冒偽劣、技術性貿易措施應對等組合拳,大力推動產業升級發展。構建質量問題責任追究和“打假”的反向懲戒機制,以風險管理為基礎,加強出口產品退運和通報召回追溯調查工作,強化質量安全事故處置力度。嚴厲打擊出口假冒偽劣商品違法行為,切實提高“中國制造”的美譽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