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食品為什么是安全的?綠色食品如何開展證后監管?我國綠色食品目前的發展現狀如何?9月28日,在農業農村部舉辦的質量興農萬里行海南站暨品牌建設培訓班上,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高級農藝師喬春楠做了一一解答。
相較于普通農產品,品牌農產品更容易讓消費者認可,更能提升消費者的消費信心。“三品一標”是我國政府推出的安全優質農產品公共品牌,其中,綠色食品是我國政府最早推出的公共品牌。1990年,農業部(現農業農村部)開創性地做出了發展綠色食品的戰略決策,揭開了綠色食品事業發展的序幕,綠色食品認證標志是我國第一例證明商標。
綠色食品為什么是安全的?
為什么說綠色食品是安全、優質的?喬春楠表示,這要從綠色食品的概念說起。綠色食品是指產自優良生態環境、按照綠色食品標準生產、實行全程質量控制并獲得綠色食品標志使用權的安全、優質食用農產品及相關產品。
優良的生態環境是綠色食品生產的基礎。喬春楠進一步解釋到,綠色食品強調產品或產品原料產自優良的生態環境,產地環境的土壤、大氣、水等環境因子要通過嚴格監測,符合相應環境技術標準要求,確保產地環境無污染。綠色食品生產應該選擇生態環境良好、無污染的地區,遠離工礦區和公路鐵路干線,避開污染源。應在綠色食品和常規生產區域之間設置有效的緩沖帶或物理屏障,防止綠色食品生產基地受到污染。建立生物棲息地,保護基因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多樣性,以維持生態平衡。應保證基地具有可持續生產能力,不對環境或周邊其他生物產生污染。
按照綠色食品概念,綠色食品應滿足第二點要求:按照綠色食品標準生產。喬春楠介紹到,綠色食品技術標準體系,包括產地環境質量標準、生產技術標準、產品質量標準、包裝貯藏和運輸標準以及其他相關標準,而且標準中部分衛生指標要嚴于國家標準或發達國家標準。截至2018年6月,綠色食品有效標準達到140項。需要說明的是,綠色食品禁止高溫油炸食品、純凈水和葉菜醬腌菜等產品的申報。
綠色食品需要滿足的第三點要求為:實行全程質量控制。綠色食品創建了“技術標準為基礎、質量認證為形式、標志管理為手段”的運作方式,按照從土地到餐桌全程質量控制的技術路線,創建了環境有監測、生產有控制、產品有檢驗、包裝有標識、證后有監管的綠色食品標準化生產,實現了全程質量控制與管理。
3年有效期,監管一刻不放松
依據《綠色食品標志管理辦法》,凡具有綠色食品生產條件的國內企業均可按照程序申請綠色食品認證,并獲得綠色食品標志使用權。加強證后監管,保證有效期內綠色食品持續符合要求是關乎綠色食品發展的一項重要工作。
據介紹,目前,全國擁有省級綠色食品工作機構36個,地(市)級工作機構308個,縣(市)級工作機構1558個,覆蓋了全國88%的地州、56%的縣市。綠色食品環境監測機構57家,產品檢測機構58家。全國各地共有綠色食品專職工作人員6452人,其中檢查員3460人、監管員2797人。綠色食品企業內檢員隊伍已發展到1.8萬人,實現了所有獲證企業的全覆蓋。
喬春楠表示,為保證認證產品在證書有效期內持續符合標準要求,我們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監督管理制度,包括用標企業年檢、用標產品質量年度抽檢、綠色食品標志市場監察與打假、質量風險預警以及撤銷產品標志公告等。
首先,對用標企業進行年檢,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每年組織各地方綠色食品管理機構對獲證產品的生產過程及質量控制體系、標志使用情況進行實地檢查,確保產品用標期間嚴格按照綠色食品標準要求生產。
第二,對產品質量進行抽檢,每年委托獨立第三方對獲證產品進行監督性抽查檢驗,產品抽檢比例為22%。此外,還有地方抽檢,每年,各地綠辦組織力量開展本轄區的產品抽檢工作。2017年,綠辦抽檢產品3187個,占全部抽檢產品的59.9%。
第三,對標志市場監察,每年組織各地綠辦在當地大、中城市選取超市、便利店、專賣店、批發市場、農貿市場所售標稱綠色食品的產品實施采樣監察,規范綠色食品標志使用行為,查處假冒綠色食品。
第四,質量安全預警,組織質量安全預警信息員和相關監測機構,收集危害產品質量安全的信息,經專家分析、評估后作出相應的防范措施。目前我國已建立了11個監測點(監測機構),安全預警信息員82人。
第五,加強認證產品信息公開,保護消費者的知情權,接受社會公眾的監督。綠色食品中心不僅對取消標志使用權的不合格產品予以公告,而且對拒絕年檢或經年檢不合格的企業也予以公告。
嚴格證后監管,是保證綠色食品品牌公信力和影響力的基礎,但企業獲得綠色食品認證并不是永久的,證書有效期為3年,期滿后需要重新接受檢查和認證。
獲證企業總數突破1萬家
從1990年到現在,經過近30年的發展,我國綠色食品事業穩步推進。截至2017年,我國綠色食品獲證企業總數已突破1萬家,達到10895家,產品總數達到25746個。2011—2017年,綠色食品系統每年組織抽檢覆蓋率超過20%,產品質量抽檢合格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其中2017年為99.6%。
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均開展了綠色食品認證,產品遍及全國各地,區域協調發展。2017年,東部地區有效用標產品9254個,占35.9%; 中部地區有效用標產品6409個,占24.9%;西部地區有效用標產品5801個,占22.5%;東北地區有效用標產品4278個,占16.7%。
綠色食品基地建設穩步擴大,截至2017年底,全國共建成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678個,涉及水稻、玉米、大豆、小麥等百余種地區優勢農產品和特色產品,帶動2000多萬農戶,對促進地方經濟、增加農民收入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其中,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基地主要作物結構為:糧食作物占51.4%,油料作物占15.5%,蔬菜占12.26%,水果占13.75%。
綠色食品的品牌影響力不斷擴大。喬春楠表示,我國國內大中城市,綠色食品品牌認知度超過80%。除此之外,綠色食品標志商標現已在美國、俄羅斯、法國、澳大利亞、日本、韓國、中國香港等11個國家和地區成功注冊。國際上有澳大利亞、丹麥、緬甸等3個國家、6個企業的34個產品使用綠色食品標志。
綠色食品的基本理念和宗旨是保護農業生態環境,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提高農產品及加工食品質量安全水平,增進消費者健康;增強農產品市場競爭力,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梢哉f,經過近30年的發展,綠色食品時刻踐行著自己的發展理念。據市場調查,綠色食品售價比普通食品平均高約20%,目前綠色食品國內銷售額已達到3866億元。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后,大批綠色食品企業走向國際市場,累計出口創匯約300億美元,2001—2016年,綠色食品出口額由4億美元增加到25.1億美元,年均增長10%。據有關專家測算,按照無機氮肥用量減半要求,“十二五”期間,綠色食品生產平均每年折合減少尿素使用量268萬噸,為緩解環境承載壓力起到了積極作用。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