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小麥,有這樣一句話,“世界小麥看中國,中國小麥看河南”,如果用數據來說話,這句話一點都不假,中國小麥平均畝產量和總產量都居世界第一。而河南小麥的種植面積、平均畝產和總產量同樣多年傲居全國第一。多年來,河南產出了中國將近3成的小麥,為維護我國糧食安全提供了重要力量。
除了產量高,河南小麥的品質也十分出眾,尤其對面粉加工行業來說,河南小麥是他們繞不開的最佳選擇。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河南省全省優質專用小麥種植面積達到5208萬畝,占麥播總面積的66.5%,比上年增加308萬畝。優質專用小麥種植面積繼續占據全國第一位。
那么河南小麥又看哪里呢?在河南這片廣闊的中原大地上,新鄉市脫穎而出,2017年小麥生產總規模穩定在375萬畝,年產量達到195萬噸,位居全國地級市之首。新鄉地處中原,占盡天時地利,農業發達。常年糧食播種面積1100萬畝,是全國優質農產品主產區和糧食核心區,是國家商品糧基地、全國優質小麥生產基地市和優質專用小麥種子繁育基地市、全國糧食生產先進市。
2008年,新鄉市委、市政府提出“品牌農業”發展戰略,率先在全省開始了“品牌農業”探索與實踐。2011年,新鄉又提出了“整合資源,組建新鄉小麥產業集團,將新鄉小麥打造為‘中國第一麥’”的戰略目標任務,頂層設計目標清晰,全市上下貫徹落實,建成全國優質強筋小麥生產加工基地,初步形成了河南“南有漯河肉類加工,北有新鄉糧食加工”的格局。2014年底,“新鄉小麥”獲得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成為中國第一個以強筋小麥為登記內容的小麥產品,也是中國第一個以地市為登記范圍的小麥產品,更是河南省第一個小麥登記產品,意義重大而深遠。“中國第一麥”瓜熟蒂落,花落新鄉,成為新鄉走向世界的一張嶄新名片。
而在新鄉市,延津縣的小麥則更是頗有口碑,“優質麥經濟”“延津模式”享譽海內。近年來,延津縣委、縣政府始終把唱響“小麥經濟”放在發展縣域經濟的戰略位置。2002年,延津“金粒”牌小麥代表中國磨粉小麥出口東南亞,實現了我國磨粉小麥出口“零”的突破,創下了中國小麥出口第一單。
2010年,新鄉市延津縣成為河南首個全國綠色食品原料(小麥)標準化生產基地。
“延津小麥發展到目前,一直在優質小麥、種子基地這個水平徘徊,市委、市政府把新鄉小麥打造成 ‘中國第一麥’的思路,使我們豁然開朗,只有把品牌做大做強,才能實現價格的大幅度提升,只有走產業化道路,我們‘小麥經濟’才能搞出名堂。我們有這個基礎,有這個條件。把小麥經濟作為一個產業做大做強,從而推動農業現代化發展,推動延津經濟發展。”延津縣委書記常冀剴說。
近年來,延津縣小麥產業化經營勢頭強勁。有關部門在抓好小麥基地建設的同時,努力打造生產、收儲、加工、銷售產業化鏈條,提高小麥生產附加值,拓展利潤空間。目前,延津縣已有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9家,其中,國家級龍頭企業2家、省級4家、市級13家,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達到185個,土地流轉面積12萬畝。全縣擁有包括中儲糧直屬庫在內的糧食收儲企業18家,42個延伸收儲庫點,總倉儲量達80萬噸,是全縣小麥產量的1倍多。全縣面粉加工業日處理小麥達到0.15萬噸,年加工小麥能力70萬噸。小麥專用粉產品達40多個,年產高檔掛面40萬噸,速凍食品25萬噸。
每年春夏之際,在小麥收割前來到新鄉的郊區,到處都洋溢著麥香,除了生產出優質的小麥,這里如今已成為一片世人眼中的“世外桃源”,很多騎行愛好者和攝影愛好者都慕名而來,很多農田成為“游園”,帶動著當地的休閑旅游產業。新鄉小麥正發揮著多種功能帶動著當地的鄉村振興。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