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訊 (記者 曾詩淇) 9月20日,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系列活動之中國最美食材品牌馬鈴薯展示推介活動在北京新發地國際農產品會展中心召開。農業農村部副部長屈冬玉,原農業部黨組成員、中國農產品市場協會會長張玉香,中國農村雜志社黨委書記、社長彭小元,農業農村部市場與信息化司副司長陳萍,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副司長朱恩林,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所長戴小楓,北京市新發地農產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張玉璽等出席活動,并共同為活動啟幕。
屈冬玉指出,在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來臨之際,舉辦此次活動,給各地馬鈴薯及其加工產品提供推介品牌產品、展示品牌魅力、實現品牌價值的大舞臺,對于促進新時期我國馬鈴薯產業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作為我國繼小麥、水稻和玉米之后的第四大主糧作物,小小馬鈴薯,撬動著廣大消費者的味蕾,帶給我們美好的愿景,還發揮著主食化的大作用。馬鈴薯要成為大產業,最終要靠大市場。沒有市場的產業是不可持續的,沒有消費者細分的市場也是不可持續的。人們常說“蘿卜白菜各有所愛”,不妨也說,土豆白菜各有所愛。土豆和白菜、蘿卜一樣,都是深受百姓青睞又承載著深厚歷史文化的美食,可以在飲食文化里相互促進、融合發展。
屈冬玉強調,馬鈴薯產業要做大做強,還要品牌化發展,打造區域品牌、企業品牌、產品品牌,把土豆的生物優勢、資源優勢變成生產優勢,最后變成品牌優勢和文化優勢。同時,還要標準化生產、精細化加工,才能讓產業走得更好,走得更遠,走得更可持續,最終服務鄉村振興戰略,服務農業農村的現代化,造福廣大城鄉消費者。
張玉香認為,助力農民豐收,必須選準產業,以產業興旺帶動農民富起來;必須打造品牌,以品牌戰略帶動農業強起來;必須建立現代流通體系,以產銷銜接帶動效益高起來;必須推進馬鈴薯主食化發展,帶動農民生活美起來。
作為專家代表,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所長戴小楓對馬鈴薯主食化發展的前景作了研判分析;北京市新發地農產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張玉璽表示,新發地市場作為首都人民的菜籃子、果盤子,將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為馬鈴薯產業發展貢獻力量。藝術家馬達飛現場朗誦其作品《土豆花賦》。山西省嵐縣農民歌手、“土豆妹”楊霞傾情演唱《土豆情》。活動現場,與會嘉賓還欣賞了山西省嵐縣農民器樂合奏“八音齊奏”《土豆歌》,品嘗了馬鈴薯美食。
在品牌馬鈴薯推介環節中,來自馬鈴薯主食化示范基地縣的10位領導,攜手當地馬鈴薯種植大戶一起登臺為自己家鄉的馬鈴薯產品推介,7位來自馬鈴薯種植、研發、加工、營養、烹飪等領域的專家做現場點評。活動現場,北京市新發地農產品股份有限公司還與各縣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
中國農村雜志社總編輯雷劉功宣讀了中國最美食材品牌馬鈴薯名錄。
本次活動由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協調指導委員會指導,中國農產品市場協會、中國農村雜志社、中國農業電影電視中心、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全國馬鈴薯主食化產業聯盟共同主辦,北京新發地農產品批發市場、北京廣電偉業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共同承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