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末,天氣漸涼,位于遼寧省莊河市吳爐鎮小孤山村的大連唐琴果業有限公司工廠門前卻是車水馬龍、熱鬧非凡。一輛輛大貨車拉著豐收的蘋果送到公司,在這里分揀后或包裝、銷售,或儲藏、加工。
目前,唐琴果業已經擁有水果基地1.7萬畝,拉動就業崗位400多個,帶動周邊1萬多戶果農加入“出口大軍”,周邊農民年收入翻了近2番,產品出口日本、孟加拉國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從2015年蘋果銷售收入1520萬元到2016年的6000萬元,同比增長295%,2017年僅出口銷售收入就達到1978萬元。
一個農民的夢想
20世紀80年代,晚秋時節,有一個年輕的農村媳婦推著自行車穿行在莊河街縣的洋灰和沙土地面上,她的自行車上一邊一個砣簍,中間一個大編織袋,前把兩側各挎一個大兜子。遇到上坡推不動,她索性脫下鞋子赤腳推車。她一邊吃力地推著車,一邊吆喝著“賣蘋果,誰買蘋果”,她的嘴唇已經干裂,聲音也變得越來越嘶啞,卻舍不得咬一口籃子里的蘋果。因為,那是要用來換錢,給兒女買書本的!
沒有人會想到,多年之后,就是這個曾經沿街叫賣蘋果的年輕農村媳婦,會成為唐琴果業這家龍頭企業的創始人,并且成為大連市“蘋果皇后”和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當年,她曾挎著竹筐挨個村子販賣蘋果。如今,“唐琴果業”牌紅富士、喬納金、國光、雞冠等十多個品種的優質蘋果暢銷國內20多個大中城市,并遠銷海外。
水果生產作為莊河農業的主導產業之一,是山區農民收入的主要來源,但果農依然面臨賣果難的問題。“不能坐在墻根曬太陽,絕不等著別人送小康。既然要走國際化,我們就不能讓一個果農掉了隊!”唐琴開始擴大規模,成立了水果專業合作社,拉動周邊果農共同加入到“出口大軍”中。唐琴果業對水果生產進行統一標準、統一生產管理、統一技術培訓,將原來一家一戶分散經營的果農集中起來,年底統一分紅。 “我家富了,都是唐琴大姐的功勞!以前自己種蘋果愁銷路,現在跟著唐琴大姐干,在家門口就能掙到錢,我們心里很樂呵!”果農董福清高興地說。
從自行車到東風王
秋天,是水果成熟的季節。1955年的秋天,唐琴出生在莊河市太平嶺鄉土城子村,生活在農村的她體會過山鄉的貧苦,更深刻地感受到山鄉果農對發家致富的渴望。唐琴的家鄉地處偏僻,早些年交通不便信息不暢,每年秋天,果農們便眼巴巴地瞅著豐收的蘋果賣不出去慢慢爛掉,他們心都碎了。面對這樣的痛苦,性格堅毅的唐琴下定決心,一定要改變這種狀況,讓山鄉的果農們都富裕起來。“貧窮不是命運,而改變命運的是貧窮。”唐琴說,她不信命,她要改變命運!
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市場經濟的春風早已吹遍了大江南北。唐琴的心也活動了,她想做點小生意,可家里連臺自行車也沒有。最后還是姐姐伸出援手,送給她一輛自行車,從此唐琴就開始推著自行車賣起了蘋果。
為了多賣點,每天唐琴天不亮就出發,黑天了才回來。一次晚上回家的路上,前面有一臺汽車車燈一晃,唐琴一下子騎到了路邊的溝里,趴在了地上,只覺得膝蓋有些疼,爬起來,騎著自行車繼續往家走,回到家,才發現褲子的膝蓋處已經磨破了,血順著褲腿直往下淌,丈夫趕緊用水沖,又上了點止疼片,看著妻子受傷的樣子,非常心疼,勸她明天不要去賣了,倔強的唐琴第二天照樣天沒亮就爬起來,拖著受傷的腿出發了。“中午連兩毛錢的叉子都不舍得吃(叉子是當地的傳統小吃,是用玉米面制成的一種面條)。”就這樣,唐琴摸爬滾打掙了點錢。
盡管非常急于要改變生活,但唐琴做生意有自己的原則,那就是“講信用、保質保量、從不欺客”。正因為如此,她的水果總是賣得比旁人快。幾年后,唐琴的生意越做越大,也有了名氣。
隨著生意不斷擴大,經驗不斷積累,唐琴逐漸捕捉一些水果銷售業的信息,主動研究銷售對策開辟銷售渠道。為了促進銷售,她到黑龍江、吉林及省內各大城市考察市場了解供求信息,宣傳家鄉水果。她多渠道聯系客戶,先后與數十家水果經銷商和加工廠建立了供貨關系,與近百位客戶建立了購銷聯系,每年都幫助果農銷售水果近萬噸。
2002年,唐琴被評為“優秀農民經紀人”,大連市政府還獎勵給她一輛“東風王”汽車,這讓唐琴備受鼓舞,她“開足馬力”,幫果農銷售水果的干勁也更足了。
走出國門
看到鄰里鄉親們都富了起來。唐琴心里也美滋滋的,但她還是不滿足,始終覺得還差點什么。
2003年,政府組織去俄羅斯考察,唐琴第一次出國,見到了外面的世界,也進一步了解了國外的市場。
同年,唐琴成立了大連唐琴果業有限公司,這是一個擁有現代化生產加工設備和氣調保鮮倉庫,集果品生產、收購、加工、貯藏、銷售為一體的大型綜合性果業公司。
成立公司后,唐琴不斷加強生產功能、完善銷售網絡、擴大銷售規模。并抓住有利時機,申請了“唐琴果業”專用注冊商標,公司的果源基地也從本鄉本土發展到全市20個鄉鎮(街道)及周邊縣(市)區,銷售水果的品種由單純的蘋果增加到桃子、梨、杏等近20個。尤其是“唐琴果業”牌紅富士、喬納金、國光、雞冠等十多個品種的優質蘋果暢銷國內20多個大中城市,2007年,唐琴果業正式走出國門。
“我是一個家庭婦女,推著自行車走到了現在,走出國門。我經常想,為什么我能走出國門呢?我想做人一定要誠實,才能走出去,服務好客戶,滿足他們的每一個要求,讓每一個客戶都認可你,想著你,主動找到你,你才能有市場。”唐琴的話樸實而真誠。
在唐琴果業的分揀車間,記者見到了90后女生高秀秀,內斂文靜的她,干起活來卻十分嫻熟麻利。“我去年這個時候也來這里干活了,今年已經來這20多天了。”高秀秀的家就住在公司所在的吳爐鎮小孤山村,家里20多畝玉米地秋收后,索性來到唐琴果業搞點“副業”。她現在每天的工作就是為蘋果套白色網袋,“每箱裝163個蘋果,一天能套80箱。”記者為她算了一筆賬,一塊三毛五一箱,一天下來能掙108元。高秀秀的臉上寫滿了喜悅和滿足。現在公司季節性用工最多的時候能達到五六百人,為周邊鄉村解決了剩余勞動力的就業問題。盡管僅此一項,每年就要支出數百萬元,可看到鄉親們都有活干了,唐琴心里還是覺得挺高興。
目前,為了滿足國內外不同客戶多層次需求,唐琴果業帶動周邊果農積極穩妥地加快水果品種更新步伐,確保市場份額,持續帶動果農增收。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