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訊 (記者 劉月姣) 11月23日,由農業農村部農村社會事業促進司、鄉村產業發展司、市場與信息化司、國際合作司指導,中國農業博物館主辦的“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主題展”在北京中國農業博物館開幕。農業農村部副部長屈冬玉出席開幕式并致辭。
屈冬玉說,我國是世界農業文明古國,農耕文化是中華五千年文明發展的重要基石。農業文化遺產作為農耕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古代農耕思想、理念、技術的活態傳承體現。中國的農學思想強調系統觀念,特別注重生物多樣和人與自然和諧相處,這對促進資源永續利用和可持續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我國不同地區的獨特自然環境孕育了不同的農業生產方式和農業文化特征,許多獨特的農業生產方式、技術、工具以及與之相關的農業文化,已作為寶貴的歷史財富被保護和傳承。事實證明,優秀農耕文明的保護和傳承是現代農業發展的基礎,中華優秀農耕文化始終對世界農業發展具有重要的借鑒價值。
屈冬玉表示,農業農村部高度重視農業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工作。舉辦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主題展,是農業農村部宣傳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促進鄉村文化振興的一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的具體行動。展覽搭建了一個直觀展示全國各地“在發掘中保護、在保護中傳承、在傳承中創新”農業文化遺產的舞臺。希望通過本次展覽,推動形成全社會保護傳承中華農耕文化的強大合力,促進現代農業建設和農業可持續發展。
據了解,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主題展展期將延續到2019年2月28日。展覽全面展示近年來我國在農業文化遺產保護利用方面取得的成就,首次全面展示我國91項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系統介紹每個農業文化遺產地的特色,以及它們各自的經濟、生態、技術、文化、景觀等五大特征;組織了10個省份24項遺產地選送的非遺展演項目,如云南哈尼古歌、貴州從江侗族大歌、四川鹽亭蠶龍表演、浙江湖州傳統繅絲、云南騰沖皮影戲等,精心布置了哈尼梯田3D地畫、浙江青田人魚互動動漫、我和遺產有個約會等趣味性很強的觀眾參與項目。
農業農村部、文化和旅游部有關司局,中國自然科學博物館協會、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國鐵道博物館、中國化工博物館、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以及全國部分省(區市)農業系統和遺產地的負責同志、社會各界代表等參加了開幕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