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工科技術男,有著十五年的軍旅生涯。作為 80后,生逢改革開放,見證很多產業革新。
當數字經濟撞上了中國強農富農時代,我毅然投身到這個新的信息科技用武之地。2016年,農田管家成立了,我們的愿景是:重新定義農業生產。農田管家就想做連接種植戶和專業社會化服務組織之間的互聯網平臺。
初始階段,農田管家“滴滴”模式的現代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共享平臺應運而生。在平臺上,飛手端、機手端類似滴滴的司機端,聚集了一大批擁有農機或無人機的社會化服務組織;客戶端則相當于滴滴的乘客端,通過農資商務鏈和當地服務站,大小農戶紛紛匯合而來;供需雙方可以通過農田管家平臺在線下單、接單、支付,直接在線上匹配完成訂單。
通過社會化服務,種糧這件事真的可以成為農民的夢想。機器帶來的效率提升可以明顯降低種植成本,互聯網帶來的生產組織方式的進步,打破了種植規模的限制,使單個農戶可從小地塊解放出來,管理種植數倍到百倍的面積,由此帶來的收入增加是對農民更為明顯的收益。
如今我們的很多用戶平時生活在鄉鎮縣城,在手機上操作農活,關鍵時候到田里巡視。農民是一群從未被人服務過的人,當有人真心誠意服務他們,他們真的會感動。新型職業農民給我們的靈感和養分是最扎實和新鮮的。
當下,我們正式啟動數字農業管理平臺,從依托資源調度的細節服務到依托實時數據的協作服務,從服務勞動力到服務生產規劃,增加了訂單種植和供應鏈金融,從而為企業化新農人、職業農民提供全程閉環服務。一方面,對農戶而言,耕種、管收、運加銷都在這一個平臺解決了;另一方面,所有資金在閉環內流轉,對收購企業、金融方來說,則是獲得了重要保障。
未來我們希望成為一個農業大數據智能決策平臺,基于平臺上的用戶、數據以及相關落地場景,支撐起各種與農業生產相關的應用,真正與產業的上下游共筑數字農業新生態,進而聯動到農產品生產和流通的全過程,達成農田管家“重新定義農業生產”的美好愿景。
三年的創業在互聯網圈可能已算不短,但在農業這個有著幾千年歷史的行業,實屬白駒過隙,而要想立足這片沃土,必須踏踏實實為農服務,做好新農人的好管家,讓農業生產更輕松,讓農民生活更幸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