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融合聯動 莊河農興
時間: 來源:農產品市場周刊-中國農村網 作者:文/孫福有 本刊記者 包尚友 字號:【

  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重點;產業興旺,農產品加工業是突破口。結合地方區位優勢、資源稟賦、產業特色,探索出一條功在當前、利于長遠的高質量發展路徑,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當下,地處遼東半島東南側的莊河市就正在做著這樣的探索,并且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近年來,莊河市依托國家新政和獨特的區位優勢與產業體系,通過創新“三產融合、陸海聯動”模式,緊緊圍繞打造藍莓、海參、貝類等特色農產品產業鏈,按照“抓基地、抓龍頭、抓合作組織、抓市場、抓品牌”的思路,加速推進農產品加工業發展,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帶動了農業農村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源源不斷地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

  規劃先行

  莊河版供給側改革啟動

  莊河市是一個農業大市,陸域面積4113平方公里,海域面積2900平方公里,下轄21個鄉鎮、4個街道辦事處,人口84萬人,其中農業人口60萬人。全市耕地面積184萬畝,農業資源及物產十分豐富,擁有藍莓、草莓、歇馬杏、優質大米、黑島鴨蛋、莊河大骨雞、雜色蛤等一批地方品牌。除此之外,莊河還擁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東臨日韓發達經濟體與可能即將迎來改革開放的朝鮮,西靠環渤海經濟圈與京津冀都市群,北依重新振興的大東北工農業基地,可謂坐擁海陸的風水寶地,對于發展藍色海洋經濟、食品精深加工業與開展國際農副產品交易具有突出的先天優勢。

  據莊河市農發局局長呂純忠介紹,近年來,莊河市堅持依托現有資源,突出特色,打造亮點,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發展,有力地推動了現代農業建設和農業發展方式的轉變,促進了農業穩定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并成為國家第二批農業產業化示范基地、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以獎代補政策縣、出口質量安全示范區,2017年全市GDP產值595.8億元,同比增長7%。

  在農業供給側改革進程中,莊河市選擇了由中農批冷鏈物流有限公司量身定制的“中國供銷·莊河農業供給側改革方案”。該方案秉持新發展理念,通過新建、并購的方式,按照“一主二翼一片區”的發展定位(“一主”指以莊河海產品為產業基礎,“二翼”是以河東農批市場、銷地市場為支撐,“一片區”指以莊河海產、農特產業為產業轉化平臺),對莊河現有農副產品流通產業鏈進行系統化整合、三產化融合、生態化重構,實現延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此外,雙方還計劃配套一支規模25?30億元的農業產業發展基金來保駕護航。

  事實上,“中國供銷·莊河農業供給側改革”只是“中農批冷鏈2862縣域級農業供給側改革計劃”的重要起步,與在“一帶一路”沿線骨干節點性城市建設30個海外農產品國家級B類保稅市場內外呼應,目標是將莊河打造成環渤海產業帶農產品貨源重要集散中心、一帶一路價值鏈結點骨干城市,率先成為新時代全國縣域農業供給側改革示范“樣板”,為全國其他縣市的農業供給側改革提供可借鑒、可落地、可收益的高質量發展新模式、新路徑、新經驗。

  自2017年10月起,莊河市開始全面推行食用農產品產地準出和市場準入制度。據政府相關負責人介紹,實施產地準出的范圍重點是莊河市轄區內農產品生產基地、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及畜禽屠宰廠(場)生產的蔬菜、食用菌、果品、畜禽及畜禽產品、水產品等食用農產品。“實施產地準出的畜禽及畜禽產品等食用農產品,生產者在銷售時應當向購買方出具檢疫合格證明、檢驗合格驗訖印章等證明。查驗或檢驗后不合格的,將不得采收(或出欄)上市。”而在市場準入方面,農產品批發市場、大型商場、連鎖超市及農貿市場等經營者購進食用農產品時,應當履行進貨查驗和記錄義務,查驗當批次產地證明、合格證明或者購貨憑證。對不能提供相關證明的蔬菜、食用菌、果品、水產品,實行入市登記,并進行抽樣檢驗或快速檢測,合格后方可進入市場銷售;對于不能提供檢驗、檢疫合格證明的,將禁止入市銷售,從而確保食品安全。

  品牌強農

  龍頭企業扛起大旗

  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國已經進入了品牌時代。品牌意味著聲望,意味著美譽度。品牌塑造和推廣能夠提升農產品的附加值,為企業和農民帶來更高的收益。在實施品牌戰略過程中,龍頭企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莊河的藍莓、草莓、雜色蛤等8個農產品先后獲得國家地理標志產品登記保護,這與莊河人的品牌意識是分不開的。

  近年來,莊河市一直把幫助企業創建名優品牌,提高產品知名度作為培育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重點工作。充分利用大連莊河國際藍莓節、草莓節等節慶活動,加大對特色產業和名牌產品的宣傳力度,努力提高莊河優勢特色農產品的知名度,并對品牌建設做出突出貢獻的龍頭企業實行獎勵扶持政策。而品牌戰略更成了莊河市實施以農產品加工業轉型升級為重點的農業供給側改革的一大神兵利器!

  莊河市委市政府一方面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市扶持農業產業化發展的政策,加大財政支持力度,加強引導和服務,把培育和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龍頭企業作為調整和優化農業結構、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的重點來抓。立足資源優勢和已有的產業基礎,將蔬菜、水果、食用菌、畜牧、水產等產業作為支柱產業的發展目標,不斷提升和優化農業產業結構。針對莊河農業產業化發展的實際情況,制定出臺了《莊河市農業農村發展扶持辦法》,形成長效機制,明確了扶持支柱產業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龍頭企業發展的重點和政策措施。

  一方面加強了招商引資力度,嚴格遵循“誰投資、誰受益,誰建設、誰受益”的原則,不斷強化招商引資力度。連續兩年成功舉辦了莊河市都市型現代農業招商推介會,引進了一大批好的企業和項目。目前,莊河市已形成大連富谷水產、大連上品堂海參等一批輻射能力強、帶動農戶多、企業上規模、產品上檔次的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全市龍頭企業達到192家,其中國家級2家、省級34家。

  大連上品堂海洋生物有限公司、大連玉洋集團等一批品牌龍頭企業的崛起,讓莊河成了名牌農產品“大戶”。截至目前,莊河已打造省級以上名牌產品15個。全市農產品企業有效期內遼寧省名牌農產品4個,大連名牌農產品7個。全市有效期內有機食品企業2家,共5個品種,綠色食品企業17家,共27個品種,三品一標共86個品種。

  除此之外,莊河市還通過積極創建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進一步提高莊河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確保食品消費安全,提升莊河市食用農產品的品牌信譽和市場競爭力。

  融合發展

  構建特色品種產業鏈

  推進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的紐帶是資產融合,關鍵是利益融合,核心則是讓農民分享增值增效收益。

  莊河市將推動一二三產融合發展與構建特色品種全產業鏈相結合。大力推進四大海洋牧場建設,全面構建河鲀魚、海參、生蠔、雜色蛤等優勢特色品種全產業鏈。積極創建省級農產品加工示范集聚區、農村現代化農旅融合發展示范區和知名品牌示范區。加快中農批共享食品產業園項目建設。助推上品堂、富谷、玉洋等漁業企業主板上市。

  與此同時,莊河市將藍莓產業作為農業“一縣一業”重要發展方向予以打造。通過科學規劃,品牌建設,不斷加大藍莓產品開發力度,使藍莓產業呈現出強勁發展態勢。全市藍莓栽植面積達到5萬畝,產業規模全國第一,被省政府評為遼寧省藍莓“一縣一業”示范縣。在此基礎上,莊河市依托現代農業龍頭企業,對藍莓實行深加工,制成果汁、果醬或提取色素?;拘纬煽蒲?、生產、加工、營銷等為一體的產業規?;洜I模式。為有效促進藍莓產業與旅游、文化、商貿間的良性互動,拉長產業鏈條,使之成為增加農民收入的“錢串串”,2008年,莊河市成功舉辦了首屆“藍莓文化節”,通過開展藍莓采摘、藍莓知識講座、藍莓飲食文化周、滿族美食品嘗和莊河系列特色旅游、經貿洽談等內容豐富的節日文化經貿活動,吸引了眾多的國內外專家學者、企業精英和大批游客到莊河市參觀、考察、觀光,進行學術交流、經貿洽談和藍莓采摘品嘗活動。

  實踐證明,作為現代農業的重要環節,農產品加工業對推進農業發展方式轉變,實現農業現代化有重要意義,也面臨著新形勢和新任務,必須運用現代產業組織形式,形成合力促進農產品加工業的發展,高度重視一二三產業的融合。以農產品加工業前延后伸為引領,將原本一體但卻分離、對立的一二三產業,通過相互滲透、交叉重組、上下鏈接將其調和在一起,不斷延長產業鏈和價值鏈,拓展產業范圍和功能,實現資產融合、要素融合、技術融合、利益融合和產業融合,形成新技術、新業態、新商業模式,帶動資源、要素、技術、市場需求的優化、整合和集成。

  莊河市政府鼓勵和支持社會資本進入農產品加工領域,努力提高農產品加工業科技含量,引導龍頭企業加快新技術設備的開發和創新,改造、提升技術、裝備水平,不斷豐富和提高全市農產品加工業的品種和質量。依托規?;匣?,實施優質農產品精深加工,促進農產品加工業由初加工向高附加值的精深加工轉變。已發展大連富谷河鲀及海參全產業鏈10億元農產品深加工項目,滑子蘑加工占全國20%以上,水產品加工出口占遼寧省半壁江山。莊河市農產品加工產業集群被評為“遼寧省示范產業集群”。

  同時,他們還通過推動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建設,不斷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和農業產業化水平。大力引導和支持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專業種植養殖大戶等農業經營組織,逐步完善“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產業化經營模式,推動龍頭企業與農戶建立緊密型利益聯結機制。全市現已建立農民專業合作社941個,90%以上農戶進入了產業鏈,位居大連市首位。全市上下堅持產業需求導向,強化科技協作,現已建成的都市型現代農業示范區和設施農業大區全部與市級以上科研機構、大專院校簽訂了技術支持合同,為農產品加工產業向“精深”延伸打下了堅實的科技基礎。

  “連接計劃”

  莊河農產品加工業站上風口

  2017年,莊河新增產業融合示范龍頭企業4家,農產品精深加工比例達到40%。石城萬畝杏花島、黑島千畝油菜花海等農旅示范項目加快培育。富谷現代漁業園區二期工程建成運營,成為大連市首個創建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區。新增海洋牧場2.2萬畝,成為全國首個創建國家海洋經濟示范區的縣市。

  2018年4月,《莊河市一二三產業鏈連接計劃》經市長辦公會議審議通過,正式開始實施。

  《計劃》旨在以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為支撐,以延長產業鏈條、完善產業布局、加強科技創新、加快品牌培育、建立利益聯結機制為發展方向,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開發農業多種功能,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交叉融合互動發展,形成城鄉一體化的農村發展新格局,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村繁榮,為莊河縣域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提供重要支撐。明確提出,將通過采取三大措施,做強農產品加工業,提升產業融合發展帶動能力。

  一是全面提升水產品精深加工層次。充分發揮莊河水產產值、加工企業數量、加工能力等方面均位列遼寧省前茅的優勢,對全市水產資源進行重新整合,打通水產品全產業鏈條。2018年,中國供銷·莊河農業供給側改革共享示范區開工建設,推動以水產品和莊河農特產品為核心的優勢產業擴量提質增效,實現水產品加工業規模化集群式發展。到2020年,莊河水產品產業標準化、規模化、品牌化及產業化發展格局基本形成。

  二是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集聚區。推進中心漁港建設,依托抱港市場等配套服務體系建設,形成北黃海水產品集散中心和黑島水產品加工集聚區冷鏈物流、精深加工優勢,輻射帶動周邊地區畜禽、果蔬、大米等農產品加工業發展。建立多溫層、智能化、集群化冷庫儲藏體系,強化冷鏈物流配送環節,提高鮮活農產品供應保障能力。

  三是積極推動農產品及加工副產物綜合利用。鼓勵運用新技術、新產品、新設備開展秸稈、稻殼、麥麩、果蔬皮渣、畜禽皮毛、水產品皮骨內臟等副產物梯次加工和全值高值利用,堅持資源化、減量化、可循環發展方向,促進綜合利用企業與農民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有機結合,調整種養業主體生產方式,使副產物更加符合循環利用要求和加工標準。

  統計顯示,莊河市農產品加工業產值與農業總產值比值達到2.5∶1。預計到2020年,水果、蔬菜、食用菌、畜牧、水產五大主導產業產值占全市農業總產值的比重將達到90%,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8%以上,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產品種植面積比例達到80%,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91%以上。

  莊河市副市長蘇長忠表示,今后全市將繼續圍繞優化產業布局抓規劃引領、圍繞農產品加工提升抓招大育強、圍繞加工企業原料需求抓基地建設、圍繞龍頭企業做大做強抓政策扶持,堅決走好農產品加工這步好棋。

  #FormatImgID_1#

  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重點;產業興旺,農產品加工業是突破口。結合地方區位優勢、資源稟賦、產業特色,探索出一條功在當前、利于長遠的高質量發展路徑,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當下,地處遼東半島東南側的莊河市就正在做著這樣的探索,并且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近年來,莊河市依托國家新政和獨特的區位優勢與產業體系,通過創新“三產融合、陸海聯動”模式,緊緊圍繞打造藍莓、海參、貝類等特色農產品產業鏈,按照“抓基地、抓龍頭、抓合作組織、抓市場、抓品牌”的思路,加速推進農產品加工業發展,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帶動了農業農村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源源不斷地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

  規劃先行

  莊河版供給側改革啟動

  莊河市是一個農業大市,陸域面積4113平方公里,海域面積2900平方公里,下轄21個鄉鎮、4個街道辦事處,人口84萬人,其中農業人口60萬人。全市耕地面積184萬畝,農業資源及物產十分豐富,擁有藍莓、草莓、歇馬杏、優質大米、黑島鴨蛋、莊河大骨雞、雜色蛤等一批地方品牌。除此之外,莊河還擁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東臨日韓發達經濟體與可能即將迎來改革開放的朝鮮,西靠環渤海經濟圈與京津冀都市群,北依重新振興的大東北工農業基地,可謂坐擁海陸的風水寶地,對于發展藍色海洋經濟、食品精深加工業與開展國際農副產品交易具有突出的先天優勢。

  據莊河市農發局局長呂純忠介紹,近年來,莊河市堅持依托現有資源,突出特色,打造亮點,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發展,有力地推動了現代農業建設和農業發展方式的轉變,促進了農業穩定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并成為國家第二批農業產業化示范基地、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以獎代補政策縣、出口質量安全示范區,2017年全市GDP產值595.8億元,同比增長7%。

  在農業供給側改革進程中,莊河市選擇了由中農批冷鏈物流有限公司量身定制的“中國供銷·莊河農業供給側改革方案”。該方案秉持新發展理念,通過新建、并購的方式,按照“一主二翼一片區”的發展定位(“一主”指以莊河海產品為產業基礎,“二翼”是以河東農批市場、銷地市場為支撐,“一片區”指以莊河海產、農特產業為產業轉化平臺),對莊河現有農副產品流通產業鏈進行系統化整合、三產化融合、生態化重構,實現延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此外,雙方還計劃配套一支規模25?30億元的農業產業發展基金來保駕護航。

  事實上,“中國供銷·莊河農業供給側改革”只是“中農批冷鏈2862縣域級農業供給側改革計劃”的重要起步,與在“一帶一路”沿線骨干節點性城市建設30個海外農產品國家級B類保稅市場內外呼應,目標是將莊河打造成環渤海產業帶農產品貨源重要集散中心、一帶一路價值鏈結點骨干城市,率先成為新時代全國縣域農業供給側改革示范“樣板”,為全國其他縣市的農業供給側改革提供可借鑒、可落地、可收益的高質量發展新模式、新路徑、新經驗。

  自2017年10月起,莊河市開始全面推行食用農產品產地準出和市場準入制度。據政府相關負責人介紹,實施產地準出的范圍重點是莊河市轄區內農產品生產基地、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及畜禽屠宰廠(場)生產的蔬菜、食用菌、果品、畜禽及畜禽產品、水產品等食用農產品。“實施產地準出的畜禽及畜禽產品等食用農產品,生產者在銷售時應當向購買方出具檢疫合格證明、檢驗合格驗訖印章等證明。查驗或檢驗后不合格的,將不得采收(或出欄)上市。”而在市場準入方面,農產品批發市場、大型商場、連鎖超市及農貿市場等經營者購進食用農產品時,應當履行進貨查驗和記錄義務,查驗當批次產地證明、合格證明或者購貨憑證。對不能提供相關證明的蔬菜、食用菌、果品、水產品,實行入市登記,并進行抽樣檢驗或快速檢測,合格后方可進入市場銷售;對于不能提供檢驗、檢疫合格證明的,將禁止入市銷售,從而確保食品安全。

  品牌強農

  龍頭企業扛起大旗

  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國已經進入了品牌時代。品牌意味著聲望,意味著美譽度。品牌塑造和推廣能夠提升農產品的附加值,為企業和農民帶來更高的收益。在實施品牌戰略過程中,龍頭企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莊河的藍莓、草莓、雜色蛤等8個農產品先后獲得國家地理標志產品登記保護,這與莊河人的品牌意識是分不開的。

  近年來,莊河市一直把幫助企業創建名優品牌,提高產品知名度作為培育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重點工作。充分利用大連莊河國際藍莓節、草莓節等節慶活動,加大對特色產業和名牌產品的宣傳力度,努力提高莊河優勢特色農產品的知名度,并對品牌建設做出突出貢獻的龍頭企業實行獎勵扶持政策。而品牌戰略更成了莊河市實施以農產品加工業轉型升級為重點的農業供給側改革的一大神兵利器!

  莊河市委市政府一方面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市扶持農業產業化發展的政策,加大財政支持力度,加強引導和服務,把培育和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龍頭企業作為調整和優化農業結構、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的重點來抓。立足資源優勢和已有的產業基礎,將蔬菜、水果、食用菌、畜牧、水產等產業作為支柱產業的發展目標,不斷提升和優化農業產業結構。針對莊河農業產業化發展的實際情況,制定出臺了《莊河市農業農村發展扶持辦法》,形成長效機制,明確了扶持支柱產業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龍頭企業發展的重點和政策措施。

  一方面加強了招商引資力度,嚴格遵循“誰投資、誰受益,誰建設、誰受益”的原則,不斷強化招商引資力度。連續兩年成功舉辦了莊河市都市型現代農業招商推介會,引進了一大批好的企業和項目。目前,莊河市已形成大連富谷水產、大連上品堂海參等一批輻射能力強、帶動農戶多、企業上規模、產品上檔次的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全市龍頭企業達到192家,其中國家級2家、省級34家。

  大連上品堂海洋生物有限公司、大連玉洋集團等一批品牌龍頭企業的崛起,讓莊河成了名牌農產品“大戶”。截至目前,莊河已打造省級以上名牌產品15個。全市農產品企業有效期內遼寧省名牌農產品4個,大連名牌農產品7個。全市有效期內有機食品企業2家,共5個品種,綠色食品企業17家,共27個品種,三品一標共86個品種。

  除此之外,莊河市還通過積極創建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進一步提高莊河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確保食品消費安全,提升莊河市食用農產品的品牌信譽和市場競爭力。

  融合發展

  構建特色品種產業鏈

  推進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的紐帶是資產融合,關鍵是利益融合,核心則是讓農民分享增值增效收益。

  莊河市將推動一二三產融合發展與構建特色品種全產業鏈相結合。大力推進四大海洋牧場建設,全面構建河鲀魚、海參、生蠔、雜色蛤等優勢特色品種全產業鏈。積極創建省級農產品加工示范集聚區、農村現代化農旅融合發展示范區和知名品牌示范區。加快中農批共享食品產業園項目建設。助推上品堂、富谷、玉洋等漁業企業主板上市。

  與此同時,莊河市將藍莓產業作為農業“一縣一業”重要發展方向予以打造。通過科學規劃,品牌建設,不斷加大藍莓產品開發力度,使藍莓產業呈現出強勁發展態勢。全市藍莓栽植面積達到5萬畝,產業規模全國第一,被省政府評為遼寧省藍莓“一縣一業”示范縣。在此基礎上,莊河市依托現代農業龍頭企業,對藍莓實行深加工,制成果汁、果醬或提取色素?;拘纬煽蒲小⑸a、加工、營銷等為一體的產業規?;洜I模式。為有效促進藍莓產業與旅游、文化、商貿間的良性互動,拉長產業鏈條,使之成為增加農民收入的“錢串串”,2008年,莊河市成功舉辦了首屆“藍莓文化節”,通過開展藍莓采摘、藍莓知識講座、藍莓飲食文化周、滿族美食品嘗和莊河系列特色旅游、經貿洽談等內容豐富的節日文化經貿活動,吸引了眾多的國內外專家學者、企業精英和大批游客到莊河市參觀、考察、觀光,進行學術交流、經貿洽談和藍莓采摘品嘗活動。

  實踐證明,作為現代農業的重要環節,農產品加工業對推進農業發展方式轉變,實現農業現代化有重要意義,也面臨著新形勢和新任務,必須運用現代產業組織形式,形成合力促進農產品加工業的發展,高度重視一二三產業的融合。以農產品加工業前延后伸為引領,將原本一體但卻分離、對立的一二三產業,通過相互滲透、交叉重組、上下鏈接將其調和在一起,不斷延長產業鏈和價值鏈,拓展產業范圍和功能,實現資產融合、要素融合、技術融合、利益融合和產業融合,形成新技術、新業態、新商業模式,帶動資源、要素、技術、市場需求的優化、整合和集成。

  莊河市政府鼓勵和支持社會資本進入農產品加工領域,努力提高農產品加工業科技含量,引導龍頭企業加快新技術設備的開發和創新,改造、提升技術、裝備水平,不斷豐富和提高全市農產品加工業的品種和質量。依托規?;匣兀瑢嵤﹥炠|農產品精深加工,促進農產品加工業由初加工向高附加值的精深加工轉變。已發展大連富谷河鲀及海參全產業鏈10億元農產品深加工項目,滑子蘑加工占全國20%以上,水產品加工出口占遼寧省半壁江山。莊河市農產品加工產業集群被評為“遼寧省示范產業集群”。

  同時,他們還通過推動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建設,不斷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和農業產業化水平。大力引導和支持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專業種植養殖大戶等農業經營組織,逐步完善“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產業化經營模式,推動龍頭企業與農戶建立緊密型利益聯結機制。全市現已建立農民專業合作社941個,90%以上農戶進入了產業鏈,位居大連市首位。全市上下堅持產業需求導向,強化科技協作,現已建成的都市型現代農業示范區和設施農業大區全部與市級以上科研機構、大專院校簽訂了技術支持合同,為農產品加工產業向“精深”延伸打下了堅實的科技基礎。

  “連接計劃”

  莊河農產品加工業站上風口

  2017年,莊河新增產業融合示范龍頭企業4家,農產品精深加工比例達到40%。石城萬畝杏花島、黑島千畝油菜花海等農旅示范項目加快培育。富谷現代漁業園區二期工程建成運營,成為大連市首個創建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區。新增海洋牧場2.2萬畝,成為全國首個創建國家海洋經濟示范區的縣市。

  2018年4月,《莊河市一二三產業鏈連接計劃》經市長辦公會議審議通過,正式開始實施。

  《計劃》旨在以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為支撐,以延長產業鏈條、完善產業布局、加強科技創新、加快品牌培育、建立利益聯結機制為發展方向,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開發農業多種功能,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交叉融合互動發展,形成城鄉一體化的農村發展新格局,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村繁榮,為莊河縣域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提供重要支撐。明確提出,將通過采取三大措施,做強農產品加工業,提升產業融合發展帶動能力。

  一是全面提升水產品精深加工層次。充分發揮莊河水產產值、加工企業數量、加工能力等方面均位列遼寧省前茅的優勢,對全市水產資源進行重新整合,打通水產品全產業鏈條。2018年,中國供銷·莊河農業供給側改革共享示范區開工建設,推動以水產品和莊河農特產品為核心的優勢產業擴量提質增效,實現水產品加工業規?;菏桨l展。到2020年,莊河水產品產業標準化、規?;⑵放苹爱a業化發展格局基本形成。

  二是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集聚區。推進中心漁港建設,依托抱港市場等配套服務體系建設,形成北黃海水產品集散中心和黑島水產品加工集聚區冷鏈物流、精深加工優勢,輻射帶動周邊地區畜禽、果蔬、大米等農產品加工業發展。建立多溫層、智能化、集群化冷庫儲藏體系,強化冷鏈物流配送環節,提高鮮活農產品供應保障能力。

  三是積極推動農產品及加工副產物綜合利用。鼓勵運用新技術、新產品、新設備開展秸稈、稻殼、麥麩、果蔬皮渣、畜禽皮毛、水產品皮骨內臟等副產物梯次加工和全值高值利用,堅持資源化、減量化、可循環發展方向,促進綜合利用企業與農民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有機結合,調整種養業主體生產方式,使副產物更加符合循環利用要求和加工標準。

  統計顯示,莊河市農產品加工業產值與農業總產值比值達到2.5∶1。預計到2020年,水果、蔬菜、食用菌、畜牧、水產五大主導產業產值占全市農業總產值的比重將達到90%,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8%以上,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產品種植面積比例達到80%,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91%以上。

  莊河市副市長蘇長忠表示,今后全市將繼續圍繞優化產業布局抓規劃引領、圍繞農產品加工提升抓招大育強、圍繞加工企業原料需求抓基地建設、圍繞龍頭企業做大做強抓政策扶持,堅決走好農產品加工這步好棋。

責任編輯:程明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