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遼源市農業產業化 串起農民“致富鏈”記事
時間: 來源:農產品市場周刊-中國農村網 作者:文/李艷紅 字號:【

  遼源適時啟動了糧食高產核心區、畜牧產業精品區、園藝特產示范區、農畜產品精深加工區和生態農業觀光區等“五大園區”建設,引導城市資本下鄉,加快農村土地流轉,推進標準化、規模化種養業發展。

  農民想鼓起自身“錢袋子”的愿望迫切強烈,實現農業的產業化就是真正實現脫貧致富的基石。

  自2001年實施農業產業化以來,吉林省遼源市不斷優化組合各種生產要素,從創新組織形式、培育產業主體、完善經營機制入手,實行區域化布局、專業化生產、規模化建設、系列化加工、社會化服務、企業化管理,形成了種養加、產供銷、農科教“一體化”的經營體系。

  遼源處于世界三大黃金玉米帶之一,豐沛的降水、充足的日照、肥沃的黑土地,造就了高產質優的遼源玉米。2017年,在全市363萬畝的耕地面積中,玉米播種面積達291.43萬畝,占耕地面積的80.3%,玉米平均單產713.93公斤,位于全國前列。

  立足“源頭活水”,遼源培育了氣味清香的遼源大米。2017年,全市水稻面積38.84萬畝,產量2.29億公斤。經過認證的綠色水稻標準化原料基地20.9萬畝,占水稻面積的53.8%,遼源大米進入吉林大米產業聯盟。

  抓住“特”,打出“名”。遼源種植以金紅蘋果、鮮食葡萄為代表的東北水果2.8萬畝433萬株,年產量達3.2萬噸。利用豐富的柞林資源,年放養量1372把,產量占全省五分之三。食用菌主要品種有黑木耳、香菇、滑子蘑、平菇等,規模達到6000萬袋。東豐梅花鹿、東遼黑豬被認證為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

  作為國家商品糧基地縣,東豐、東遼具有肉雞和蛋雞、牛羊、梅花鹿等畜禽農副產品產業資源優勢,畜禽產品加工、梅花鹿及副產品加工、糧食加工、食品制造等行業已形成規模化、集群化發展態勢。農產品加工業重點涵蓋谷物加工、畜禽加工、蛋品加工、飲品加工、生物化工等領域。目前,全市農產品加工企業發展到490戶,市級以上龍頭企業111戶,形成了以巨峰生化、華糧生化為代表的120萬噸玉米轉化;以德春米業、金洲蟹稻米、清龍米業、鑫源米業、吉米飄香為代表的100萬噸稻米加工;以御泉生態為代表的20萬噸雜糧雜豆加工;以金翼蛋品、麒鳴牧業、鵬翔牧業為代表的畜禽深加工;以睿康生物為代表的食品藥品、保健品開發;以正旭、嘉億、佰晟源等為代表的食用菌加工。以鑫宏利、周家酸菜等蔬菜加工的產業鏈條,培育了省級優質特色農產品157個,“馬記鹿茸”“東遼黑豬”“龍泉春酒”3個中國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御泉”“金翼”“吉東”“吉羊麒鳴”等中國馳名商標,“六嫂食品”“夠夠購”“花市”等45個省著名商標。金翼蛋品年鮮蛋加工能力居世界第一,蛋雞養殖規模國內最大,是中國最大的蛋品加工企業。唐豆豆食品有限公司2017年7月成功上市,年加工松子5000噸,實現銷售收入1.5億元,位列遼源市創匯企業前三強。

  變小生產、小流通與大產業、大市場“惺惺相惜”,遼源找到其中的契合點,建立起利益聯結機制,變農民為產業工人,形成農民集團化發展。目前,遼源市農民合作社發展到2584個,專業大戶、家庭農場478個,帶動農戶10.2萬戶,吸納農村勞動力就業1.8萬人。金翼蛋品通過建立500萬只國內最大蛋雞養殖基地,輻射帶動3000個養雞大戶。東豐縣金紅蘋果種植專業合作社發展社員559戶,占全鎮果農的52%,2017年合作社營業收入508萬元,成員分紅54.9萬元。東豐縣黃河鎮黃年養殖專業合作社發展成員76戶,為成員提供代養、代銷、繁育等服務。明乾綠色禽蛋養殖合作社發展會員150余戶,安排城鄉富余勞動力500多人,帶動農戶300余戶。年產酸菜4000噸的周家酸菜廠帶動周邊種植無公害白菜101戶。東豐博瑞農機種植專業合作社整村托管耕地5119畝,解放勞動力150人,預計增加農民外出務工收入270萬元。

  農業產業化經營和現代農業園區建設是發展現代農業、促進農民增收的重要推動力量。遼源適時啟動了糧食高產核心區、畜牧產業精品區、園藝特產示范區、農畜產品精深加工區和生態農業觀光區等“五大園區”建設,引導城市資本下鄉,加快農村土地流轉,推進標準化、規模化種養業發展。目前,全市建設現代農業園區210個,正旭食用菌產業園、萬平農牧生態園等13個園區被評為市級科技示范園,東遼縣被評為全國現代農業示范區,金洲生態產業園被評為省級產業示范區。標準化牧業小區發展到520個,其中被農業農村部授牌的5家、省畜牧局授牌的9家,全市規模化飼養率達到80%。重點建設的中德東遼河源頭現代生態農業示范區,規劃布局有機水稻、有機雜糧、有機果蔬、花卉牧草、有機經濟林、特色養殖、有機食用菌七個產業板塊,流轉耕地6.4萬畝,帶動建設了有機水稻、金盞菊、平歐榛子、青豆、高粱、牧草等產業基地。

  創新探索具有遼源特點的農業產業化經營發展新路子,“金翼式”全產業鏈延伸型、“金州式”產城融合型兩種三產融合發展模式應運而生。“金翼式”全產業鏈延伸型通過土地流轉,打造5000畝安全飼料玉米基地,成立東遼綠谷養殖有限公司和4個養殖專業合作社,建設年存欄蛋雞500萬只的現代化養殖基地,在功能拓展上建立糧食倉儲、飼料加工、生物質能源、蛋制熟食等企業,推動了物流、人力資源、農業技術、信息咨詢等現代服務業發展。目前,產業融合企業達到12家,累計解決下崗職工和農村富余勞動力再就業1.5萬人,人均增收3.6萬元。“金州式”產城融合型通過“公司+合作社+農戶”模式,大力發展“鴜鷺湖”有機農產品,打造萬畝有機水稻基地、萬畝有機雜糧基地、萬畝有機果蔬基地、萬畝林下種植基地和萬畝有機淡水魚養殖基地,并結合生態環境優勢,大力發展旅游觀光業和休閑農業,建成了國家4A級的鴜鷺湖生態旅游度假區,年均接待游客達到20萬人次。同時,大力構建市、縣、鄉三級農技推廣體系,健全完善農產品追溯體系,加強農民培訓和農業信息服務體系建設,鼓勵年輕人回鄉創業,以創業帶動就業,進一步提高群眾的幸福感。

責任編輯:程明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