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金色秸稈 綠色產業
時間: 來源:農產品市場周刊-中國農村網 作者:本刊記者 崔建玲 字號:【

  編者按:作為另一半農業資源,近年來秸稈被有效利用起來:肥料化、飼料化、基料化、燃料化、原料化等,據統計,2015年全國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為80.11%,實現了秸稈的產業化發展。秸稈的綜合利用不僅撿回了另一半農業,還保護了生態環境,實現了經濟與環境的可持續發展。近年來,國家秸稈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理事長、秸稈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彭飛一直致力于秸稈的產業化發展,那么,他對秸稈有哪些獨到的看法?對秸稈產業發展有哪些建議?由他發起成立的國家秸稈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為我國秸稈產業發展做了哪些工作?日前,記者對彭飛進行了專訪。

  20世紀90年代以來是我國城鎮化快速推進期。據統計,城鎮化率從1990年的26.41%提高到2014年的54.77%。城鎮化的快速發展,農村生活能源的結構發生變化,造成了秸稈的焚燒、廢棄,不僅對環境造成污染,而且浪費了秸稈資源。出生于吉林省榆樹市、從小生活在農村的彭飛一直對秸稈留有一份深情,盡管成年后,彭飛從事了很多領域工作,但他最終還是選擇從事與秸稈有關的工作,投身于秸稈事業,他希望將秸稈變廢為寶,實現秸稈產業轉型升級,實現秸稈綜合利用產業化發展。

  秸稈焚燒依然存在

  “小時候,我經常與發小在麥稈場子里玩捉迷藏,我們把秸稈垛作為隱蔽物捉迷藏,玩得特別開心!”回憶起小時候的經歷,彭飛說,秸稈是他童年生活揮之不去的重要部分。

  漸漸地,時代變了,農民的生活方式隨之發生了改變。農村取暖、做飯方式不再使用地里剩余的秸稈,取而代之的是煤、電、煤氣、天然氣等能源。這樣便出現農民沒法安置秸稈,無奈之下只能就地焚燒。在家鄉吉林,彭飛親身感受到,因大量焚燒秸稈而造成的空氣污染、秋冬霧霾以及火災和健康隱患。面對這種情況,他的腦海里總是不由自主地浮現出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秸稈情結。

  秸稈不僅可以編制各種草帽、籮筐、燈罩等工藝品,還有其他更重要的開發用處:肥料化、飼料化、能源化、工業原料化、基料化以及建材化等開發方式,并且可以同煤炭、石油、天然氣等化石能源相媲美。彭飛認為:“秸稈不應該是造成環境與能源污染的罪魁禍首,而應該是解決環境、農業污染及能源問題的催化劑,秸稈是被我們丟棄的‘另一半農業’,我們應該將秸稈充分利用起來,實現秸稈的產業化發展。”

  近年來,國家對秸稈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出臺了一系列有關秸稈方面的政策,如:2015年11月,國家發改委、財政部、農業部、環保部四部委聯合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快推進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和禁燒工作的通知》,提出至2020年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85%,對進一步推動秸稈綜合利用提出方向性的意見。同時《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通過修訂,以法律的形式進一步明確秸稈綜合利用和禁燒工作。同時,一些秸稈優惠政策也紛紛出臺,主要集中在稅收優惠、上網發電和農機補貼等方面。

  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為秸稈產業化發展共同發力,秸稈焚燒問題得到了有效遏制,環境得以提升,秸稈綜合利用率不斷提升。但不得不承認,秸稈焚燒問題依然存在。針對這一問題,彭飛認為:“雖然國家出臺了秸稈的一些優惠政策,但是在秸稈還田、收儲用地、運輸、加工用電和終端產品應用等環節還缺乏相應的國家政策,秸稈加工轉化能力不強,農民和企業直接受益不多,不利于形成完整的產業鏈。”

  此外,彭飛還向記者談了秸稈焚燒的其他幾方面原因:一是秸稈綜合利用關鍵技術相對薄弱,專用設備不配套,科技研發力度仍需加強。二是收儲運體系不健全,目前秸稈收儲運服務體系尚處于起步階段,基礎設施建設跟不上,加上茬口緊、時間短,致使離田利用能力差。三是龍頭企業培育不足,帶動作用不明顯,缺乏可推廣、可持續的秸稈利用商業模式。四是市場應用及銷售渠道尚需拓展,沒有形成完整的營銷模式。而這些因素的改進和完善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一個長期發展的過程。

  “不能只堵不疏”

  近年來,隨著國家對環境保護的重視,加大了秸稈禁燒的工作力度。與此同時,各地在秸稈禁燒上加大了查處力度,先是在田間地頭掛滿標語,然后各級干部巡查蹲守,發現火點就罰款,必要時采取治安拘留。

  然而,雖然各地都下發了秸稈禁燒令,但是離真正的“令行禁止”還有不小的距離。彭飛認為:“‘疏堵結合’才能確保‘禁燒’政策順利推行。”所謂“堵”,就是用行政手段禁止秸稈焚燒,所謂“疏”就是采取市場及產業化方式發展秸稈產業。

  2016年,以“開創秸稈新時代,共筑綠色產業夢”為宗旨的國家秸稈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成立。彭飛擔任聯盟理事長。他與聯盟成員每年都會前往全國各地調研。在調研過程中發現,一些地方政府在處理秸稈焚燒問題上“只堵不疏”,對秸稈開發利用的政策引導和扶持力度明顯不足,這樣便會出現一些地方政府存在秸稈焚燒淡季意識薄弱,對秸稈綜合利用重視程度不高,到了旺季秸稈焚燒高發期,如坐針氈,緊急采取各種措施禁燒、監管,但還是會出現各種因秸稈焚燒所造成的大氣污染和霧霾、火災等問題。

  對此,彭飛表示:“秸稈焚燒不能只堵不疏,地方政府應該增強秸稈意識,不僅需要重視‘堵’,還需要注重秸稈的產業化發展,‘疏堵結合’,使秸稈問題能夠長期性解決,加強秸稈綜合利用的技術推廣、政策激勵和宣傳引導、補貼扶持力度,并使之成為一項致富產業。”

  其實,近年來,各地已加強對秸稈產業采取“疏堵”結合的措施,但由于政策的落實及秸稈本身存在的季節性、收割、儲存、運輸效益及利益分配等問題,目前我國還沒有形成大的產業化龍頭企業來引領整個行業。彭飛認為,秸稈體積大、密度低,貯存難、運輸難、成本高,因此,散戶的小規模收儲難以從秸稈的資源利用中得到收益。當務之急是要實現秸稈收儲的規模化,按照秸稈產地合理區域半徑的就近就地利用原則,降低收儲運輸成本,建立秸稈利用企業和收儲組織為核心、經紀人參與、市場化運作的秸稈收儲運體系。

  以聯盟為平臺破解秸稈難題

  在我國,小農經濟、散戶種植依然是我國農業的主要生產方式。因此,禁燒秸稈,實現綜合利用,必須調動廣大農民參與到秸稈綜合利用的隊伍中來。那么,如何調動廣大農民的積極性呢?

  彭飛認為,不管是禁燒秸稈還是鼓勵秸稈綜合利用,都希望能夠起到維護農民切身利益的作用,從 “效益”出發,調動農民積極性,這就需要走一條循環經濟之路,不但讓秸稈焚燒得以禁止,還能“變廢為寶”,讓秸稈創造效益,實現秸稈綠色化、有機化的使用,疏通禁燒秸稈之路。

  然而,秸稈產業涉及的不僅是農民,還有政府、企業、科研機構各個主體。彭飛表示:“破解秸稈難題的難點在農業,出路卻分布在工業甚至第三產業中,秸稈‘轉身’變為資源和能源,是一個需要一、二、三產業‘共享’的問題,也需要更為細化、更適應發展需求的產業政策全面支持。”

  國家秸稈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正成為促進秸稈產業發展的大平臺。秸稈產業發展前景廣闊,有秸稈燃料與爐具、秸稈飼料、秸稈有機肥、秸稈基料、秸稈制炭、秸稈制漿、秸稈設備、秸稈建材與集成房屋、秸稈工藝品加工及秸稈環保制品等“十大產業”。而每個地方發展什么產業,需要根據實際定奪。聯盟將為各地發展秸稈產業進行“量身定制”,如在吉林省長春市設立秘書處,秘書處將根據長春市秸稈發展實際,建議適合發展的秸稈產業,并為其提供秸稈發展規劃、技術成果轉化等服務。

  據了解,為了促進全國各地秸稈產業發展,聯盟以吉林省為樣板,欲在全國30多個城市和地區成立市縣秘書處,深入地方建立分支機構,負責在該地區開展聯盟相關業務,同時進行項目對接、產品營銷、資源整合、產業規劃、展會招商等工作,為企業提供強有力的品牌傳播和渠道營銷推廣支持。

  在位于北京市石景山區石景山路上的秸稈聯盟總部“秸稈制造”綠色環保產品體驗店,記者看到,用秸稈制作的拖鞋、水杯、裝飾物、果盤……300多種秸稈制造產品,琳瑯滿目,加深了人們對秸稈產品的認識。彭飛說:“秸稈制造體驗店是秸稈產品展示的窗口,是為了更好地推廣秸稈綜合利用,并讓人們更多地了解秸稈。” 如今,聯盟與河北省石家莊市合作,也建立了秸稈綠色環保體驗店,用于展示當地的秸稈成果。

  除此之外,聯盟還將與全國多個糧食大省和秸稈主產區的地市級政府達成秸稈產業示范園區合作意向,高標準建設以秸稈資源利用為基礎的秸稈產業示范園,以產業化、規模化、高效化推動秸稈產業發展。“目前,吉林省榆樹市的秸稈產業示范園正在建設當中,在示范園內,我們按照秸稈產地合理區域半徑的就近就地利用原則,降低收儲運輸成本,就地銷售。”

  近年來,聯盟陸續舉辦了“中國秸稈產業發展高峰論壇”“中國國際秸稈產業博覽會”“秸稈產品藝術展”等系列活動。聯盟還將打造全國首家集百家企業兩百多種產品的秸稈制造綠色環保產品體驗店線下渠道和完善建設全國第一家秸稈產業電子商務平臺“秸稈產業商城”。

  目前,我國的秸稈綜合利用率逐漸提升,實現了秸稈的產業化發展。可以說,將秸稈“變廢為寶”,撿回另一半農業的實踐正在全國各地不斷探索。

責任編輯:程明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