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香蟹肥,魚兒鮮美,瓜果滿園。在這個收獲的季節,我們迎來了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
9月23日上午,作為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全國慶祝活動的六個分會場之一和浙江慶祝活動的主會場,安吉余村以“兩山熱土·浙里豐收”為主題開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慶祝活動。竹葉龍、金龍、銀龍共同起舞,村民用安吉白茶盛情款待八方來客,400多人加入鄉村馬拉松比賽,在綠水青山間歡快開跑。余村作為全國慶祝活動六個分會場之一,通過電視直播,將“兩山”轉化的故事,特別是精湛的傳統工藝、美食、農產品、現代農用機械全面呈現,展現出新時代浙江農業、浙江農村、浙江農民的形象。
說起安吉白茶,懂茶的人都知道,在我國茶葉發展史上它是個傳奇——在短短30年時間里,實現了從無牌到創牌,再到名牌的跨越式發展。屈指數數,安吉白茶已先后獲得過400多項國內外大獎。
“一片葉子富了一方百姓”,安吉白茶不僅美了生態,更讓農民增收致富,讓百姓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了更多的獲得感。
竹海深處造就天然特性
安吉白茶因枝頭剛長出的嫩葉缺少葉綠素,色白如玉,被安上“白茶”的名,但在制作工藝上卻是實實在在的綠茶,殺青必不可少。
據了解,安吉地處天目山北麓,這里群山起伏,樹竹交蔭,云霧繚繞,雨量充沛,土壤肥沃。安吉還有“中國竹鄉”之稱,植被覆蓋率為60%,而茶竹之緣,值得品味。“川源五百里,修竹半期間”,安吉白茶生長于原始植被豐富、森林覆蓋率70%以上的浙江西北部天目山北麓,地形呈“畚箕形”的輻射狀地內,天目山和龍王山自然保護區為產業區筑起了一道天然屏障。
安吉全年氣候溫和,無霜期短,冬季低溫時間長,絕對低溫一般在10度以下,空氣相對濕度81%,直射的藍紫光較少。土壤中含有較多的鉀、鎂等微量元素。這些特定的條件,為安吉白茶返白過程和物質代謝提供了良好的生態環境,有利于安吉白茶中氨基酸等氮化合物及營養物質的形成和積累,為茶葉香郁味鮮的品質奠定基礎。
生產實踐表明,大凡四周為竹林或鄰近竹林的茶園所采制的茶葉,一般都含有板栗香或蕙蘭香,且越靠近竹林的其蕙蘭香越明顯。也許正是竹鄉獨特的生態環境,孕育出了安吉白茶樹和安吉白茶。
生態管理保障茶葉品質
每到采茶季,茶園里,排排茶樹上綠芽吐翠,采茶工們動作輕快地從枝條上采下一芽一葉的芽頭,作為品牌茶企,安吉大山塢茶場對采摘的要求非常嚴格。
“一直以來,我們都是用生態茶園的管理方式來進行。”大山塢茶場負責人盛勇亮說,在茶園四周種植水杉樹,在茶園里套種桂花樹,這都是好茶誕生的重要保障。
從1993年30畝茶園起步,到現在的1300畝茶園,大山塢茶場一直在用這套標準化種植方式來經營自己的茶園。
在藥肥使用上,大山塢茶場的茶園也有自己的規矩:春茶采摘結束、修枝完畢后和秋冬季節,在茶園里深開20至30厘米的溝,使用菜餅和豬糞混合的有機肥;在夏季使用一次低毒無殘留的生物農藥。
良好的茶園管理,誕生了品質優異的茶葉,加上標準的采摘和后期的制作,使得大山塢的茶葉銷售有別于其他茶企。和大山塢茶場一樣,這樣的茶園管理方式在安吉縣內比比皆是,有些茶園還在這一基礎上加以創新:安吉黃金茶葉專業合作社在茶園里撒下紫云英,增加茶園的綠肥;安吉柏茗茶場在茶園里安裝噴滴灌設施,預防高溫干旱天氣。
管理、保護好茶園,就是保障安吉白茶品質。2014年底,安吉在全縣茶園管理的基礎上,發布《關于原產地安吉白茶茶園保護區域的通知》,將安吉白茶茶園劃分為天荒坪鎮大溪村永久保護區1000多畝,遞鋪街道古城社區等核心保護區11萬多畝,遞鋪街道青龍村等重點保護區3萬多畝,對茶園進行分級保護,保障安吉白茶的生產和質量。
品牌建設提升經濟效益
安吉白茶產業從20世紀80年代初開始,經歷了研究引種的10年,擴大規模的10年,品牌發展的10年。
在三十多年的發展中,安吉白茶從一棵茶樹變成一個產業,從幾畝發展成目前的17萬畝,從小部分人群參與變成目前全縣有10多萬從業人員以及20萬左右的季節性參與采摘的采茶工,茶葉生產從作坊式加工變成標準化流水線生產,為全縣農民人均年收入增加6000元,這些變化,實際上來自于全縣對安吉白茶品牌建設的推動。
安吉白茶作為一個成功的茶產業,是安吉白茶“文化底蘊、品種特征、產業類型”為主要內容的品牌發展史,也是安吉縣長期以來以品牌塑造作為切入點的一個品牌由弱到強的產業發展史。
自2001年1月“安吉白茶”被國家工商總局批準注冊證明商標之后,安吉縣出臺了一系列優扶政策舉措和舉辦各類推介活動,全力推進“安吉白茶”品牌建設。2008年3月,“安吉白茶”商標被國家工商總局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這是浙江省第一個茶葉類“農產品地理標志證明商標”。
為讓廣大白茶農戶共享“安吉白茶”馳名商標品牌效應,縣市場監管局積極培育子商標,鼓勵安吉白茶經營者注冊自主商標,發展安吉白茶經營者的個性文化。
近年來,安吉縣又積極培育安吉白茶“金字塔”式品牌集群,通過優質商標的“頂天立地”,推進整個產業品牌的“鋪天蓋地”,走出了一條農產品品牌的可持續發展之路,促進了農業增效、茶農增收。
2013年,安吉縣為保護原產地安吉白茶的發展,對全縣安吉白茶茶園頒發“茶園證”,并在此基礎上,開發出安吉白茶金溯卡,實現了安吉白茶交易結算的電子化,完善了安吉白茶質量可追溯體系。
“目前縣域外的白茶種植面積已經達到100多萬畝,原產地安吉白茶只有打好自己的品牌,維護好這一品牌,保證自己站在金字塔的頂端,才能持續發展。”縣農業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安吉白茶發展將繼續走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的道路,為鄉村旅游發展增綠添彩。
(曾詩淇編輯整理)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