碭山酥梨因碭山而得名,碭山又因碭山酥梨而聞名中外。碭山酥梨的栽培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明清時期開始大面積栽培。明萬歷、清乾隆年間均被列為貢品。
碭山酥梨 落到地上找不著
碭山酥梨以果大核小、黃亮型美、皮薄多汁、酥脆甘甜而馳名中外。碭山酥梨屬白梨品系,是白梨和沙梨的天然雜交品種,9月上中旬成熟。果實近圓柱形,頂部平截稍寬,平均單果重250克,大者可達1000克以上。果肉潔白如玉,酥脆爽口,濃甜如蜜,更兼皮薄多汁,彈指即破,入口即酥,落地無渣等特點。自古盛傳:“碭山梨,皮兒薄,落到地上找不著”。
碭山酥梨營養豐富,含多種人體必需的氨基酸、維生素、礦物質,含糖量平均在13%左右。常食之,對身心健康很有裨益。碭山酥梨具有很高的醫療價值,《本草綱目》中記載“梨品甚多,俱為上品,可以治病。”并明確指出梨可“潤肺涼心,消痰降火,解瘡毒醉酒。”
多措并舉 夯實品牌基礎
碭山年產酥梨15億斤左右,是全國水果生產十強縣,近年來,碭山縣大力發展酥梨產業,多措并舉,不斷提升果品品質,筑牢品牌根基。
以市場為導向,提高碭山酥梨品質。不斷提高酥梨含糖量,增加可溶性固形物,改善外觀色澤、果型,逐步減少農藥、化肥使用量,以適應國內外市場的需求。建立碭山酥梨出口基地,標準化果園等,實行規模化生產、集約化經營。優質酥梨生產區域主要分布在沿黃河故道的果園場、園藝場以及良梨、李莊、唐寨、玄廟、官莊等鄉鎮。
加強科技攻關,增加科研投入。加快開發新品種、新技術和新工藝,為梨產業發展提供技術儲備;加大科技成果的推廣力度,促進科技成果的轉化;加強技術培訓和指導,提高果農的綜合素質及果園管理和產后處理及營銷的技術水平。支持國內農業院校、科研單位圍繞酥梨產業發展規劃,開展良種選育、引進;加強水果采后商品化處理、水果貯藏、水果深加工以及形象設計、宣傳、促銷等。加強水果生產技術推廣體系建設,加大科技培訓力度,全面提高基層干部和農民的科技素質。
加大投入力度,增強發展動力。開辟投資渠道,拓寬資金來源,建立多層次、多形式、多元化的果業投入機制,爭取各級政府、財政部門增加對果業的投入,設立碭山酥梨產業專項發展基金,主要用于果業標準化基地建設、信息網絡建設、技術培訓、實用技術推廣、良種苗木繁育引進、示范園建設和培育中介服務組織,扶持果業發展。協調金融部門逐步把果業項目作為扶持重點,充分研究、探索對果業項目的投資辦法和方式,調整信貸結構和投向,重點加大對龍頭企業和基地建設的貸款規模。著力改善果業基礎條件、加強產業薄弱環節、支持結構調整。
建立社會化服務網絡,化解小生產與大市場矛盾。加快碭山縣梨產業發展服務中心、水果協會、碭園果業集團以及其他涉農組織的職能轉化,建立適宜水果產業化發展的社會化服務網絡,從信息咨詢、技術承包、科技培訓、訂單農業、期貨貿易、產品入股、合伙經營等入手,充分發揮專業合作社的組織、協調功能,規范合同、契約與服務之間的關系,有效解決小生產和大市場之間的矛盾,形成政府扶持市場、市場引導龍頭、龍頭建立基地、基地吸引農戶的社會化市場服務網絡。
電商加持 助力品牌營銷
為拓寬酥梨銷售渠道,碭山縣大力發展電子商務。目前已擁有電商企業1211家,網店、微店超1.5萬家,10萬余人從事電商及相關產業,實現了全縣扶貧村電商扶貧驛站全覆蓋,帶動1.3萬戶果農擺脫貧困。
如今,碭山的街巷村寨,能看到許多上了年紀的老人騎著電動三輪車趕早去快遞點送貨,也會看到二三十歲的返鄉青年坐在家里忙著回復客戶發來的信息。電商的出現,就像一縷春風,一泓清泉,承載起人們創富的夢想。2016年,碭山縣網上農產品銷售額達31.6億元,成為全國縣級農產品電商銷售大縣,并榮獲“2016年中國十大農村電商合作探索獎”。2017年,碭山縣網上交易額超40億元,以優秀等次順利通過國家商務部對該縣創建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示范項目績效評價,名列全省第一,走出了一條“產業+基地+電商+貧困戶”扶貧模式,成為全國電商精準扶貧的“碭山模式”。
產業融合 提升品牌知名度
碭山縣積極搶抓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試點機遇,借助擁有近百里黃河故道這一獨特的生態資源優勢,依托一年一度的梨花節和采梨節,探索形成了“生態旅游+休閑運動”相結合的發展模式。去年以來,碭山縣先后成功舉辦了春秋兩季梨園國際馬拉松、國際馬術一星級耐力賽、國際馬術二星級耐力賽、2017中國碭山馬術高峰論壇暨企業名家馬術耐力賽、“健康安徽”環江淮萬人騎行等體育賽事,榮獲中華民族大賽馬·傳統耐力賽最佳賽道獎和推動獎兩項大獎,被評為“健康安徽”環江淮萬人騎行大賽最美公路賽道。其中國際二星級馬術耐力賽為國內首次舉辦,開創了國內馬術發展史上的先河。碭山縣依托黃河故道打造的世界頂級馬術賽道,被中國馬業協會稱為全國“十大黃金賽道”之首,受到國內外騎手的廣泛好評,主流媒體廣泛宣傳報道。
2017年,“酥梨小鎮”獲評宿州市首家省級特色小鎮,“梨都馬術運動小鎮”入選全省首批體育特色小鎮,來碭游客358萬人次。梨花節和采梨節期間,每天去碭山旅游的人數都保持在兩萬人以上。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