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事農業,發展農業產業,是不是規模越大越好?如今,在我國,越來越多的生產主體著力于大規模發展產業,但來自江西省靖安縣的象湖灣生態園總經理鄧斌,卻有不一樣的想法,在他的生態園里,按季節種植著大約15種水果,不求規模,但求精品。他的生態園發展,猶如一股清泉,從消費者需求出發,走出了一條獨特的農業發展之路。
江西省靖安縣素來以優越的自然生態環境為特色,當地將生態環境與農業、餐飲業相結合,發展休閑農業。象湖灣生態園便是當地發展休閑農業的一個代表。日前,在靖安縣農業部門相關人員的陪同下,記者來到了該生態園。
驅車到達生態園后,順著路,往前走,幾個工人正在砌磚??吹轿覀兊竭_,一位頭發有些凌亂、白褂子上沾了一些灰、看上去60多歲的工人站起來,跟我們握手。農業部門的人介紹說,他就是象湖灣的總經理鄧斌。
鄧斌拍了拍身上的灰,便立即帶著我們去參觀他的象湖灣生態園。
鄧斌告訴記者:“一些農業專家認為我的生態園不成規模,都是小規模的,雖然品種多,但每個品種也就幾十畝,他們對此不感興趣。我認為,這樣挺好的,每個季節,水果都能銷售出去,不用考慮銷售問題。”
農產品上市是分季節的,水果也不例外。在我國,一些休閑農莊的采摘活動,是斷季的,一般夏天采摘居多,冬天基本沒有可采摘的項目,難免造成農業資源閑置和浪費,影響效益。但鄧斌的生態園從未出現過這種情況,這里的水果,一年四季不會斷檔,常年供應不斷。每個季度,甚至是每個月都能產出自己的特色水果,游客來到這里,不管是冬季還是夏季,都有水果可供采摘,這其中有什么奧秘呢?鄧斌的思路是,不求規模,但求精品,讓每個季節來的游客都可以吃上應季的水果,都可以體驗采摘帶來的樂趣。
據鄧斌介紹,生態園的水果種植面積為400畝,每年一共種植15?16種水果,一年四季供應不斷。1—2月是橘子、草莓、葡萄柚三個水果的上市采摘期,3—4月份是橘子,5月份是枇杷、藍莓,6月、7月份是楊梅、桃子,8月是葡萄,9月、10月份是棗、柿子、獼猴桃,11月、12月是草莓、火龍果。年復一年,每年1—12月,水果供應和采摘不間斷,游客也沒有間斷過。除此之外,一些水果,例如枇杷,不僅可以采摘,還可以將采摘園裝點得十分漂亮。
“雖然面積小了一點,但是生態園的水果卻不愁銷路。”鄧斌繼續說,一到上市季節,水果的市場太大,銷售季節有時就一個月時間,最多兩個月,而市場上的水果并不是他們一家有,供應的多了,一上市場,哪怕再好的產品價格也低了,影響收益。而這里每天來采摘園采摘的人數高峰時能達到1500人,一年大約接待3萬人,他們完全可以消化掉每天供應的水果,而且價格還占優勢。例如橘子,高的時候能夠賣一斤20塊錢并全部售罄。如果產量過大,反而銷售不出去。
目前,采摘園共有管理和監督人員30多人,其中大多數人員都是來自采摘園周邊水口鄉水口村的農民,旺季的時候,工作人員要達到50多人,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當地老百姓的收入,尤其是為家庭婦女提供了一份寶貴的工作。鄧斌說:“婦女在采摘園餐廳工作,每個月能拿到2000多塊錢的工資。”
在建立采摘園之前,鄧斌并不從事這方面工作。從農村出來,種了10年田,之后又搞了30年企業,開過旅店,做過建材、園藝裝飾品等生意,如今,這些工作由他的兒子打理。4年前,56歲的鄧斌聽取了孩子給他的建議——搞點旅游。他自己也想著開發一個可以養老的地方,于是做起了生態園。
“其實這個生態園并沒有想做這么大,剛開始就是想搞點農家樂,朋友來了可以一起吃飯、釣魚,在這里度過下半生,但是不知道為啥越做越大。”雖然這么說,但鄧斌的性格,注定了他的生態園一定會做大。
從決定做生態園的那一刻,鄧斌就開始為生態園的建立做好各方面準備工作。他特意去考察了全國各地的生態園,上海、江蘇、安徽、湖北、浙江、廣東、廣西……他也記不清去了多少個地方。他說:“我想看看全國各地在做休閑農業這一塊有哪些好的經驗,了解的越多,自己的生態園建設時才能少走一些彎路,以后才能建得更好。”一是看整體布局,二是看哪些水果比較好,適應靖安這個地方種植并且經濟價值還高。當時還不知道能不能做成,但他不計成本,車費、餐費等費用算下來,花費上萬元,鄧斌一心只想建好生態園。全面考察結束后,心里有了底,他才開始建立自己的生態園。
記者忍不住說道,您這哪是要做個小的休閑農莊,明顯是想往大的做嘛。聽見記者這么說,鄧斌會心地笑了。
功夫不負有心人,鄧斌將采摘園做得風生水起。今年已是采摘園建立的第四個年頭,除了水果采摘外,生態園還有別的項目。靖安白茶遠近聞名。生態園開發了一個項目,即讓游客親自體驗采茶、炒茶,并回家時全部帶走。除此之外,還有拓展集訓,很多企業單位來此進行拓展集訓?,F在鄧斌的采摘園基本由女兒來管理,業務范圍包括住宿、生態餐廳、垂釣、大棚種植采摘、水上樂園、自助燒烤等。
現在,不少人每逢節假日到靖安,都會選擇到鄧斌的生態園里轉一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