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個很喜歡逛菜市場的人,不僅是因為菜市場里的蔬菜水靈鮮活,相當養眼,可以花比較少的錢,買到很多新鮮且營養的蔬菜和水果,能超級滿足人的購物心理;還因為,在這里可以遇見許多形形色色的人,市井的熱鬧生活,感受到濃濃的人情味和煙火氣……
每一個菜市場都有似曾相識的色彩、味道、氛圍,常常會被一個簡單的事物吸引和打動,但逛菜市場必須要起大早,這是每一個市井民眾必須要知道的持家寶典,一如早起的鳥兒有蟲吃。我只需要看看菜市場每天又擺放什么新鮮蔬菜,就知道到了什么季節什么節氣,春分的野菜,清明的香椿,端午的粽葉,總不會有錯的。
在菜市場漸漸被大型超市取代的今天,買水果蔬菜魚肉幾乎都是在超市,東西擺放得整齊規范,雖然大型超市有很多優點,但超市里的那種感覺,怎么都沒有那種菜市場的新鮮和親切,到現在還一直很不習慣。習慣了在那種嘈雜的菜市場買菜,或者說,更喜歡擺成長龍的小商小販,滿地的吆喝聲和討價還價的爭吵聲,還有那些掛著露水的時令水果和蔬菜,看著那些蔬菜水果,總是覺得很有活力,眼里那些各種色彩的菜果,想象中把它們弄成各種口味的菜品,放在各式各樣的盤中,那種美麗的意境,看著特別親切,充滿著濃濃的生活氣息。
去外地,我最喜歡逛菜市場,因為可以近距離看到民眾生活,體驗最地道的生活氣息。所以每次到一個新的城市,絕對不會錯過到當地的菜市場,逛一逛轉一轉,對我這樣一直將民以食為樂掛在嘴邊的人來說,菜市場就像一個鮮活的課堂,逛得越多,就學得越多。
澳門共有九個街市,我轉了一半,每每發現一個新的街市,我會立即趕去,那里有各種新奇的東西,每次感覺眼睛都不夠用。澳門本地不產水果,全部進口,水果品種多,味道也比大陸的好吃,澳門關稅低,一些進口水果價格便宜過內地,比如櫻桃,38元一磅,一磅大致是9兩,比內地動輒每斤六七十元以上的進口櫻桃要便宜不少。我在此地狂吃臺灣楊桃、南非橙子、韓國巨峰葡萄,太新鮮、太好吃了。蔬菜看起來沒有內地菜市場新鮮,畢竟要經過的運輸環節較多。澳門街市管理得比大陸有條理,他們的態度很親切,服務也很周到,既樸實又真誠。
首爾的菜市場與國內的差不多,東西還是很豐富的,讓人感受最特殊、最有韓國特色的商品就是泡菜了。泡菜是最具韓國代表性的傳統料理之一。在市場內,無論是腌好的泡菜,還是做泡菜的原料,幾乎是處處可見。位于高緯度的韓國由于冬天很長,氣候寒冷,蔬菜生長的季節較短。所以每年冬天,韓國家庭主婦必為家人準備泡菜用來過冬。除了白菜以外,蕨菜、竹筍、沙參、茄子、蘿卜、韭菜、香蔥、黃瓜等也作為泡菜的主要原料使用。由于韓國三面臨海,水產品充足,有些人還會在泡菜中加入各種魚、蝦、蟹等海產品。但無論用的是什么原材料,腌制泡菜必不可少的另一種材料就是辣椒,所以市場內有很多賣辣椒的店鋪,既有干辣椒,也有已經磨好了的辣椒粉,還有做好的辣椒醬。在這些店里,通常還會有大醬、蝦醬等一起出售。
市場內另一特色就是配菜店多,店里有著讓人眼花繚亂的韓式小菜,而各式各樣的小菜正是韓國餐桌的特色之一。在韓國,由于泡菜需求量大,大多數家庭都是媽媽們親自腌制,但由于現在全職主婦人數減少,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因為工作搬出來住等原因,腌制泡菜的繁瑣程序是這些忙碌的年輕人應付不來的,所以市場里這些做好了的配菜就很受歡迎。另一方面,由于韓國人很愛吃海鮮,所以腌制的海鮮和海鮮醬也是人氣商品。
和中國一樣,市場里的食材通常來說是比超市里更新鮮和便宜些。只不過韓國市場里賣的菜一般是不用稱的,論個數或以包、捆為單位賣。除此之外,與印象中很多菜市場里隨意擺放的蔬果不同,韓國市場里經常會見到用保鮮膜把蔬果封起來賣的情形。
擠出時間,到菜市場去走走逛逛,我始終相信,菜市場,特別是露天的、半露天的傳統菜市場,是每個城市里人氣最旺、色彩最美麗、正能量最豐富、八卦也傳播得最快最廣的集散地。心情不好時,去逛一圈菜市場,鮮活的魚蝦,紅的辣椒綠的蔬菜,吃的勁頭油然而起。更多時候,吃什么已不是胃腸的需求,而是腦海和心靈的呼喚,為了一份吃食而橫掃幾個菜場,終于在某個菜場搜得,瞬間感覺元氣滿滿。
不要小看買菜這件事,其實它可以窺視市場經濟規律。記得以前一次青菜價格下跌較多,媽媽就說,下個月吃菜要貴嘍,我不解地問“為什么”;媽媽說道理很簡單,太低的價格傷了菜農的心,會減少種植的,而這樣一來,數量大幅度減少,價格自然會上揚。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