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淳樸、熱情;他是一個不服輸的漢子,堅韌、挺拔;他是“常青”這艘航船上的船長,睿智、不畏前難。從一個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莊稼漢到一個企業掌門人;從一個失去賴以生存的土地時已近半百的中年男人,到一個敢于拼搏、創新、追求進步的業界精英,平凡的白彩文用幾十年的坎坷經歷成就了非凡的事業,實現了人生的價值,詮釋出一段白手起家的創業傳奇。
白彩文,1963年2月出生,貴州省思南縣三道水鄉徐家坳村白家寨組人,現任思南縣常青種養專業合作社理事長、貴州百福源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他所創建的常青種養專業合作社解決了當地300多戶農民的就業問題,為當地農民就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自力更生找出路,全心全意創事業,白彩文所走過的道路并非一帆風順,相反,他的創業歷程充滿了荊棘,但他憑著頑強的拼搏精神、堅忍不拔的毅力,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打造出發揮自身價值的事業平臺。
艱苦的童年生活磨礪出他不屈的性格。俗話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白彩文的創業故事和他貧窮、艱苦的童年生活是分不開的。由于家庭困難,1977年白彩文便輟學回家幫父母種地,為家庭分擔。在種地期間,他總是不服命運的安排,一心想改變自己的命運,便開始找來一些書籍學習上面的知識。由于自己平時又愛動手拆卸一些小物件,聰慧靈巧的他沒用多久就從書里搞懂了鐘表運行的原理,在街上支起了小攤做起了鐘表修理的營生。后來他無意間接觸了照相機,在好奇心的驅使之下又學會了照相,多年來勤勤懇懇工作,頂風雨冒嚴寒,跋山涉水,走村串鄉,到千家萬戶去給人照相謀生。由于生活壓力,照相的收入已經無法維持一家人的開支,1995年白彩文毅然來到許家壩鎮,先后從事了汽車修理,汽車運營等一些生意。2009年思南縣思林水電站的修建淹沒了老家的老屋、田地,雖然有了政府的拆遷補助,但是卻失去了祖輩留下的田地,子孫后代的生計也沒了。 沒有路了就自己闖一條出來,當時已年近半百的白彩文便開始想著和幾個胞弟及老家的移民一起,搶抓思南縣農業產業結構戰略性調整產業布局將生態茶產業定為五大產業之一的機遇,于2009年4月創建了思南縣常青種養專業合作社。邁出了創業的第一步。俗話說,萬事開頭難,擺在白彩文面前的問題數不勝數:茶園基地的土地流轉問題、廠房建設沒有資金、頭期資金還沒有全部落實、技術員工沒有到位……在眾多的困難面前,白彩文沒有膽怯,干事業最重要的是要先人一步、快人一拍、高人一籌。初期由于資金不足,便流轉了部分土地,開始了茶葉的種植。到處籌集資金在園區修建了簡易的道路、水池。購買了部分生產設備、設施,他看準了市場前景,于是堅定不移地做起了生態茶葉的種植工作。他自己帶領著合作社會員和當地農戶,頂著炎炎的烈日冒著凜冽的寒風,在山上翻地、種苗、施農肥,但憑著他們的創業激情和拼搏精神,僅花了兩個多月的時間,就完成了2000多畝茶園的青苗栽種,并且成活率達到90%以上。 2011年眼看茶葉可以采摘了,但是有機茶葉加工車間卻還沒有建成。白彩文整夜整夜的睡不著覺,是否讓嫩綠的茶葉老在茶樹上,還是把干凈上好的茶葉原材料賣到外地去?那一年他急白了頭發。不服輸的白彩文又開始了四處籌集資金,尋求政府的幫助,終于建起了簡單的生態茶葉加工車間。
良好的創業環境為合作社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創業環境是影響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因素,近年來,隨著縣政府為促進生產要素流動,刺激創業和就業,不斷改善創業環境,為創業大軍平穩較快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白彩文感受到地方政府營造的良好創業環境,在各職能部門的關心和扶持下,白彩文帶領著思南縣常青種養專業合作社的全體職工努力奮進,拉開了企業不斷做大做強的序幕。為了生產出干凈、生態的有機茶葉,白彩文引進了一批華南農大的高才生,以知識入股的方式來管理企業,并在員工隊伍中普及了有機生態茶園的管理技術及有機茶葉的加工生產技術。這樣,一個高素質、高產量、高環保的有機茶葉生產廠家在許家壩鎮站穩了腳跟。
飲水思源勇擔當
在白彩文看來,做企業也要飲水思源,財富取之于社會,就要用之于社會。幾年來,白彩文積極服務青年就業,幫助當地返鄉農民工再就業,為政府解決城鎮人口就業和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做出了重要貢獻。實現農民工本地就業,減少留守老人、兒童數量。許家壩鎮的老百姓僅靠種地很難維持生活,村里的青壯年勞動力大多會選擇出外打工,留下老人照顧年幼的兒童,因此,平時在村子里很難看到青壯年,村里的小孩也得不到很好的教育,擁有著艱難的童年記憶的白彩文建廠第一件事,就招收村里的青壯年剩余勞動力,實現村民的就近就業。這樣,村民既能兼顧家庭,又能掙錢補貼家用,獲得了村民的一致好評。功夫不負有心人,在白彩文的努力下,2012年,坐落在許家壩鎮楊家山村麻烏溝組的常青種養專業合作社為周邊村里大部分剩余勞動力提供了家門口上班的就業條件,吸納了成員227人(農民成員214人),其中庫區移民成員119人,核心基地周邊從事相同產業農民成員105人,重點大學畢業生自主創業成員3人。并計劃進一步擴大工廠規模,解決更多的農村剩余勞動力的就業問題。
創新管理建隊伍
白彩文自擔任思南縣常青種養專業合作社理事長以來,深深知道,要想企業更快更好的發展,員工的素質一定要不斷提高,于是,他抓管理、抓業務、抓隊伍,開創了現代化企業管理的新局面。抓管理,上下一心謀發展。合作社秉承“創造一番事業,帶富一方百姓”的理念,倡導常青德行文化,抓管理、重質量、樹品牌、拓市場,逐步實現“產供銷一條龍,貿工農一體化”的經營格局,促進社員和基地周邊農戶持續增收,為地方經濟社會又快又好發展做出貢獻。合作社還將小規模經營社員的基地全部納入合作社核心基地,采取“合作社+核心基地+農戶”的組織模式,核心基地示范帶動、統一規劃、統一標準、統一管理,全面推進生態化種養、標準化管理、市場化運作、產業化經營模式,建立并完善對農民的社會化服務體系,圍繞生態茶產業,積極調整農業產業結構,以許家壩鎮騾子頂片區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和氣候條件優勢,打造生態茶產業循環經濟經營模式,提升土地產出率和勞動生產率,實現生態農業的持續發展。
合作社采取多種方式與基地周邊貧困戶或種植養殖專業戶建立起利益聯結機制,走共同發展致富的道路。以工代賑:主要是針對核心基地周邊一些智力障礙、肢體殘疾、孤寡等貧困人員,如楊家山村曾家山組的吳明華,不僅本人耳聾智力障礙,其妻也是先天性智力障礙,連飯都不會做,2012年2月其老父親因病亡故,一對兒女年幼,家庭經濟十分困難,合作社了解情況后,在其親戚的見證下聘請吳明華為基地固定管護人員,月薪1800元。同樣情況的還有廖天娥、代勝鳳等5人。反租倒包:采取“反租倒包”的方式,將原土地屬于潘家宅村李茂江等40戶村民的部分基地的農事管理活動,以每年300元/畝的價格承包給以上農戶管理,并在經營一定年限后將茶園返還給其本人經營。管理外包:合作社為了提升管理效率,就地解決核心基地周邊農村剩余勞動力的就業安置,將合作社部分核心基地的農事管理活動承包給以萬塘村村民文帥為聯系人的300多個村民,基地每年用工15000人次,人均日工資60元。協議收購:對基地周邊發展有機茶種植、生態雞養殖的徐明東等專業戶,合作社與其簽訂了收購價格協議,由合作社提供技術指導、統一投入品種供應、統一質量標準,專業戶自主經營,合作社采取保護價和市場價靈活變動的方式回購其初級農產品,并按章程規定執行盈余返還政策。
企業常青樹新風
合作社成立以來,積極完善薪酬體制,從未拖欠、克扣工人工資,為員工提供了思南縣具有競爭力的薪資水平。在2012年由合作社全額投資成立了貴州百福源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并建成生產優質有機茶200噸清潔化、連續化、自動化“三化”茶葉加工廠一座,完善配套辦公、生活水、電、路、廠區綠化等基礎設施建設。隨著200噸有機茶精深加工廠的建成,每年需優質有機茶青2420噸,直接帶動社員227戶增收,人均增收1.6萬元;常青基地每年需用工1.5萬人次,60元/人次計算,年工資90萬元;百福源加工廠可提供92個固定就業崗位,年工資福利總額435萬元;另外,還將帶動周邊鄉鎮發展茶園種植近3萬畝,按戶均種植5畝計算,可帶動7000戶茶農年均增收5.28萬元,人均收入1.76萬元。
2009年至今,合作社從無到有,從弱小到壯大,在各級政府部門和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積極探索農民專業合作發展的新模式和新路子,取得了驕人的成績,成就了多個思南縣“之首”和“唯一”。
思南縣首個以移民為主體的農民專業合作社。思南縣烏江思林水電站建設帶來了大批移民。在縣移民局的指導下,白彩文帶領庫區移民,借力各級政府部門,勵精圖治,創立思南縣常青種養專業合作社,社員中移民人口占到119人,是總社員數的一半以上。
思南縣首家被農業部表彰為“全國示范性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農民專業合作社。2012年6月,合作社法人代表白彩文到北京參加全國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社頒獎會議,很榮幸地與全國600家獲此殊榮的合作社代表一道,受到了時任國務院副總理回良玉同志的接見。合作社2012年獲得南京國環有機食品認證中心有機茶產地和產品認證,認證面積1350畝,一舉成為銅仁地區獲得有機認證茶園面積最大的茶企。
銅仁市唯一引進大學生共同創業并出讓股份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常青為了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無償出讓股份給大學生。他們的加入給合作社注入了新鮮的活力,為合作社各個方面的工作都帶來了積極變化。
合作社擬建年生產優質有機茶500噸清潔化、連續化、自動化“三化”茶葉加工廠一座,加工廠建設項目分兩期建成,一期投資952萬元,已建成名優綠茶和白茶生產線;二期投資1348萬元,建成大宗有機茶、有機紅茶生產線,以及茶葉精深加工生產線。
思南縣目前唯一通過企業官方微博、官方網站對自身進行全方位宣傳推廣的農民專業合作社。
思南縣目前唯一掛牌“國家級現代農業技術體系示范基地”的農民專業合作社。
思南縣唯一引入“自然農法”生產概念的農民種養專業合作社。為探尋現代農業與生態環境和諧,人類與自然共榮之道,常青種養專業合作社在基地內建立了自然農法試驗園,通過茶園生態系統內部循環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
2015年思南縣常青種養專業合作社及貴州百福源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獲得自助出口相關資質。2016年4月,思南常青種養專業合作社已經完善從“茶園”到“茶杯”的整體追溯系統,立志讓老百姓放心手中的每一杯茶。 2016年5月,思南縣常青種養專業合作社總經理陽彥琴同志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截至2016年5月,合作社與公司共獲專利12項。其中:外觀專利2項;發明專利1項;實用新型專利9項。
在白彩文的不斷努力下,2016年,思南縣常青種養專業合作社年銷售額達到了800多萬元。“創業有起點,事業無終點”。白彩文深知,今天取得的成績,只是明天事業的一個基點,只是人生中的一小步。在今后的生產經營中,他一定會堅守“干凈茶經”,勤勤懇懇,兢兢業業,為家鄉農民工再就業做出更多的貢獻。
(農業農村部農村社會事業發展中心供稿)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