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植物園深處的博物館
時間: 來源:農產品市場周刊-中國農村網 作者:文/徐平 字號:【

  小時候有過被蜜蜂蟄到的經歷吧,春天去郊外游玩的時候經常會遇到成群蜜蜂盤旋在我們頭上,嚇得頭皮發麻、雞皮疙瘩掉一地,這時候不要急著把它趕走,而應該站著不動,讓它自己飛走。也只有在博物館才能細致觀察它,并感覺這毛茸茸的蜜蜂還蠻可愛的。

  蜜蜂是人類的朋友

  蜜蜂具有高度發達的“社會性”生存本能,蜂群主要成員——工蜂勤奮勞動、無私奉獻、團結協作,甚至能為保衛群體而勇于自我犧牲,蜂群中各類成員之間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維系和促進了種群的生存和繁衍。更令人贊嘆的是無思維的蜜蜂竟能以準確的舞蹈“語言”進行信息交流,能協力建造力學結構最佳的六角形巢房……

  蜜蜂作為自然界最主要的授粉昆蟲,以其卓越的授粉本領推動了植物類群的進化與繁盛,不但是生物鏈上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而且在現代農業中仍是不可替代的作物授粉者,為人類提供了豐富的食物,營造了絢麗多彩的植被和景觀,成為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生態鏈中的主要環節。所以養蜂業在世界各國都受到普遍重視。

  中國有著悠久的養蜂歷史,不但擁有豐富的養蜂自然資源,而且形成了精彩紛呈的蜜蜂文化。改革開放后養蜂業飛速發展,成就卓著,全國的蜂群總數和蜂產品產量均居世界第一,已成為世界養蜂大國。蜜蜂科的許多種類具有巨大的經濟價值,與人類生活密切相關。它向人類提供各種產品。蜂蜜、王漿、蜂花粉、蜂膠、蜂毒、蜂蠟以至蜂體本身,都是寶貴的天然營養品,具有獨特的醫療保健效果。

  走進甜蜜又神秘的蜜蜂世界

  中國蜜蜂博物館是一座自然博物館,位于風景優美的香山北京植物園內,沿櫻桃溝方向一個拐彎上坡的地方,博物館和中國農業科學院蜜蜂研究所在同一個院內,進來參觀的人并不多,是蜜蜂研究所免費提供的,所以進來要保持安靜,不能打擾人家正常辦公哦。

  中國蜜蜂博物館建于1993年,時值第33屆國際養蜂大會在北京召開。博物館共分四個展室,第一展室展示了蜜蜂的起源和化石,養蜂業發展史,蜜蜂與人類的淵源,中國的養蜂資源。第二展室展示了蜜蜂生物學、養蜂技術等。第三展室展示了蜜蜂授粉、蜂產品和蜂療。第四展室展示了中國現代養蜂業發展成就和科技成果、國際交往與蜜蜂相關的國內外文化作品。

  博物館屬于專題博物館,按照功能劃分區域,博物館通過圖片、圖表、實物標本、景觀模型等展示。總體科普知識性強,知識面廣,宣傳方式豐富而靈活,非常適合各個年齡段的人群參觀學習,內容很豐富,一點也不敷衍,值得仔細觀看。

  在蜜蜂博物館參觀,就仿佛漫游在“蜜蜂王國”之中,您可以看到遠古的蜜蜂化石以及蜜蜂與人類生活與文化的歷史淵源,可以從六七千年前古人攀崖采集野生蜂蜜的巖畫、原始的蜂桶到現代的養蜂機具來了解養蜂技術的發展歷程,可以看到形態大小不同的蜂種和碩大罕見的野生大蜜蜂蜂巢,了解“蜜蜂王國”種種引人入勝的生物學特性和社會性行為的奧秘,有趣的圓圈舞和擺尾舞,以及聳人聽聞的“殺人蜂”的來龍去脈和蜜蜂如何以其授粉效益而贏得“農業之翼”的美譽。

  幾個房間轉下來也就半個鐘頭,獨具匠心的設計把蜜蜂文化表現得淋漓盡致。感覺還是能知道不少關于蜜蜂、蜂蜜產品及文化的知識,有收獲。“你知道蜂蜜、蜂王漿的區別嗎?”平時總是聽說蜂膠、蜂蠟、花粉、蜂王漿一類的蜂產品名稱,一直對這些很好奇,但又理解得似是而非,在這里真的很長知識,學習到很多。您還可以獲得各種蜂產品保健功能和保存、鑒別、服用方法的知識,咨詢蜂產品保健的有關問題。

  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是古蜜蜂化石,據說已經有2300 多萬年的歷史了,參觀者可以通過放大鏡清晰地觀察。

  蜂蜜千萬別亂喝

  常見的蜂蜜種類。桂花蜜:消腫止血,潤喉通腸;荔枝蜜:安神鎮痛,活絡止血;龍眼蜜:補腦益智,增強記憶;柑橘蜜:生津止渴,潤肺開胃;黨參蜜:養氣補血,靜心安身;枸記蜜:明目清肝,滋陰壯陽;棗花蜜:補血和脾,養胃療損;枇杷蜜:止咳化痰,清肺和胃;洋槐蜜:性清涼,有舒張血管、改善血液循環、防止血管硬化、降低血壓等作用,臨睡前服用能起到催眠作用,常服能改善人的情緒,達到寧心安神效果;紫云英蜜:清熱解毒、祛風明目、補中潤燥、消腫利尿之特殊功效。對風寒咳嗽、喉痛等有一定的輔助療效,適合虛火旺盛之人;蜂巢蜜:消炎止痛,治療炎癥;蜂蜜醋:消食除膩,降低血脂。建議選擇蜂蜜時應根據對象決定品種。

  蜜蜂,真是一個神奇的物種,看似很小,卻蘊藏巨大能力。兒歌里有唱“小喜鵲造新房,小蜜蜂采蜜忙,幸福的生活從哪里來?要靠勞動來創造。”楊朔的散文《荔枝蜜》中描述:“多么可愛的小生靈啊!對人無所求,給人的卻是極好的東西。蜜蜂是在釀蜜,又是在釀造生活;不為自己,而是在為人類釀造最甜的生活。蜜蜂是渺小的;蜜蜂卻又多么高尚啊!”參觀者來到這里,可以通過了解蜜蜂去走進大自然……不僅收獲知識,還可以收獲健康,更可以收獲到一份對生命的敬畏和感動。

責任編輯:程明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