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貴州威寧,大多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威寧馬鈴薯。閑暇時,經常可以聽到威寧人向外地人這樣介紹:“威寧有三寶:土豆、洋芋、馬鈴薯”,調侃的語氣中卻充滿了自豪。
年紀稍長的人對“威寧大黃洋芋”是既愛又恨,記憶深刻。愛的是,其產量高、個頭大、顏色黃、口感好,在省內外各地廣泛推廣種植,成為計劃經濟時期人們充饑的口糧;恨的是,那時大米、小麥等主糧少,許多地方的人只有逢年過節才能吃上米飯。人們天天吃洋芋、紅苕等“雜糧”,吃到反胃。
然而,在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人們又開始懷念起兒時的味道。“威寧大黃洋芋”以其“原生態、口感好、品質優、營養豐,富含淀粉、蛋白質、維生素C和多種氨基酸”等優點,重新回到人們的餐桌,并被加工成各種商品遠銷中外。
威寧是著名的“中國南方馬鈴薯之鄉”,至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是全國馬鈴薯四大主產區之一。威寧馬鈴薯以個頭大、品質優等特點聞名遐邇,“威寧洋芋”已成為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2015年,“威寧洋芋”通過農業部農產品無公害認證。
在馬鈴薯產業發展中,威寧縣歷來注重品牌建設工作,立足海拔高、日照充足、晝夜溫差大、蚜蟲少等有利自然條件發展馬鈴薯脫毒種薯生產,從產、加、銷等環節,全面推動馬鈴薯產業轉型升級,馬鈴薯經濟效益不斷提升,已成為威寧農業中的支柱產業,對農民脫貧增收具有重要作用。種植面積常年穩定在165萬畝左右,產量在300萬噸左右。
現代化種植
產業化發展
威寧馬鈴薯種植歷史悠久。過去種植面積大,但管理粗放,產量低、收益少,村民們過著窮日子。如今,走進威寧萬畝馬鈴薯與精準扶貧規模化種植示范基地核心區,放眼望去,道路兩旁都是成片栽種的馬鈴薯。
威寧馬鈴薯種植的成效得益于專業合作社的帶動。為擴大種植規模,2008年,雙龍鎮江林村村民馬永軍聯合幾個種植大戶,帶頭成立了“威寧縣南方馬鈴薯專業合作社”,通過“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方式規模化種植馬鈴薯。合作社統一為社員提供種薯、技術、農資等,并按高于市場價保底收購,既解決了農戶的資金及優質種薯,又解決了銷售難題。
為支持合作社發展,帶動周邊更多農民致富,貴州省農委每年給予原種項目支持,幫助解決了合作社起步階段資金不足、原種種薯的問題。此后,馬永軍又注冊了貴州南方薯業科技有限公司,轄內有質保、機械、生產3個專業合作社。合作社所在地成了當地馬鈴薯集散地,年收購種薯3000多噸,銷往全省60多個區縣和兩廣一帶。如今,江林村家家戶戶都加入了合作社,成員已達900多戶。
目前,威寧縣有馬鈴薯專業種植合作社46家。12家專業合作社參與建設3萬多畝馬鈴薯與精準扶貧規模化種植示范基地核心區,帶動了全縣馬鈴薯產業從傳統農耕方式向精細化耕種轉變,提高了產量,增加了種植戶的收入。
打造知名品牌
做強“洋芋經濟”
2011年,威寧引進泰豐公司入駐威寧脫毒馬鈴薯產業園,從事馬鈴薯原原種生產,形成了脫毒苗—原原種—原種—一級種薯—二級種薯的五級脫毒種薯擴繁體系。
目前,威寧年產原原種5000萬粒以上,建立種薯生產基地40余萬畝,產量60余萬噸,產值超過10億元。威寧馬鈴薯以其上乘的品質贏得了各地客商的青睞,每到馬鈴薯收獲季節,在田間地頭、公路旁都能看到馬鈴薯交易的繁忙景象。麻乍鎮作為全縣馬鈴薯種植大鎮,17個行政村發展馬鈴薯產業,種植面積超過6萬畝,農民人均收入的60%來自該產業。
在威寧,每個馬鈴薯產業重鎮都有一個交易市場,形成了一張交易網絡,與46家專業合作社形成“農戶—經紀人—客商”和“公司+基地+農戶”產銷網絡。“威寧洋芋”已成為全國知名品牌,產品遠銷廣東、福建、浙江、上海、四川、重慶、湖南、廣西、安徽等城市,常年外運量100多萬噸(其中種薯外銷20萬噸左右),占總產量的40%。
深加工扎實起步。在麻乍鎮啟戛村,當地村民馬海創辦的威寧亞龍食品有限責任公司,主要生產馬鈴薯面條。據介紹,100公斤馬鈴薯可生產20公斤全粉,面條馬鈴薯全粉含量達20%?30%,一年生產銷售200噸馬鈴薯面條需消耗300噸馬鈴薯,產品主銷兩廣一帶。
在威寧工業園區,由馬海投資的貴州威寧薯美佳加工有限公司薯片加工廠正在建設中,建成后一條生產線每天可加工10噸薯片,年消耗馬鈴薯1500噸。
依托精深加工,增加附加值和產業競爭能力,是威寧自治縣做大做強馬鈴薯產業的重頭戲。
政策扶持引領
產業全面開花
扶持專業合作社引領產業發展只是威寧為發展壯大馬鈴薯產業采取的一項核心舉措。面對產業市場化需求,威寧縣將生產基地作為加速薯經濟發展的基礎性工作來抓,加大對薯產業發展的領導力度,組建了馬鈴薯產業化發展辦公室,成立了馬鈴薯專業協會,配齊專門人員抓薯產業鏈條,制定了薯產業發展規劃,層層分解馬鈴薯基地建設任務,運用政策和行政手段積極引導農民發展馬鈴薯生產,花大氣力建設馬鈴薯生產基地。
在加強組織引導的同時,幫助理順企業與農民的利益關系,并為其牽線搭橋,協調做好政策、物資、資金等方面服務。大力宣傳發展薯產業優勢和致富典型,動員廣大干部深入農戶中,給農戶算效益賬,引導農民認識種植馬鈴薯帶來的效益,改變農民傳統種植思維定式。扶持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發展優質專用薯生產,支持加工企業和營銷組織建立原料基地,實行定向生產、配套服務,走產加銷一條龍發展道路。
為進一步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和布局,發揮區域優勢,不斷挖掘馬鈴薯的生產潛力,逐步提高威寧馬鈴薯的市場競爭力,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2016年,威寧縣從山東省滕州市引進冬作早熟馬鈴薯“三膜覆蓋”栽培技術,種植“三膜覆蓋”早熟馬鈴薯1萬畝。縣農牧局、扶貧辦等部門每年都有項目扶持原種基地建設,對于種植“費烏瑞它”馬鈴薯的農戶,該縣每畝給予4000元補助,扶持資金達4000萬元,2017年該縣計劃發展到5萬畝,彌補威寧馬鈴薯上市相對較晚的缺憾。
威寧農信聯社立足當地產業結構實際,加大信貸支持力度,及時有效地滿足了客戶多樣化金融服務需求。
目前,“威寧洋芋”地域商標已獲國家工商局批準并授牌,被評為2017年中國百強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通過近幾年的發展,威寧馬鈴薯已初步形成了生產有基地、流通有市場、加工有企業的生產格局。未來,還將積極組建馬鈴薯產業協會,進一步做大做強馬鈴薯產業,逐步實現品種優質化、布局區域化、加工系列化和銷售訂單化的目標,爭創高原馬鈴薯優勢品牌,打造引領馬鈴薯產業發展的“中國薯城”。
陽光之城,薯香彌漫,威寧洋芋,正撐起山區農民增收致富的萬里晴空,點燃威寧效益農業的希望之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