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醋僅能賣給中老年群體?對此,一些陳醋企業并不茍同。它們認為養生醋可以作為中高端調味品面向家庭廚房,還有企業懷揣野心,想要開發護眼、護肝、明目、排毒等令人眼花繚亂的功能養生醋。只不過,藍圖和目標達成之間,并非“順理成章”。
熱門品類
曾幾何時,養生醋成了食醋行業的熱門品類之一,大大小小的企業,紛紛進入了這一領域。不僅如此,在剛剛過去的調味品展會上也成為“行家”們關心的議題之一。
一定程度上,恒順醋業是積極的,為了適應市場需求,該公司對蜂蜜養生醋、香妃醋進行“升級”;梁汾醋業投資億元用于研發,成果用于養生醋的生產;天成亨調味食品則壓注某個養生醋單品,攜產品亮相各地展會……
近兩年,食醋行業以“從做大到做強食醋產業”為議題進行了多次討論,總結出的核心問題之一是食醋產品的單一化、同質化。“沒有基于消費用途來提煉產品核心價值,從而造成市場容量偏低。”有業內人士表示。于是,眾企業將視線轉移到了細分產品與品類上。
隨著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愿意為高品質、具有附加值的中高端食醋產品買單。恒順醋業也加強了對養生醋的關注,于今年將養生醋產品進行升級后重新上市,蜂蜜養生醋就是恒順醋業養生醋的核心產品。
雖同樣看好養生醋,但企業想要收割的市場區域與產品的發展方向大相徑庭。
“在2012年、2014年,我們進行了智能化的整體創新,將原來的釀造流程細化、精準。此外,通過多菌種協同發酵和靶向控制,實現了產品發酵后的味道控制。”梁汾醋業副總經理宋春雪表示。
多年的研究成果使梁汾醋業在進行定制化產品的生產上頗有優勢,在考量養生醋產品發展時,宋春雪表示,“我們關注產品究竟能為消費者提供什么利益,如護肝、明目、解毒、排毒、降三高、健胃等。”
相對恒順醋業與梁汾醋業來說,諸多中小型企業在品牌與技術上并不占優勢,他們偏向于著重打造某款養生醋單品,如枸杞醋、苦蕎醋,枸杞等食藥同源屬性為養生醋產品添加了附加值,企業得以在全國范圍內以中高端食醋價格收獲有特定需求或對該產品有認知的消費群體。
“關卡”重重
想做好養生醋的生意,自然不會太容易。
口感成了第一個棘手的問題。
恒順醋業并非近兩年才推出蜂蜜養生醋等系列保健型食醋,但產品始終沒能成為提振企業業績的核心增長點。新版蜂蜜養生醋的重新推出,是恒順醋業對消費者口味和接受度摸索后的結果。
宋春雪是原山西水塔醋的總工程師,從業多年,她表示,“不同區域食用醋的方法和口感偏好有較大差異。如果想改變一個地區食醋的口感,很不容易。這也是多年來的老問題了。”
上述言論得到山東經銷商的認同,“山西醋在我們當地可謂叫好不叫座,都知道陳醋好,但吃不習慣,也沒有購買習慣。銷量較大的還是當地品牌。這大概是醋的食用更直接,口感變化也更明顯。”
作為食醋的一種,養生醋當然也存在著區域接受度的問題。這是食醋企業在做生產技術和設備研究時,重點考量的因素。
梁汾醋業提出方案是通過智能化設備、多菌供酵和靶向控制,則可以實現特定生產不同產品,解決食醋口感差異化的問題。再以功能養生作為切入點(與地區性醋企形成差異化競爭),服務全國市場。
“除口感外,為不同人群和地區售賣不同價值的養生醋也不失為一個發展方向。比如在河南售賣葛根醋,在東北售賣富硒醋。在面向全國的消費者時,可為野外工作人員、青少年和女性等不同群體做不同的功能養生醋飲。”
當然,這并不容易。
紫林醋業聯合高校團隊進行功能養生醋的持續性研究、梁汾醋業團隊數十年主要投入到相關設備和技術的研究中。持續的資金投入對企業上下來說,無疑會形成壓力。盡管如此,二者至今上市的養生醋也只是數款常見的產品,如苦蕎醋。
苦蕎醋,這也是大多中小型醋企在涉足養生醋時的選擇。如山西天成亨調味食品,其通過控制成本,將苦蕎醋(500毫升)終端價格維持至每瓶20-30元,并不超出市面上普通醋產品太多。基于品牌本身多年累積的聲譽,在銷售過程中,獲得了一定的市場認可。
前路坎坷
盡管養生醋被上述企業看好,但業內提到養生醋時,仍舊對其發展前景持保守態度。這源于養生醋在市場的具體表現。
“困難重重,感覺做不下去了。”山西一家養生醋企的總經理楊史(化名)頗為沮喪地說。
在2007年,一番猶豫與糾結后,楊史決心“押寶”養生陳醋,隨即籌集資金與弟兄一同創辦了公司,開啟了手工釀造的苦蕎陳醋(又名“苦蕎醋”“苦蕎黑醋”)銷售之路。
苦蕎,食藥同源的代表作物之一。現代臨床醫學觀察驗證了苦蕎面在降血脂等方面的功效。苦蕎醋則被視為養生保健食品,在山西等地具有一定的知名度。
“10年過去了,量起不來,沒有太大發展。苦蕎醋始終是小眾產品。”楊史表示。“發展過程中最大的阻力來源于成本,消費者對我們的產品很認可,但認為價格過高。”
紫林、水塔、寧化府等知名品牌的養生保健醋,在官方電商平臺的銷量與原釀陳醋的銷量相差甚遠。一知名醋業員工表示,“保健養生醋只是一個延伸品類。我們企業以調味醋為主,保健養生醋為輔。”
也就是說,過往一段時期,養生醋存在大企業不重視,小企業生產成本高、生存難的情況。
從事保健醋20多年的甘余(化名)認為,企業要明確養生醋是作為調味品售賣,還是作為保健品售賣,“這是完全不同的兩種路徑,僅就保健品而言,口感和效果是要重點研發的,好喝是第一關。國家食藥監局此前批了好幾個保健醋,但基本都沒做起來。原因在于口感,三度半的能喝嗎?喝不了。”
甘余所說的三度半描述的是醋產品的“酸度”,數值越高酸度越強。而市面上常見食醋酸度在三度左右。
營銷專家張戟表示,“養生醋的功能以及能否比其他保健食品更好?這一點均缺乏認知;如果沒有藍帽子認證,養生醋也無法進行功能宣傳。”在他看來,養生醋只能逐步培養、引導消費者認知、提煉產品的核心價值定位、聚焦核心人群培養意見領袖,不宜大肆炒作,要循序漸進地發展。
盡管不同規模的食醋均涉足養生醋,但養生醋品類整體仍處于初級發展階段。想要借助養生醋“煥發新機”,前路看起來仍舊坎坷。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