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向進田:種何首烏摘貧困帽
時間: 來源:農產品市場周刊-中國農村網 作者:文/隆太良 字號:【

  一株株翠綠的何首烏藤纏繞在竹架上,隨風輕輕搖動,展示著強勁的生命力;一塊塊集中成片的何首烏苗簇擁在田間和山坡上,遠遠望去,猶如一座座蒼翠的青山……當筆者走進重慶石柱縣河嘴鄉旗峰村茶元組曾經的貧困戶向進田的何首烏種植基地時,被這片美麗的景象深深吸引,而向進田自主創業、力求上進的脫貧精神同樣讓筆者深深折服。

  因病因殘家致貧

  外出務工,是農村大多數村民選擇脫貧致富的一條捷徑。20世紀90年代以來,向進田便外出務工,足跡踏遍江浙沿海和山東河南中原大地的10多個省市。

  “沒有文化,我主要是從事建筑工作,就像打游擊戰一樣,打一槍換一個地方,所以在外打工20年,走了10多個省市,輾轉奔波開銷大,沒有存下什么錢……”采訪中,今年47歲的向進田娓娓訴說,道出了打工路上的艱辛。

  八年前,向進田的妻子陳世瓊不幸患上了腦梗,每年治療費用在3萬元左右,8年來累計花費了20多萬元,將節衣縮食出來的家庭積蓄花了個精光。

  2014年初,在外務工期間,向進田又不幸遭遇交通事故,造成左腿肢體四級傷殘,治療費用花去數萬元,導致家庭債臺高筑。

  2014年6月,向進田家因病因殘被評為建卡貧困戶。

  從零開始誓摘窮帽

  “身體雖然有一定殘疾,不能干重體力活,但是我有一雙勤勞的手和一顆不甘貧窮的心,身體慢慢恢復以后,我就琢磨著如何發展家庭產業,摘掉貧困帽……”向進田說。

  村里外出務工者居多,荒蕪著大片土地。2015年新春伊始,向進田著手開墾一些撂荒田地,當年種植水稻、玉米和紅薯10余畝,同時利用玉米和紅薯飼養起生豬和雞鴨。盡管艱辛,但當年莊稼長勢良好,養殖業也一帆風順,這便讓一家人看到了脫貧搞帽的希望。

  經過精心治療,陳世瓊的病情大有好轉,能做一些家務雜活和力所能及的生產勞動。2016年,向進田和陳世瓊夫婦擴大種植規模,種植水稻、玉米和紅薯20余畝,養殖生豬4頭,雞鴨上百只。

  “2016年出售生豬4頭收入1.2萬元,土雞20元一斤收入5000元,鴨蛋1元一個收入2000多元,不算種的糧食,這一年家庭收入達到1.9萬余元,人均4500多元,所以我們在2016年就脫貧了。”向進田掰著手指頭算著脫貧賬,輕松與愉悅之情溢于言表。

  自主創業再發展

  “向進田有一股要脫貧和致富的內在動力,所以自主創業意識非常強烈……”旗峰村第一書記、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馬建巧介紹說。

  河嘴鄉與利川市建南鎮近在咫尺,建南鎮有多家農戶通過規?;N植中藥材何首烏而脫貧致富。得知消息后,向進田急急忙忙趕到建南鎮考察,悉知何首烏兩年一收,畝產可達7000斤,市場售價一直在3元左右。建南鎮與河嘴鄉地域相近、土壤與氣候非常接近,于是內心萌發了種植中藥材何首烏的念頭,他為自己尋找到一條產業路而倍感欣慰。

  他通過上網查詢和建南鎮種植戶的介紹,何首烏種苗需要到云南省景洪市采購,并進行種植技術培訓。確定目標后,2016年4月,向進田千里迢迢趕赴云南省景洪市,參加了一周的技術栽培和管理培訓,回來后,當即流轉土地種植了50余畝何首烏。

  2016年11月,向進田注冊成立了石柱縣進田中藥材種植家庭農場。

  “由于成活率高,再經過精心管理,何首烏苗長勢良好。”向進田手執剪刀,站在一株株近人高的苗架前邊修剪苗頭,邊介紹說,2017年他再次擴大種植面積,如今已突破100畝。

  創業難,難在創業起步。每畝土地種植何首烏苗5000株,成本需要2500元,每年施一次春肥和秋肥,每畝又需要2000多元成本。這些投入,對一個剛剛起步的創業者來說,壓力實在太大。旗峰村村支兩委與河嘴鄉黨委了解情況后,主動提供資金和技術方面的幫助,解決了向進田的燃眉之急。

  “前期種植的50余畝何首烏到明年開春就可上市售賣,前幾天掏開泥巴看見,好多何首烏都有拳頭那么大,畝產在6000斤應該沒問題……”向進田樂呵呵地說,萬州、利川和重慶的中藥材公司都收購何首烏,今年市場售價每斤高達4元,市場前景非常好。

  辛苦兩年了,向進田為即將攬到產業發展的第一桶金而感到自豪。

  共同致富奔小康

  注冊成立家庭農場后,按照“1+4”股權扶貧模式,向進田幫扶帶動河嘴鄉同心村的譚洪、王平和汪奇新等5位貧困戶,每位貧困戶在向進田的家庭農場注入股金2萬元,按照固定分紅和效益分紅,5位貧困戶每年純收入1600元。

  “這個分紅辦法好,我在向進田的家庭農場沒出一天工,但每年固定分紅1200元,效益分紅最低400元,每年就有1600元進賬……”譚洪笑容滿面地說。

  在自己摘掉貧困帽走上致富路的同時,向進田還通過免費提供技術等方式,主動幫助周邊貧困農戶發展何首烏產業。

  現年53歲的張祿奉是河嘴鄉旗峰村清泉組的一位低保戶,看到向進田種植的何首烏長勢良好,同樣萌生了種植何首烏的念頭,在向進田的幫助下,2017年春種植何首烏2畝。

  河嘴鄉富民村的貧困戶祝天海多次來到向進田的何首烏基地參觀考察,抱定發展何首烏產業目標,已流轉土地70畝,目前正在定購苗子,準備在何首烏產業上大展宏圖。

  2017年11月初,石柱縣委書記蹇澤西赴河嘴鄉檢查工作時,專程趕到旗峰村參觀了向進田的何首烏種植基地,鼓勵他在發展產業的同時,不忘帶領更多貧困戶和群眾共同發展,勇走致富路。

  向進田表示,2018爭取將種植規模擴大到150畝。

  “人不能一直等、靠、要,要將貧困的窮根轉化為奮斗的動力,依靠自身努力,才能真正過上好日子。”向進田說,時下他主動與村里的數位貧困群眾接觸,商議如何發展好何首烏產業,爭取與大家手牽手,共同致富走上小康路。

責任編輯:程明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