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青島名品
時間: 來源:農產品市場周刊-中國農村網 作者: 字號:【

  近年來,山東青島以“三品一標”農產品為重點,大力實施農業品牌戰略,通過抓規劃、搞示范、建基地、創品牌、拓市場、增投入,使青島農產品品牌良好形象深入人心,青島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和優質農產品品牌馳名業界,知名度、美譽度顯著提高。 目前,全市著名農業品牌166個,其中國家級名牌13個,省級名牌17個,中國馳名商標11個,省市著名商標79個,省知名農產品品牌15個。全市涉農商標1.9萬個,“三品一標”農產品926個,其中地理標志農產品51個。

  膠州大白菜:尊為“唐菜”

  膠州大白菜俗稱“膠白”“膠菜”,具有一千多年的種植歷史,遠在唐代即享有盛譽,后傳入日本、朝鮮被尊稱為“唐菜”。公元1875年,膠州大白菜在東京博覽會上展出,被評為優質產品,從此名揚天下。

  膠州大白菜種植歷史悠久,史籍多有記載,文人多有吟誦。《辭海》“膠縣”條,稱“膠州產大白菜著名,謂之膠白”;清朝道光二十五年(公元1845年)《膠縣縣志》記載:“其蔬菘謂之白菜,埤雅隆冬不凋,四時常見,有松之操,其品為蔬菜第一,葉卷如純束,故謂之卷心白”;1931年增修的《膠縣縣志》記載:“卷心白,菘之特種也。種于初秋,成立于冬,葉卷如純束, 味清而腴,邑內業園圃者多種之,為出口大宗”;著名文學家魯迅先生在《朝花夕拾·藤野先生》中對膠州大白菜也作了“用紅頭繩系住菜根,倒掛在水果店頭,尊為‘膠菜’”的贊美。

  “膠州大白菜”品質優良,具有“幫嫩薄、汁乳白、味鮮美、營養好”等特點,味道清脆,淡而有味,生食清脆可口,熟食風味甘美,可拌、可炒、可蒸、可煮、可熬,可生可熟,可葷可素,吃法多樣,老少皆宜,烹調大師們以膠州大白菜為主原料可以做出50多道菜品。

  目前,膠州大白菜已經在全國30多個大中城市設立“膠州大白菜”銷售商,并遠銷美國、日本、韓國、歐盟及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全市膠州大白菜品牌菜生產基地種植面積6000畝,可年產膠州大白菜720萬棵,帶動全市10萬畝大白菜生產。膠州大白菜已經成為膠州市促進農民增收、農業增效、助力鄉村振興的重要平臺。

  西有吐魯番 東有大澤山

  大澤山葡萄產于青島平度市大澤山鎮,是山東省著名特產之一。大澤山葡萄風味獨特,品質優良,穗大粒飽,色澤鮮艷,皮薄肉嫩,口味宜人。廣泛栽培的品種有十幾個,玫瑰香栽培最多。2008年,國家質檢總局批準對大澤山葡萄實施地理標志產品保護。

  大澤山葡萄生產歷史悠久,已有2100多年歷史,素有“西有吐魯番、東有大澤山”之美稱。據史料記載:唐朝貞觀十九年(646年)秋,唐太宗李世民督師途徑青龍山(大澤山原名)時,當地鄉民獻“龍眼”(葡萄)讓其嘗鮮,唐太宗覺得自己身為皇帝是真龍天子,食“龍眼”犯大忌,于是就將“龍眼”改名“獅子眼”,距今1000多年。大澤山葡萄早在20世紀60年代就以色澤艷麗,風味醇厚而享譽省內外,主要特點是:色澤艷麗、酸甜可口、營養豐富、品質上佳。

  平度市大澤山地處膠東半島西部,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

  大澤山葡萄種植區主要集中在大澤山西麓一帶。這里,大澤山余脈延主峰向西、向南蜿蜒百平方千米,山山嶺嶺相連,形成一道天然屏障,緩沖了來自北方的低溫和寒風。其間,澗斜溝橫,形成了幾個大小不等的盆地和川夼,造就了一個優越的小氣候區。在這個小氣候區內,氣候溫暖,每年春季回暖早,晝夜溫差大。這樣,葡萄發芽早,生長時間長,養分積累高,品質好。

  大澤山的土壤土層厚度多為30—60厘米,在20厘米表層有機質含量0.7—1.0%,PH值6.5—7.5,含有豐富的氮、磷、鉀等礦物質,同時其物理性能優良,土壤通氣性能好,排水好,吸熱能力強,這些因素都有利于葡萄根系的生長及對養分的吸收。

  在大澤山葡萄成熟季節的8、9月份,其晝夜溫差分別達到16.4℃和21.3℃,非常有利于光合產物的制造和積累,形成了大澤山葡萄特殊的品質。大澤山葡萄產區的雨量,常年一般在500至700毫米之間,這也很適宜葡萄生長發育所需要的水分;而全年雨量的分布又基本符合葡萄生長的規律。4—7月份雨量少,使葡萄病害輕;6月下旬至8月上旬這兩個月,是集中降雨季節,降雨量約占全年的50%以上,此時又正是葡萄生長旺期,需要大量水分,8月下旬以后降雨量又轉少,且天高氣爽,日照充足,這對于促進葡萄成熟,提高品質極為有利。

  經過30多年的經營,大澤山葡萄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顯著提升,而且助推了地方經濟發展。大澤山葡萄先后獲無公害和綠色食品認證,2017年,大澤山葡萄被評為山東省第二批知名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

責任編輯:程明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