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大的事業,往往源于一個勇敢的開始,成于永不停歇的腳步。
2001年11月,多哈。世貿組織接納了一個新的成員——中國。一個月后,我國正式成為世貿組織成員。中國走向世界,世界走近中國。在農產品市場,謹慎,也沒有阻擋彼此靠近的腳步。
2003年11月,北京。入世后我國圍繞農產品貿易的第一次國際性大型貿易會——首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簡稱“農交會”)成功舉辦。
2001年到2017年,我國農業對外開放的步伐不斷加快,農產品貿易額從279億美元,增長到2013.9億美元。目前,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農產品進口國,進口額占全球農產品貿易額十分之一。
2018年11月2-5日,第16屆的農交會在湖南長沙舉辦。這是一場“三會合一”的盛會,第二十屆中國中部(湖南)農業博覽會、全球農業南南合作高層論壇同時舉辦。三項重大活動共襄盛舉,成為助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一次行業盛會。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胡春華在開幕式中強調,中國將堅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歡迎各國用好農交會平臺,不斷拓寬合作的廣度和深度。
始于開放的大潮
農交會肇始于開放的時代,國際化是其與生俱來的血脈。而隨著我國農業開放的步伐加快,農交會的國際化程度也越來越高,境外參展商越來越多,參展產品越來越豐富。
4000平方米的國際展區是本屆農交會的一大亮點,這里有來自烏干達的可可、咖啡,泰國的水果、香米,立陶宛的蜂蜜,馬來西亞的燕窩,埃及的羊毛制品,俄羅斯的奶制品,印度的香料,巴西的花旗參,匈牙利的特色食品,韓國的飲品以及世界各地的紅酒等琳瑯滿目的產品。
來自南南合作成員國以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代表,包括烏干達、泰國、印度、美國、馬來西亞、埃及、法國、加納、越南、韓國、俄羅斯等國家的200多家企業參展。
本屆展會還首次設立主賓國。烏干達和泰國分別作為南南合作和一帶一路國家的代表受邀擔任首屆主賓國。在國際展區,烏干達國家展團展示面積300平方米,泰國200平方米。兩個主賓國不僅帶來了本國特色農產品,11月2日開幕式當天,兩國還舉辦了主賓國國家主題日活動。
烏干達位于非洲東部,農業出口額占烏出口總額72.9%。主要出口商品是咖啡、茶葉、棉花、花卉和魚產品等。近年來,中烏兩國一直保持著良好合作關系,中國—FAO南南合作項目在烏干達取得成效,雙方在糧食作物、畜牧、園藝等領域開展了密切友好合作,農業技術示范中心建設、試驗示范項目和人員培訓等進展順利,為烏農業經濟活動注入了新動能。烏干達恩德培市與這次農交會主辦地長沙市還是友好城市。
主題日上,烏干達農業部部長文森特·巴穆蘭加基·塞姆皮賈親自上臺推介本國特色農產品,現場舉辦的文化表演及特色食品品嘗活動,極具獨特風情元素,吸引了眾多觀眾的目光。
印度國家展團首次亮相農交會,49家來自印度的農業企業集中展示了本國最新的農業技術和優質農產品。
科迪華公司是陶氏和杜邦集團合并后成立的全球最大的農業科技公司,在本屆展會上他們帶來了全球化管理的先進理念和最前沿的農業科技。
除國際展商外,農交會還迎來印度、馬來西亞、加拿大、西班牙、菲律賓、新加坡、土耳其、俄羅斯、智利、蒙古、英國、泰國、新西蘭、澳大利亞、印度尼西亞、烏克蘭、哈薩克斯坦、德國、韓國、越南、波蘭等近40個國家的國際采購商到會洽談合作事宜和參觀采購,他們的采購意向涉及食品、水產品、農機、農資等。
中國的優質農產品走出去,外國的特色商品和民族文化引進來。這既是“買全球賣全球”國際化思路的體現,也是各國農業交流融通的有效手段,不僅有利于促進我國農業產業轉型升級,還將為全球農業可持續發展貢獻中國智慧,為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發揮更大作用。
農業農村部部長韓長賦在開幕式上指出,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已成為中國最權威最具影響力的綜合性農業展會,是中國農業發展農業發展的縮影、中國農業市場化的重要標志、中國農業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
農業農村部副部長屈冬玉也表示,中國農產品市場是全世界上最開放的農產品市場,同時也是最大的農產品市場之一,將來的成長空間也非常大,將為世界提供巨大的機遇。
強于品牌的時代
從首屆農交會開始,品牌就一直是農交會的一大特色,也是辦展的一條主線。
十六年來,農交會把品牌作為重要的創新點,通過理念創新、內容創新、方式創新,不斷引領帶動我國農業品牌化發展,幫助各地培育推出了一批優秀品牌。
本屆農交會圍繞品牌主題,設立了一系列品牌活動內容,組織了多場形式各異的品牌推介活動,并設立“品牌農業展區”,會上還評選發布了農交會參展產品金獎299個。
在2016年農交會推出“省部長推介品牌農產品專場”,2017年邀請各地名人開展“我為品牌農產品代言”活動之后。本屆農交會又通過和湖南省人民政府、湖南衛視合作,緊抓年輕消費群體,聯合舉辦了一場品牌農產品推介晚會盛宴。這場名為《鄉人鄉味》的晚會,由湖南衛視《快樂大本營》主持人何炅、李維嘉、吳昕、杜海濤、李浩菲主持。舞臺上滿滿的各地特色食品,讓主持人從白蕉鱸魚、北京烤鴨、鹽池灘羊、潛江龍蝦一直吃到崇明島清水蟹、玉樹牦牛、南京鹽水鴨、寧鄉花豬肉,吃出了一個中國版圖。
除此之外,還有江西廣昌白蓮、內蒙古錫林郭勒羊肉、天津沙窩蘿卜、黑龍江海倫大豆、吉林長白山人參、遼寧鞍山南果梨、河北雞澤辣椒、甘肅蘭州高原夏菜、陜西洛川蘋果……四海八荒各大菜系,果蔬魚鴨樣樣齊全。不少網友在各直播平臺留言稱,這絕對是最有“中國味”的晚會!
晚會上,湖南省副省長隋忠誠為湖南“三茶”——安化黑茶、湖南紅茶、湖南茶油代言,讓湖南優質農產品C位出道。介紹起農產品,隋忠誠如數家珍,“安化黑茶工藝是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湖南紅茶曾經在1915年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與茅臺酒一起獲得了金獎”“湖南茶油的不飽和脂肪酸比橄欖油還高”……這些養在深閨人未識的湖南農產品品牌通過農交會又一次展示在世界觀眾面前。
正是通過突出市場主體和品牌產品,舉辦豐富多彩的推介和產銷對接活動,進一步強化貿易和銷售,農交會吸引了大批國內外采購商和專業觀眾到會洽談采購,也讓農交會品牌引領的趨勢越來越明顯。
在引領帶動我國農業品牌化發展的同時,農交會同樣也在塑造自身的品牌。
第十六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組委會秘書長、農業農村部市場與信息化司司長唐珂介紹,為加強自身品牌建設,農交會一直在不斷創新。一是理念不斷創新。每年農交會都緊緊圍繞我國農業發展方向設立主題,不斷創新展出項目,更加準確地抓住各個階段農業農村工作的重點,回應社會關切,有力地貫徹落實了新發展理念。二是服務不斷創新。農交會更加注意利用地方政府及市場主體的優勢資源,不斷創新展會營銷推介方式,更加注重場景體驗和參與感,滿足參觀者消費需求的同時,實現口碑營銷以及忠誠關系的建立與維護,提升展會自身的影響力和美譽度。三是組織不斷創新。采用市場化方式,讓更多的市場主體有機會深入參與到農交會中來。積極調動各部門、涉農企業組展,有針對性地邀請國內外重點企業和采購商。四是信息化應用逐年提升。近幾年,農交會非常注重信息化手段的應用,不斷增加展示大數據、物聯網、電子商務等現代元素在農業生產、經營、管理和服務中的應用。VR展示、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也開始應用在展會,并成為新的亮點。
唐珂表示,在新的形勢下,農交會的發展必須適應鄉村振興戰略,全面推進展會市場化、專業化、國際化、品牌化、信息化。只有通過不斷創新形式、創新內容、創新理念、創新方法,才能真正打造出具有廣泛市場感召力和國際影響力的品牌展會。
與鄉村振興同行
助力鄉村振興是本屆農交會的又一大亮點。
為突出鄉村振興主題,本屆農交會專門設立了鄉村振興館,以“鄉村振興·攜手同行”為主題,展示了13個省(市)有代表性的鄉村振興典型案例,并舉辦了中國鄉村振興戰略高峰論壇,這是自黨中央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來,農業農村部推動舉辦的首個以鄉村振興為主題的論壇。
鄉村振興館分為序章、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未來之旅七個部分,同時還有浙江展區、“區塊鏈下的新三農”展區以及AR+VR體驗區等板塊。展區突破傳統展示方式,用實物講歷史,用鏡頭講故事,用現代手段展現簡潔而豐富的內容;在內容架構上涵蓋了不同省份的案例代表,結合實物、圖片、視頻、場景模擬、微縮景觀、電子及科技展示等技術,給參觀者帶來全方位的體驗。在鄉村振興館,觀眾可以形象地了解到:
陜西隴縣培育千億級奶山羊全產業鏈、福建平和縣的琯溪蜜柚等是產業振興的典型;福建南平的科技特派員制度是人才振興的樣本;江蘇馬莊村“文化立村、文化興村、旅游惠民”的實踐和江蘇華西村以“富腦袋”為導向是文化振興的成果;黑龍江海倫市以秸稈資源化綜合利用為突破口的綠色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吉林查干湖的四十年水土治理是生態振興的模板;福建下黨村實施中國第一個可視化扶貧定制茶園、福建赤溪村實施“四強四引領”黨建工作法以及重慶龍沙建制鎮示范試點實施從“聯戶保潔”到“聯戶自治”,探索以“治理有效”為突破口的全面振興思路更是組織振興的典范。
領略圖文,聽完解說,參觀者還可以在鄉村振興館體驗一次AR+VR,身臨其境感受鄉村振興戰略實現后的鄉村美景。
本屆農交會展出面積約11.3萬平方米,在鄉村振興展區之外,還設立了扶貧展區、各省綜合展區、湖南市州展區、行業專業展區、品牌農業展區、特色產業展區、農墾展區、海峽兩岸農業合作展區、國際展區以及室外的現代農業裝備展區和綜合配套服務區等12個展區,全方位展示新時代“三農”發展新成就。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以“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全球農業南南合作的新機遇”為主題的全球農業南南合作高層論壇,通過了《全球農業南南合作長沙宣言》,與會代表一致同意加強南南合作與可持續發展目標和全球戰略倡議之間協同增效,支持發展中國家戰略規劃和重點工作,加強南南合作互聯互通和伙伴關系,推進發展中國家農業現代化進程,確保農產品貿易與投資惠及發展中國家人民。論壇期間,聯合國糧農組織、國際農業發展基金、世界糧食計劃署與農業農村部發布了《關于支持中國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助力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聯合聲明》,這是聯合國系統首次以正式文件的形式對中國鄉村振興戰略明確表示支持。
一葉可以知秋,一展可窺我國農業的全貌。
在這里,我們不僅能領略大好河山的奇珍與富饒,也能感受到中國農業在進步與開放中,走向世界的舞臺,與世界相知相融。以此為契機,我國農業的轉型升級與對外合作定將翻開新的篇章。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